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隔震结构设计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对等效周期为2~6s的单质点隔震体系在远场地震动(FF地震动)、近场含脉冲地震动(NFWP地震动)和近场不含脉冲地震动(NFWNP地震动)作用下的剪力系数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规程中有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探寻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不能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隔震结构的等效周期范围。以位于我国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某隔震结构为例,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地震剪力取值方法,设计了6种不同的结构模型。通过模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了地震动的近远场特性对各模型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的近远场特性对隔震结构的楼层设计剪力影响较大;对不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的隔震结构,采用放大设计地震剪力使其承载力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其抗震能力;不考虑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结构设计地震剪力的限制,采用结构的实际地震剪力需求进行设计的隔震结构能够满足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层间位移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某医院一制剂楼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天然橡胶支座隔震体系和铅芯橡胶支座隔震体系,并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究了在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种隔震体系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顶层加速度以及能量耗散等各项性能指标.结果 表明:采取隔震加固技术后各项指标都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并且使结构具有更好的隔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面对地震灾害等难题,新型高层装配式蜂窝型钢网格盒式双筒结构体系可以有效应对.采用反应谱和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多、罕遇地震作用下新型结构在隔震和非隔震情形时的楼层剪力、楼层位移以及抗风验算等指标,并与普通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非隔震时,新型结构的楼层剪力和楼层位移比普通结构小;隔震时,铅锌橡胶支座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结构楼层剪力的同时增大结构的楼层位移;新型结构和普通结构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但新型结构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砖混结构进行建筑隔震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该砖混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前后结构的周期和隔震与非隔震层间剪力比,以及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最大水平位移。计算结果表明:砖混结构在设防地震(中震)作用下,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的周期明显延长,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隔震结构层剪力与非隔震结构层剪力相比满足计算要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础隔震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和美国相关规范中基础隔震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给出了基础隔震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改进算法。与基础隔震结构时程反应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改进算法既能较好地描述基础隔震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分布形态,又能满足结构层间剪力的要求,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彭州妇幼医院采用基础橡胶隔震支座结构体系,上部结构为多层框架结构.本文介绍了该工程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过程,应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基础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对基础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在同一地震作用下的周期、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和层间加速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地...  相似文献   

7.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设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某一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了基础隔震时的时程分析计算模型 ,编制了相应计算机程序 ,计算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 ,然后与该结构不隔震时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隔震层顶板在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下 ,是否能满足“平面内是刚性的”假设进行了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多层框架结构的非隔震模型和隔震模型,并依据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谱和剪力反应来进行隔震设置,然后对该结构的层间剪力、水平向减震系数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厦门某一幼儿园教学楼进行基础隔震设计,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结构在设防烈度下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对比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两者的周期、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抗震结构,隔震结构的周期变长,隔震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效应大幅降低,上部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9。经设计验算,结构隔震设计满足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可为类似基础隔震工程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某高层隔震剪力墙结构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时程分析,并对比分析了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剪力,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分院病房楼为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介绍工程的设计过程:首先设计隔震层;其次在中震作用下采用ETABS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出隔震后水平向减震系数,并在SATWE软件中将上部结构根据隔震分析结果按降低一度进行设计;最后还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了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整体结构和各类结构构件均满足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层框架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不隔震结构、基础隔震、1-15层层间隔震结构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ETABS进行反应谱和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本周期、底部剪力、顶部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并与不隔震结构进行对比,得出随隔震层位置变化结构受力变化规律。运用EPDA进行弹塑性时程计算,验证ETABS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设防烈度为7度的某城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础隔震设计并按照规范要求选取7条地震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比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楼层剪力、上部结构倾覆弯矩、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等指标分析基础隔震设计的效果。研究表明:对该结构采用了基础隔震设计后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4.
罕遇地震下异形柱隔震结构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就异形柱隔震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异形柱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PERFORM 3D软件,对高烈度区同样条件的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加速度、位移与剪力等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隔震结构比非隔震结构能大大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以某位于7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大底盘双塔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隔震设计、研究了结构在小震以及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反应。按照规范要求选取了七条地震波,使用所选取的地震动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多遇及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及非隔震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来分析结构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隔震设计的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的减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新疆某学校教学楼的时程分析,比较了其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层间地震剪力。通过隔震与非隔震建筑的实例对比,指出了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优势。并对隔震结构的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对于其他类似的隔震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分院病房楼为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介绍工程的设计过程:首先设计隔震层;其次在中震作用下采用ETABS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出隔震后水平向减震系数,并在SATWE软件中将上部结构根据隔震分析结果按降低一度进行设计;最后还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了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整体结构和各类结构构件均满足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筑隔震设计中广泛使用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过大,在满足竖向承载力的同时难以兼顾支座的水平刚度和阻尼值,导致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不佳,甚至隔震支座可能发生损坏。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平低刚度隔震支座,该支座在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能将隔震层的水平刚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准,同时保持较好阻尼性能。本文采用ETABS模拟隔震支座并建立隔震Benchmark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了传统橡胶隔震方案和水平低刚度隔震方案中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水平低刚度隔震方案比传统橡胶隔震方案的隔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以某高烈度区多项不规则超长高层隔震结构工程为例,针对基础采用有、无铅芯钢板叠层橡胶隔震支座(LRB、LNR)的隔震结构,分别进行结构在8度(0.2 g)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对比验算隔震前、后的层间剪力比及倾覆弯矩比,结果表明该结构可满足初定的隔震目标,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降低1度进行设计,在各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均得到大幅度衰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采用废旧轮胎隔震垫(STP)制成的柱下新型隔震装置(SISC)在村镇框架结构中的隔震效果,通过SAP2000建立隔震与非隔震三层框架结构模型,利用简化计算方法进行初步布置,采用反应谱法及时程分析法对比了隔震前后层间剪力比,并进行了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时程分析法得到的底部剪力比分别为0.4207、0.4091、0.4491;隔震结构较非隔震结构自振周期延长2~3倍,由时程分析法可得隔震结构中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顶层加速度较非隔震结构最大分别降低86.48%、49.26%,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上部结构整体呈现平动;SISC隔震框架结构按照简化计算方法进行SISC初步布置具有可行性,该研究成果为STP隔震体系在村镇框架结构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