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4,(3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该途径已经在西方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得到了验证。本文通过探析烟台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常见的两种校企办学模式的优缺点,以期对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发展职业教育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办学模式是一所学校整个教育思想的反映,是教育理念物化的象征,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以"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为理念,以"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提升"为指导方针,成为"产教园区化"的新型职业院校,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力量发挥了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8)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化共建课程现代设计方法,探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提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策略,并给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地方高校越来越多,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寻求特色化发展已成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面临的新形势,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从特色凝练、课程优化、就业导向3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办学路径,以期实现发展创新力、提升竞争力及扩大影响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高校国际化办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双一流背景下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以中国矿业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进展、项目建设目标和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对合作办学专业学制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师生交流互访机制、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以及协同管理体制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该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可为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5)
本文以济南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专业校园咖啡厅为例,分析了校内实训场所的运营现状及实训教学、人员配备、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创新经营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建设教师团队等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与机场工程专业自2012年开设本科生国际化实验班以来,突出学校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综合中英文课程体系、国际暑期学校和国际交换学习完成授课内容。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参加科技竞赛,依托科研项目,辅以名师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综合型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9)
地方高校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全程式"园校合作"具有系统性、渗透性、互利性、开放性等特征,是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效办学模式。地方高校通过与幼儿园共同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协同设计课程体系,丰富"园校合作"办学的内容与形式,构建多元化、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措施实现全程式"园校合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2)
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好本校教学科研的同时,也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实行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也是当今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图书馆的现状,通过对读者群体实质性的调查问卷,就图书馆如何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中存在问题的探究。并提出了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开展对外开放工作的路径设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0)
"专业+语言"是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7年的摸索,玉溪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滇中,以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经贸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应基于社会对专业语言技能的要求,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着重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9)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旨在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国际型人才,双语教学是这类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基于分析双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应用,并以中美合作办学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阐述了双语教学与课程设置、教师双语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关联,并依据实例从教材选取、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估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0)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师资国际化滞后于课程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国际化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等问题,总结了江南大学商学院在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跨文化沟通与国际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国际化实践教学方面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7)
在现代化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精神的塑造也是学者研究的焦点。在企业管理领域,品牌、声誉等全面、综合反映企业实力的变量正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高校声誉的内涵、重要性及其相互间关系的阐述,以高校开展海外交流与合作为例,对大学精神与高校声誉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深入理解大学精神的本质,清楚认识大学精神的重要作用,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精神培育,重视对大学精神的发扬,在全球范围内树高校品牌,创建世界一流高校。  相似文献   

1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新设立的本科专业,文章从专业发展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两方面解读专业发展基本要求,结合南京邮电大学自身特色,从信息科学与地理学、规划学的结合点出发,指出以信息科学应用为特色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进而从专业基础知识、特色知识两个模块,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两个层面架构专业课程体系初步框架,为相关院校该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人才"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我国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近几年利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所取得的成效,尝试性地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建筑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找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自己意见与建议,希望对深化我国高职建筑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9)
新疆高校是本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是新疆各高校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新疆财经大学近20年民族教学改革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民汉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提出了高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础目标,也是高校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全英文教学课程设置通常照搬国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材更新缓慢,教学“深度”不够;国内专业课通常聚焦专业领域知识,课程难度较大,教学“广度”不足,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弱。因此,以重庆大学全英文课程工程材料为例,积极探索改革方案,寻求中外课程平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摆脱语言转换思维,分析讨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新思路。该课程面向“重庆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已开设6学期。目前,联合培养学生中共计23人进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其中21人已毕业,成绩优异,90%以上毕业生进入QS排名前50世界名校深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间的互动关系,文章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探索地方应用性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提出地方应用性高校应进一步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实现特色办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特色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形成特色区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场作为开放的校内活动场所,它聚集了不同人群的各种行为模式,本文从人的行为模式研究出发,通过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体育场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掌握人的基本行为模式,指出基于行为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场空间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1,(1)
伴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工业4.0的到来,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意味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需求做出应对。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和探索,一方面可以主动适应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推动高校体制改革和内涵发展的动力。文章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根据民族高校的办学要求和新工科的发展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符合时代变化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