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的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同时以三偏磷酸钠作为交联剂,Span80作为乳化剂,聚乙二醇6000作为致孔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食用级吸附淀粉微球,研究了pH、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致孔剂用量等对淀粉微球制备的影响。在pH为10、反应温度50℃、交联剂用量0.8%、反应时间5h、致孔剂用量0.08g/g淀粉条件下,得到的多孔性淀粉颗粒的吸附性能最好,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1.761mg/g淀粉颗粒。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明淀粉微球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 699m2/g。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了简单相分离法和热致相分离/粒子滤出法制备了聚乳酸多孔支架材料。在简单相分离法中,改变聚乳酸(PLLA)分子量,PLLA/1,4-二氧六环比例以及粗化时间等条件,分析其对支架材料孔隙率、强度和孔连通性的影响。在复合法中,采用石蜡微球作为致孔剂制备聚合物多孔支架,并通过改变石蜡微球的尺寸,疏密程度等条件来控制多孔支架的孔隙率、强度以及孔连通性。结果表明:采用后者制备的多孔支架材料,孔的大小均一、孔隙率高、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静压成型法制备丝素SF/羟基磷灰石HA复合多孔材料,通过对材料形态结构、密度、孔隙率、透气性及抗弯、抗压性能等的测试和分析,研究了致孔剂NaCl添加量对SF/HA复合多孔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cl为致孔剂能够制得SF/HA复合多孔材料,致孔效果明显,孔呈三维空间结构,当NaCl添加量达到400%~550%后,材料内孔与孔之间连通性有较显著的改善.SF/HA复合多孔材料的孔结构有利于养料和代谢物的运输交换,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便于骨组织的长入,其生物降解性有利于骨组织的改建和塑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氧化铝为辅料,玻璃粉为粘结剂,不可溶性淀粉为造孔剂,利用不同配比的粉煤灰、氧化铝及造孔剂,干压成型得到柱状坯体,经高温烧结制得多孔陶瓷。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氧化铝用量、成型压力、粘结剂用量、造孔剂用量和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和造孔剂用量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最大。在最优试验配方和工艺参数下,即氧化铝用量比例0.4(氧化铝与粉煤灰质量之比,下同)、成型压力18 MPa、粘结剂用量6%(占总重百分比,下同)、造孔剂用量6%(占总重百分比,下同)、烧成温度1200℃下,制备的多孔陶瓷样品具有抗弯强度为8.23MPa,孔隙率为37.65%,吸水率为22.61%,耐酸性为96.89%,耐碱性为96.86%,密度为1.69 g/ml。  相似文献   

5.
淀粉和聚乙烯醇(PV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淀粉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高分子微球材料,是亲水性药物递送的良好载体;用一些和淀粉具有较好相容性的材料(如PVA等)来制备复合微球,比用单一材料制备的微球更具优势。以可溶性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PVA微球。探讨了温度、原料用量、转速等因素对制备的淀粉/PVA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微球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淀粉和PVA用量分别为5 g和0.05 g、油水体积比为3∶1、乳化剂用量为1.5 g、反应温度为65℃、搅拌转速为700 r/min、EPI用量为5 m L、反应时间1.5 h时,制得的微球形貌光滑、分布均匀,具有孔隙结构且结晶能力降低,平均粒径为16.464μm。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二醇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作为聚氨酯多孔膜的致孔剂,通过对聚氨酯多孔膜的电镜图、透湿性、接触角以及拉伸性能的表征与分析,探究乙二醇和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用量对聚氨酯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添加量在50%时,透湿量达到2 929g/(m2·d);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在5.77MPa,451.3%,说明得到的聚氨酯多孔膜具有较高的透湿量、孔隙率以及较强的拉伸性。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淀粉微球吸附精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氨酸为模型药物,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淀粉微球的吸附性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油水比例、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乳化剂用量为影响因子,应用CCD(中心组合)进行4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以淀粉微球吸附量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淀粉微球吸附精氨酸的最佳条件为:油水比例为3.13:1(油相62.6 mL,水相20 mL),交联剂用量为4.19 mL,反应温度为49.76℃,乳化剂用量为0.6 g.精氨酸吸附量预测值为1.612 mg/g,验证值为1.695 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5.15%.  相似文献   

8.
通过反相乳液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考察交联剂用量、亲水性乳化剂用量、大豆油用量、淀粉质量分数和搅拌速度对亚甲基蓝(MB)吸附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得到木薯淀粉微球最佳合成工艺:交联剂用量为4.8 mL,亲水性乳化剂用量为0.615 g,大豆油用量为100.0 mL,淀粉质量分数为14%,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木薯淀粉微球表面粗糙且有小孔,成球性好.  相似文献   

9.
构建抗EGFR免疫微球,以期为EGFR肿瘤分子靶点的早期诊断及免疫治疗奠定基础。采用反向微乳液法制备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球,并以环氧氯丙烷活化,交联FITC标记的抗EGFR抗体,得到了抗EGFR的荧光免疫β环糊精/淀粉球。考察了活化和交联的条件,并以交联率为指标,得到了单位复合纳米球交联的抗EGFR抗体量,并对产物进行了相关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反向微乳液法制得的微球其粒径可达300 nm,活化的最优条件为:每0.1 g复合球添加环氧氯丙烷1.5 mL,NaOH浓度为2.0 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 h。该活化条件下在37℃时,β环糊精/淀粉复合球交联的抗体量为2.7 mg/g,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二醇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作为聚氨酯多孔膜的致孔剂,通过对聚氨酯多孔膜的电镜图、透湿性、接触角以及拉伸性能的表征与分析,探究乙二醇和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用量对聚氨酯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添加量在50%时,透湿量达到2929 g/(m2· d );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在5.77 M Pa ,451.3%,说明得到的聚氨酯多孔膜具有较高的透湿量、孔隙率以及较强的拉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