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7)
现代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院校应从专业学科发展出发,以服务企业人才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N+N"型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是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培养与就业进行有效衔接方式,是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以联想学院为例,讨论在校企合作联想企业学院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为核心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团队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符合企业用人要求,实现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5)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青睐,这种教学模式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企业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校方运用高校的知识平台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共同开发"订单班"课程,"订单班"学生只有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考核后才能顺利毕业就业。  相似文献   

4.
王春茶 《福建建材》2021,(2):114-116
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福州地铁“订单生”为例,介绍了福州地铁“订单生”经过企业、学校与学生将近三年共同努力,为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提前储备工建检修岗位专业人才,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支出的负担。同时也完善了学校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实现了毕业与就业对接,达到了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目的。为后续的高职“订单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
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应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培养过程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使学生不但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而且适应企业文化管理需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本文结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在深化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实践,以宝马潍坊培训基地为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校企脱节""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不符合""高分低能""所学不能为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校企融合、三段双轨运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效解决工学不同步、校企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
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永远不变的课题。针对当前企业、学生招聘就业两难等问题,文章对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微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微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及保障机制,并给出了该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3)
本文针对JavaEE课程特点及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分析了JavaEE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面向Java开发就业岗位为目标,分别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项目开发与技术灵活应用能力,实现学校到软件企业Java开发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职业教育未来的出路就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可以给予学生充分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明确未来的就业岗位,为学校与企业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5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调查,提出建立适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对策,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工学结合理念下,中职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深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本文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探究企业兼职教师进课堂的"双导师"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课岗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
企业情境化教学指的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紧密联系,完全模拟企业的工作情境,将企业的岗位角色、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考核与评价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让教师作为"老板"、学生作为"员工",在课程教学中双向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岗位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内容,将各类知识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使学生最终符合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标准。基于企业情境化教学的高职设计课程改革的目标、思路和基本方法,应该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实际项目、项目评定方式纳入课程教学中,使高职设计课程不再只是停留在讲授理论、原则上,而是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人才培养,使得人才培养职业化得到真正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文章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学耦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探索,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即"五阶段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施工员—技术员—建造师的职业岗位能力的阶梯式提升,形成工学耦合互动的"三轴贯通、五双结合"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5)
校企合作,就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企业人才招录模式的转变。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就业双导师"打破传统模式新格局,"企业班"、"校企俱乐部"助大学生就业起航。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2)
高职院校中教育方式方针不尽相同,但是也大同小异。其中"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1,(2):72-75
通过探索对接智能模具小镇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了解智能模具小镇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贯彻"共建、共育、共评、共创、共享、共融"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办的原则,依托校企联盟式现代学徒制,实施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创新"三阶段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能力本位的岗位实训课程体系,实现中职模具专业育人方式创新,进而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
<正>"把学生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能所用,能就业、就好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据湖南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介绍,截至2014年12月,学院2015届毕业生已有1693人准就业,就业率超过56%,其中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对口就业率达75%、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9%。近年来,长沙航空职院严格执行"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相吻合、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军队航空修理企业、中航工业企业、民用通用航空企业等行业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深入研析航空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解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1)
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新型学徒制模式下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须遵循德育为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围绕培育和健全学生"职业人格"理念和目标,实现课程与技能证书对接,突出课程实践性,并将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和灵活弹性的教学法贯穿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涉及学生、教师、企业和学院各方面的问题。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将生产实习拓展为企业的参观认识、仿真实验、岗位锻炼和环境监测4个环节,注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共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部分相关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同质性,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往往从学校到学校,脱离市场对于人才的切实需求,出现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专业规划较为混乱,教学体系较为陈旧,学生实践工程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从而出现了大量毕业生进入相关单位和企业后的"回炉"现象,即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再培养才可以真正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对企业与高校的双向调研,将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引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建设中,在既定的"助理设计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化为三种培养规格即:方案设计助理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助理设计师、效果图表现助理设计师,结合具体的市场岗位需求与知识结构的梳理,将课程体系内的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进行重新的整合,从面到点,牢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核心专业能力,然后进一步的精点扩面,最终形成"面—点—面"的教学体系,无缝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快速的适应市场需求,并提升学生在未来市场中的职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列春 《工程机械》2010,41(4):I0009-I0011
<正>金融危机后,欧盟对可持续性增长的理解,从资源环境发展到就业岗位,进而到投资、回报,涵盖了环境、经济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从这一目标出发,欧盟对制造业模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设想。基本框架是以政府支持的研发为基础,鼓励大量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支持的研发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促进中小企业的运作模式。一方面适应未来全球市场"去规模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实现将就业和利润都留在欧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