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4)
为进一步探求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在海洋药物研制中的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层析等技术,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乙酸乙酯层浸膏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对2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分离得到的2个化合物分别为Aldisin和2-Bromoaldisin;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显示,化合物Aldisin和2-Bromoaldisin对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7721)、人胶质瘤细胞(U251)和人肾癌细胞(A498)均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其中化合物Aldisin处理7721细胞的IC50为(67.56±3.06)μg/m L,抑制作用显著。研究表明,两种化合物属于天然产物,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制备色谱等手段,从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壳中分离纯化出2种化合物,并对所获得的化合物经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同时对所获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从光棘球海胆壳中分离得到的2种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化合物1)和单棕榈酸甘油酯(化合物2)。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测试表明,单棕榈酸甘油酯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其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1):7-15
目的:从土样中分离纯化粘细菌,对其进行鉴定与归类,以丰富粘细菌菌种资源,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为抗肿瘤药物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灭活大肠杆菌诱导法,从土样中分离纯化粘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向发酵液上清中加入XAD-16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发酵产物粗提物,CCK-8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P-HPLC分离抗肿瘤活性组分,LC-MS/MS分析其分子质量。结果:分离并鉴定了STXZ77菌株,命名为Myxococcus stipitatus STXZ77。该菌株的发酵产物XAD-16树脂粗提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结肠癌细胞SW480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作用24h的IC_(50)值分别为5.34μg/ml、13.50μg/ml、11.93μg/ml、28.70μg/ml、48.09μg/ml,而对正常细胞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较小,IC_(50)值为17.09μg/ml,小于B16、4T1及SMMC-7721的细胞毒性。RP-HPLC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组分AP-C,质谱分析其分子质量为422.99m/z。结论:从土样中分离得到粘细菌Myxococcus stipitatus STXZ77,从该菌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组分AP-C,具有开发成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目的通过研究3,4,6,7,12,12b-六氢吡嗪[1’,2’:1,2]吡啶并[3,4-b]吲哚-1(2H)-酮(PI)的细胞毒抗肿瘤作用,探究PI是否可作为具可修饰性的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PI和Fascaplysin(F)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T47D)和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等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进行对比,并选取Hela细胞观察PI处理Hela细胞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PI和F药理活性有相似性,在低质量浓度时,PI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比F的抑制作用显著,同时PI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PI处理HeLa细胞后的形态学变化具有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 PI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产生细胞毒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梨提取物(extract from Rosa roxburghii Tratt, CL)联合5-氟尿嘧啶(5-florouracil,5-FU)抗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和生长曲线绘制分析CL联合5-FU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检测硝基四氮唑蓝(nitroblue tetrazolium,NBT)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含量,分析CL联合5-FU对SMMC-7721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丫啶橙(acridine orange,AO)/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荧光染色法和FCM法检测CL联合5-FU对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联合作用组的细胞生长曲线较5-FU和对应浓度CL单独作用组下移,且联合作用组的联合作用系数q值为0.85~1.15,表明CL联合5-FU具有抗肿瘤相加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5-FU、CL和2药联合均能提高NBT阳性细胞比率(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NBT阳性细胞比率比CL单独作用组高(P<0.05);CL组和CL联合5-FU组均能降低细胞AFP含量,且随着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单独作用组和联合作用组间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5-FU组能增加异倍体细胞比率(P<0.05),CL组和CL联合5-FU组均能增加G0/G1期细胞比率(P<0.05)、减少S期细胞比率(P<0.05),联合用药组还能降低G2/M期细胞比率(P<0.05).结论:CL与5-FU具有协同抗SMMC-7721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2者协同诱导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卡介苗(BCG)感染的人脐血源性树突状细胞(CBDC)介导的抗膀胱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和体外诱导培养得到树突状细胞(DC)。采用BCG感染DC,并与前列腺素E2(PGE2)、塞来昔布(Celecoxib)等共培养,检测各组DC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性(MLR)及DC激活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人膀胱肿瘤细胞株T24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MTT实验显示Celecoxib显著增强、而PGE2则明显抑制经BCG感染的DC的MLR;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表明,Celecoxib显著增强、而PGE2则明显抑制经BCG感染的DC激活CTL的抗膀胱肿瘤细胞毒活性。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能够增强BCG激活的DC介导的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207-209
姜黄素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抗炎;(2)抗肿瘤。其中对STAT3、Notch1等信号通路的调节是姜黄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同时通过恢复肿瘤抑制细胞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姜黄素存在着生物利用度差的缺陷,仍需对其药物载体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Transwell、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三羟基异黄酮作用后,SMMC7721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及其Snail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enistein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同一时间不同浓度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有明显差异(P<0.01),相同浓度下作用48 h和72 h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24 h组(P<0.01).低毒剂量(10μmol/L)三羟基异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30、60、90和120 min时,细胞的黏附能力明显降低(P<0.01),各时间点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29.22%、27.35%、26.58%和24.19%.10μmol/L三羟基异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24 h后,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抑制率分别为54.79%和55.42%.10μmol/L三羟基异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3、5和7d后,细胞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结论 三羟基异黄酮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低毒剂量的三羟基异黄酮具有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黏附、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抗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可能与下调细胞Snai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自主创新的12-N-对甲氧苄基苦参酸(1)是一个全新结构骨架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化合物,主要通过下调宿主肝细胞热休克应急蛋白70(Hsc70)的基因表达而发挥抗HCV活性。本研究以化合物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与评价一系列新苦参酸衍生物的抗HCV活性,进一步完善此类化合物的抗HCV构效关系,同时通过安全性与药代动力学等初步成药性评价,获得具有较高成药性的抗HCV化合物,为将此类化合物发展成一类新型抗HCV药物奠定基础。共设计合成了15个全新结构的苦参酸衍生物,采用qRT-PCR方法测定它们对HCV感染复制的抑制作用,通过药代动力学和急毒试验评价了代表性化合物12-N-间硝基苄基苦参酸(5b)的成药性特征。12-N上的苄基片段为活性必需基团。化合物5b具有较好的抗HCV活性,选择性指数(SI)高于38。另外5b还显示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安全性(LD50>1 000mg/kg)。化合物5b表现出较高的成药性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细胞感染技术检测水中活性隐孢子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活性隐孢子虫感染人结肠癌细胞(HCT-8)产生感染斑(族)的特点,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建立了活性隐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并利用最大可能数统计原理对样品中的活性隐孢子虫进行了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