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采后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1μL/L)处理、乙烯吸收剂处理(EA)、1-MCP(1μL/L)结合EA处理,在精准温控库(-0.5±0.3)℃贮藏10个月后出库,探讨不同处理对苹果贮后货架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处理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经过1-MCP、EA、1-MCP+EA处理后的果实显著减缓果实的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乙烯生成速率的增加,能有效减缓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的降低,维持果实的固有硬度、回复性、凝聚性、咀嚼性等质地,其中,1-MCP+EA效果最好。利用HS-SPME-GC-MS检测苹果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与单独使用EA相比,1-MCP+EA处理不但维持了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也保持了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减缓醛类物质主要呈味物质正己醛含量的降低,醇类物质主要呈味物质2-甲基-1-丁醇的降低。与1-MCP单独处理相比,减缓醛类物质的下降,维持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减缓醇类物质的减少。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DA)可有效区分不同货架时间的苹果,至少可延缓5 d的挥发性物质变化,1-MCP+EA挥发性成分保持最优。  相似文献   

2.
张鹏  李鑫  李江阔  周斌 《食品科学》2016,37(20):234-240
以富士苹果为实验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 μL/L)结合不同质量浓度纳他霉素(0、400、800、1 200 mg/L)对贮后常温货架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MCP结合纳他霉素处理富士苹果后能更好地减缓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增加和硬度的下降,保持果实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800 mg/L纳他霉素处理保鲜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醛、反式-2-己烯醛、乙酸-2-甲基丁酯、乙酸己酯和正己醇等,不同处理富士苹果芳香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性,其组成及相对含量在货架期内发生相应变化,4 种处理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减少,对照组与1 200 mg/L纳他霉素组酯类、醛类物质以及总芳香物质相对含量增加,400 mg/L纳他霉素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800 mg/L纳他霉素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总芳香物质相对含量略有减少,其变化规律与理化指标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9):144-151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2种技术,对贮后货架期间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苹果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组成,对照组果实醇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要高于1-MCP处理组,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小于1-MCP处理组;在1-MCP低温不同处理期间,1-MCP-1d处理酯类物质低于其他1-MCP处理组。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在贮后货架20 d,LDA方法有效区分对照果实和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果实,而贮后货架0 d时除1-MCP-1d外,其他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组区分效果不理想,与气质联用分析结果相一致。结果还表明:随着贮后货架时间的延长,处理组间的差异越加明显,电子鼻区分效果也越好。因此,电子鼻对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苹果整体气味特征进行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9):241-250
以不同糖度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μL/L)、纳他霉素(800 mg/L)对贮后常温货架期果实的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处理货架期间的苹果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利用1-MCP处理后2种糖度富士苹果较好地减缓了果实失重率增加和硬度的下降、保持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的增加,有效地延缓果实衰老,1-MCP处理低糖度富士苹果保鲜效果更明显。而纳他霉素处理除减少果实的失重率外,其他指标均逊于1-MCP处理,但优于对照。电子鼻结合HS-SPME/GC-MS分析显示:高、低糖度富士苹果在贮后货架期线性判别式分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1.19%、82.39%,低糖度富士苹果的3种处理在货架期内可以完全区分开,但高糖度苹果在货架20 d时纳他霉素处理与对照组有交叉,其中1-MCP处理与对照组椭圆距离最大;在整个货架期间1-MCP组中醛类物质中具有清香、果香味的反式-2-己烯醛相对含量最高,说明利用1-MCP保持了果实的品质以及风味。因此,不同处理对富士苹果保鲜效果比较,1-甲基环丙烯纳他霉素对照,且不同处理对低糖度的作用效果优于高糖度苹果。  相似文献   

5.
以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采后立即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 μL/L)处理后在 精准温控库(-(0.5±0.3)℃)贮藏10 个月后出库,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ξ-聚赖氨酸(500、1 000、1 500 mg/L) 进行喷雾处理,研究1-MCP结合不同质量浓度ξ-聚赖氨酸对贮后常温货架期间苹果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 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 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处理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未经过处理的对照相比,1-MCP结合 ξ-聚赖氨酸处理有效维持了果实的硬度,减缓了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和VC含量的降低,其中 1 000 mg/L的ξ-聚赖氨酸处理效果最好。利用HS-SPME-GC-MS检测出苹果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正己醇、正己醛、 反式-2-己烯醛、乙酸-2-甲基丁酯等。结果表明:对于醛类物质,CK组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货架末期低于初 期;1 000、1 500 mg/L处理组呈现上升趋势,1-MCP处理组先下降后上升,500 mg/L处理组先上升后下降,且这两 组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货架末期均高于初期。对于酯类物质,CK、1 000、1 500 mg/L处理组相对含量呈现上升趋 势,500 mg/L处理组先下降后上升,1-MCP处理组先上升后下降。对于醇类物质,1-MCP、1 500 mg/L处理组相对含 量先下降后上升,CK组、500 mg/L处理组上升,1 000 mg/L处理组下降。货架期间,1 000 mg/L处理组的醛类物质相 对含量始终最高,且该处理有效减缓了酯类主要呈味物质乙酸2-甲基丁酯、醇类主要呈味物质2-甲基-1-丁醇相对含量 的下降。1-MCP结合ξ-聚赖氨酸处理能较好地保持苹果的品质和风味,1 000 mg/L的ξ-聚赖氨酸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红富士’苹果进行1.0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自发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处理,继而进行0 ℃冷藏和20 ℃货架贮藏。结果表明:贮藏期间,‘红富士’苹果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虎皮病和果心褐变增多。1-MCP处理能较好维持冷藏期间‘红富士’苹果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包装内CO2和乙烯含量。同时,1-MCP明显降低了冷藏期间虎皮病发病指数、果心褐变指数以及果柄端果肉褐变率,显著抑制果皮α-法尼烯及共轭三烯的生成。1-MCP+MAP结合使用可较好维持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色泽、抑制果柄端果肉褐变。综合分析认为,1-MCP+MAP处理能较好维持‘红富士’果实冷藏和货架期间的品质,并显著抑制果实虎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采后立即用浓度为1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后在(-0.5±0.3) ℃下贮藏10个月后出库,用不同的生物保鲜剂(800 mg/L的纳他霉素、1000 mg/L的ξ-聚赖氨酸)进行喷雾处理,研究1-MCP结合不同的生物保鲜剂对冷藏10个月后常温货架期间果实品质、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MCP处理相比,1-MCP结合不同的生物保鲜剂有效延缓了货架10、15 d时果实硬度的下降,减缓了果实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在保持较低的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同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对比不同生物保鲜剂处理,货架15d时,1-MCP结合ξ-聚赖氨酸处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过氧化氢酶显著高于1-MCP结合纳他霉素(p<0.05),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活性均低于1-MCP结合纳他霉素。因此,1-MCP结合生物保鲜剂优于1-MCP单独处理,其中1-MCP结合ξ-聚赖氨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揭示‘香粉1号’香蕉不同熟期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变化。方法 应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香粉1号’香蕉果实的不同成熟时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分析其不同熟度的特征性挥发性成分。结果 随着‘香粉1号’香蕉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呈递增的趋势,醛类物质显著减少,酯类物质显著增加。4级成熟果实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是反式-2己烯醛和己醛,相对含量占90.04%; 6级成熟果实的醛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降低,相对含量为56.48%,酯类挥发性成分提高至38.92%; 8级成熟度果实醛类物质占35.20%,酯类挥发性物质达58.62%。挥发性成分PCA的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5%, PCA结果也显示8级成熟度与4、6级成熟度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结论 ‘香粉1号’香蕉果实随着熟度的增加,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减少,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品质评价、贮藏保鲜及产品加工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颜廷才  邵丹  李江阔  张鹏  陈绍慧 《食品科学》2015,36(20):258-263
为提高葡萄的保鲜效果,以4 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其落粒率、VC含量和可溶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物质,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ne,1-MCP)对葡萄货架品质特性及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显著抑制4 个品种葡萄果实落粒率和腐烂率的下降,保持果实的新鲜度。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以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波动,同时可以保持可滴定酸含量的稳定性,有效抑制4 个品种葡萄果实硬度的下降,在贮藏前期可以有效抑制VC含量的下降,但后期作用效果不明显。4 个品种葡萄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和酯类。货架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主要挥发性物质波动小,整体风味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以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对三个采收期果实进行1-MCP熏蒸处理,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V_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等指标,研究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果实低温贮藏下果实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0μL/L的1-MCP在常温下处理富士苹果24 h,在低温贮藏期间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推迟了30 d;至贮藏结束,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处理组失重率平均低于对照组10%,处理组硬度平均高于对照组0.33 kg·cm~(-2),处理组可滴定酸含量平均高于对照组0.16%。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果实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根据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情况,中期采摘果实(本文为11月1日)1-MCP处理效果较好,贮藏150 d后果实硬度≥8.66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9%。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果实品种和后成熟度对苹果浊汁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基于多元数据分析手段,非靶向分析了富士、嘎啦、华硕、金冠、澳洲青苹等5个品种,在3个后熟度下制成的NFC苹果浊汁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醇类(2-甲基-1-丁醇、1-己醇等)、醛类(己醛、(E)-2-己烯醛等)和酯类(2-甲基乙酸丁酯等)为苹果浊汁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品种和后熟度对苹果汁的特征性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影响显著。澳洲青苹果汁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少且含量低,醛类是其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富士、嘎啦和金冠果汁则表现出相似的香气组分特征,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浓郁的香甜水果气味和青草味;华硕苹果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整体具有清淡的香味和生青味。另外,随着不断后熟,不同品种苹果浊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呈现不同趋势。澳洲青苹和富士苹果汁中的香气成分逐渐累积,分别有15和28种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嘎啦和金冠苹果汁香气物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二个后熟阶段风味最好;用采摘初期华硕苹果原料制成的苹果汁香气最浓郁,但随着不断后熟,挥发性香气含量显著降低。本研究开展的苹果汁风味特性研究,可为苹果浊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通过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结合低温贮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采用1-MCP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香梨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变化尤为明显。贮藏初期,香梨果实中醛类含量最高,为32.43 µg/kg,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1.51%,其次为酯类,为16.25 µg/kg,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0.82%,而醇类和萜烯类含量相对较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香梨果实中醛类先增加后降低,酯类、醇类和总挥发性成分持续增加,而萜烯类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贮藏最后一次取样时,酯类为香梨果实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1-MCP处理和对照组中的酯类分别为77.32 µg/kg和115.80 µg/kg,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4.38%和68.27%,而醛类成为了含量第二的挥发性成分。综上,采用1-MCP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香梨贮藏过程中酯类、醇类及总挥发性成分的增加(P<0.05),同时也会延缓醛类的变化趋势,从而延长香梨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唐会周  明建  程月皎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0,31(16):247-252
选用不同成熟度的海南小芒果为原料,以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为香气富集方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分析研究成熟度对芒果果实挥发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芒果香气成分丰富,共检出56种香气成分,分为萜烯类、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6 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成分,其随成熟度增加 而在果皮与果肉中相对含量降低,在半熟时最低,其中单萜相对含量大于倍半萜。果皮与果肉中酯类在绿熟时已经形成,并且在半熟时相对含量最高;随成熟度的增加果皮中醇类相对含量增大,但果肉中醇类则是在半熟时高度积累;醛类在果皮与果肉积累的成熟度不一样,分别是成熟和半熟;烃在果肉中逐渐降低,却在半熟果皮中含量最高。大多数芒果挥发物在半熟时形成,在此时对芒果果实进行调控,对提高芒果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红富士苹果汁为原料,研究益生菌混菌发酵对苹果汁挥发性物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汁经混合益生菌发酵后,琥珀酸、苹果酸含量明显下降,而乳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莽草酸与丙酮酸的含量均明显上升;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根皮苷和芦丁含量分别上升了5.57%、5.65%、5.83%、19.2%和4.52%,绿原酸含量下降了14.9%。发酵后的苹果汁共检出37种挥发性物质,与发酵前相比,增加了10种。其中,醇类增加5种、含量增加106.9%,酯类增加8种、含量增加84.5%;酮类种类不变,含量增加171.7%;醛类减少3种、含量降低了80.9%。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1-甲基环丙烯(1-MCP)对百香果采后品质及风味变化的影响,果实采后用1-MCP(0.8 μL·L?1,12 h)处理后,评测常温贮藏过程中果面色泽、果汁糖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分析挥发性风味组分差异。结果表明,1-MCP处理后常温贮藏4 d可延缓果面色泽转黄,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无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滴定酸(TA)含量,而对VC含量的影响在不同贮藏期略有不同。1-MCP处理的果实常温贮藏4 d挥发性风味组分种类和含量均显著降低,包含GC-IMS检测出的35种已知和11种未知化合物,1-MCP处理的黄金百香果风味接近与刚采摘及常温贮藏2 d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构建含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 β-cyclase,LYC-B)基因LYC-B中801 bp和301 bp两段保守序列的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果实注射法遗传转化紫色番茄果实,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聚合酶链式反应及LYC-B基因表达量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植株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及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扰LYC-B基因后番茄果实中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其他类。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中总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加了6 种:醛类3 种、酮类2 种、酯类1 种;醇类个数不变;其他类减少1 种。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不变,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酮类、酯类和其他类相对含量增加。特征挥发性物质反-2-庚烯醛、6-甲基-5-庚烯-2-酮、水杨酸甲酯和2-异丁基噻唑等的相对含量增加。番茄红素的含量增加了16.78%,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总酸等含量增加,β-胡萝卜素和总糖含量变化显著。干扰LYC-B基因不仅影响了番茄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还增加了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总酸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苹果的香气成分是构成苹果品质的重要因素,香气主要由挥发性物质描述,因此研究苹果挥发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为探究正丁醇处理对‘粉红女士’苹果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材,分别用10和25 μL·L?1正丁醇溶液处理,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处理的整个贮藏期‘粉红女士’苹果果实中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和萜烯类,以酯类和醛类物质为主;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减少,乙酸戊酯、丁酸丁酯、2-甲基-丙酸己酯、法尼醇和2-甲基丁酸未被检测到;25 μL·L?1处理组果实的乙酸戊酯、丁酸丁酯、2-甲基-丙酸己酯、法尼醇和2-甲基丁酸含量在贮藏第7 d和第14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0 μL·L?1处理组,此浓度正丁醇的添加能够促进贮藏前期果实挥发性酯类物质的产生。通过气味活性值分析发现有气味活性的化合物有19种,其中呈果香味的乙酸己酯是‘粉红女士’苹果主要的呈香物质。本研究表明,正丁醇的添加影响了‘粉红女士’苹果果实中酯类物质的产生,且25 μL·L?1处理组效果最显著,同时该研究可为‘粉红女士’苹果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