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4,(5)
谢晋电影在中国影坛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文革结束后的反思三部曲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他将个人的命运浮尘融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历史演进之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沉痛的历史。本文以反思三部曲中出现的六位女性为研究样本,采用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发现女性的形象是复杂而宏大的,她们是男性的拯救者、历史的承担者和道德的评判者。最后结合谢晋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等因素对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再现成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7)
本文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角度出发,思考了《聊斋志异》中突出存在的"女鬼形象较男鬼一枝独秀"现象背后的成因。指出其存在着"母性崇拜的烙印"、"民族文化的阴柔品格"两个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本文通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一定量的样本研究微电影的现状,并梳理微电影的特征。旨在揭示微电影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分析微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性属性,及微电影隐在的加深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协同作用、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艺妓"是日本人美感的象征,代表着对古典传统的热衷,艺妓文学中赤裸地描述体现出其背后日本人的纵欲、追求官能的独特女性审美特质。两种文化异同兼并,却又深深地植根于各自国度固有文化土壤之上。然而,缠足的"实"与艺妓文学形象的"虚",所影响下的中日女性审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资本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以全新的话语出现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女性成为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畅销符号,这无非是与市场利益结盟的传统性别话语的变形复活,女性呈现的这种"泛消费化"特征使得依然存在的男性中心意识成为一种"后男权时代的催眠术"。[1]电视所塑造的虚构是男权神话的别样诉说,本文从女性形象在电视文本中的泛模式化呈现入手,提出了女性应当在假象中清醒,破解镜像神话,探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六六的小说《蜗居》是一个关注社会热点的现实题材小说、家庭伦理小说,但也是具有象征意蕴的展示女性心灵困境的女性文学。本文用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作品中宋太太这一形象,探讨宋太太心中"守城"与"出城"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消费社会的来临,使女性符号成为广告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随着与欧美流行文化的碰撞,"跨属狂欢"逐渐成为我国广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卖点,同时在媒体自由度、娱乐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跨属"后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这种文化得以传播所依凭的符号要素及其原因,企图揭示在符号暴力的驱动下,这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使文化趋于同质化后产生的被动宣传和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本文通过对铁凝的富有代表性的女性小说的《玫瑰门》与《大浴女》的人物形象分析,探索了女性由灵魂的觉醒,斗争与扭曲走向自省救赎与重生的成长历程,希望能为铁凝作品中女性形象与意识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严涛 《中州建设》2009,(5):70-70
中国园林的滥用不仅存在于住宅,连城市公共建筑也存在这一现象。诸多城市大道两侧的楼顶就常常弄一些亭台楼榭等园林元素,不仅谈不上审美,更是有碍观瞻。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国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建筑精粹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文化反思和中式园林建筑复兴的大潮中,我们认识水平的肤浅和心态的浮躁。  相似文献   

10.
提起形象推广,大家马上会想到房地产项目铺天盖地、形形色色的广告,而今天我们谈论的主角是"公租房"。那么,豪宅要打广告,普通住宅要打广告,公租房也要打广告吗?政府组织建设的公租房,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吗,还需要打广告吗?带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不解,让我们看看国外和一些地区是否在为公租房打广告,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在香港,大力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广,信息丰富、公信力强。我们都知道,与大陆公租房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是公屋,负责公屋的香港房屋委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0)
鲁迅和契诃夫虽然是属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常常选取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通过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境遇的描绘,来表现"小人物"的"奴性"、"庸俗味"。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以诙谐幽默的笔法描绘了众多的"小人物",而他们笔下的这些"小人物"的形象也有着共同之处,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鲁迅与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形象的相同点,而对不同之处仅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建筑本身是一种共同体的文化结晶,独特的建筑文化往往和深层的民族精神相联接。"卓尔不群、和而不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理念,同样也与中国儒家的"和"文化有着重要渊源。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的君子人格,在建筑文化中的特殊形态即是"卓尔不群"的经典建筑。但凡经典建筑,都浸透着独特与和谐的意蕴——挺拔刚健,卓然而立,  相似文献   

13.
肖海博  赵鹏  李银忠 《中华民居》2012,(1):68-72,81-99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这种虚构的超自然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诞生、成长、发展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同时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龙的观念和意识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接纳、认可。足以看出“龙”的这一形象早已根植于人们心中,体现出其勃勃生机。尽管“龙”这一形象后来被统治者所垄断,成为皇家的独有物。但是“龙”形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的信仰、一种精神的依托,永不会消逝。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0)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其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在《喧哗与骚动》中,白痴"班吉"被身边的人以及评论家们看作是最傻和最愚蠢的人。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首先是班吉有能力进行自我情感调节,其次是班吉的镜子功能,最后是班吉在阻止凯蒂堕落时所作出的努力来分析,强调班吉其实并不傻。从而使读者从一个崭新的方面更好的把握班吉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5)
国产动画电影对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典型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通过新近国产动画形象"喜羊羊"与"中国梦"内涵的对比,探讨当今国产动画形象在"中国梦"主题上的表现与中国形象塑造上的不足,并着重从动画形象的显性特征和"美国梦"主题电影《功夫熊猫》的热映分析中国青少年群体关于动画形象的审美走向,进而找出国产动画改善传播效果的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宋小瑛 《北京建材》2012,(11):33-33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所做的《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重论述和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到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必将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着重于文化国防教育功能的探析,强调在进行国防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探究优秀民族文化的人文内涵及其民族精神教育价值。在文化国防建设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相结合的基础上,寻求高校国防教育的人文内涵建设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协调发展路径。旨在建构一个较为深入和谐的高校文化国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88-90
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文化传承观念淡薄、体育项目本身功能消退、市场引入机制尚未建立等。最终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是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升到长远文化战略高度;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是从国家政策引导、学校体育教学、传统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化和体育传媒宣传进行开发。只有在"道""路"结合模式下,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传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5):78-84
叙事时间流上的"分段性"是"好好的"具备转折语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其转折语义的成因所在。形容词"好"的语言色彩是积极的、肯定的、褒义的,这就直接赋予了与它构成转折语义的后续论述在情感上的贬义色彩。"好好的"对"事态变化"所持的负面情感所折射出的文化蕴含,乃是汉民族求稳怕变的文化心理的体现,这种文化心理与汉民族的和谐价值观亦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9)
民族舞蹈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融合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加强交往,还能够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是,想要让民族舞蹈能够发挥这些优势,就需要对它进行理性的认识以及客观的分析,包括它的社会价值,客观概念,传统由来以及如何对它进行传承等等。本文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对这它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来探究民族舞蹈与社会舞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