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饲料或食品中生长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食物链可在人和动物体内不断蓄积,且较难通过代谢排除,给人体和畜牧业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真菌毒素的监测成为了预防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研究人员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基于纳米材料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适配体与纳米材料联用检测技术更加快捷、方法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因此,本文归纳了近几年有关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用于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研究,以及有关食品安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期望对真菌毒素检测的相关研究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小麦在不良储藏环境下极易发热霉变产生真菌毒素,严重影响其质量安全和食用品质,监控和预防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污染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简述了小麦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分析了水分、环境温湿度、储藏方式、原始带菌量对储藏小麦真菌毒素产生的影响,并简述了小麦储藏过程真菌毒素预警技术的原理与研究现状,以期为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监控与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胶体金快速检测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现场检测,研究从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及参比方法一致性方面对呕吐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产品的性能进行系统性评价,旨在为呕吐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选取和质量评价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该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符合检测小麦和玉米中呕吐毒素含量的技术要求,适合大批量样品的现场快...  相似文献   

4.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真菌毒素分析检测方法,能够为真菌毒素的高通量快速筛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近年来,碳纳米管成为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碳纳米管具有吸附能力强、表面可修饰、易分离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很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碳纳米管的特性及真菌毒素的污染特点,对真菌毒素的检测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对基于碳纳米管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不易被加工或烹调加热所破坏,超过一定摄入量后会引起人的肝肾功能下降、癌变或诱发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措施避免真菌毒素的污染,因此,研究可以准确高效地测定食品和饲料基质中的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真菌毒素提取方法、净化方法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目前研究方法大多是针对某一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的常规检测方法或者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存在稳定性差、定量不准确或前处理复杂等,因此未来应大力开发检测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谷物极易受多种真菌毒素的混合污染,而产生相加或协同毒性作用,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快速灵敏、高通量同步检测是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监管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对国内外谷物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和同步检测标准与方法(ELISA、免疫层析、分子技术、生物传感、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标准和主流同步检测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总结了谷物中多种真菌毒素同步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污染是全球性粮食质量安全的首要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现场快速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对快速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许多真菌毒素快检产品应运而生。由于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快检产品质量和性能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市场占有率较高的5个真菌毒素快速检测品牌,采用科学的评价规程从检测结果可靠性、基质匹配性以及综合性能等方面对产品进行了多维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准确度、精密度、定量范围、检测结果判定范围、检测时间以及检测成本等,真菌毒素种类分别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评价结果显示,5个品牌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产品用于玉米、小麦和糙米基质中常见真菌毒素检测时的回收率在61%~1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38%之间,不同品牌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牌产品的人员间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在0.4%~22.2%之间,部分品牌在检测某种粮食基质时易受到人员操作的影响;大部分品牌对不同粮食基质的匹配性良好。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5个品牌中品牌A的3种真菌毒素快检产品对粮食基质适用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吴宇  辛媛媛  叶金  张艳  谢刚  李丽  黎睿  王松雪  张婷岚 《食品科学》2017,38(18):297-303
考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全碳标记的稳定同位素内标法精确测定小麦和玉米中16种真菌毒素方法的适用性。样品经提取稀释、加入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3%~114.3%,相对标准偏差为0.9%~13%,定量限为0.5~200μg/kg,通过检测FAPAS04223质控样品和小麦、玉米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能够快速、批量、准确的测定小麦和玉米中16种真菌毒素,为我国粮食真菌毒素污染监测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及食品会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传统检测方法。然而,这些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比较繁琐、费时,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有毒试剂。微芯片技术所需样品的消耗量少并且分析时间短,可实现样品的集成化、微型化以及高通量检测。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弥补了上述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对农产品及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毒性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重点对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微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免疫传感器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如色谱分析法、免疫化学法等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具有耗时长、样品前处理繁琐等特点。本文介绍了采用生物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主要综述了它们在各类粮食、食品等基质中真菌毒素检测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真菌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粮油及其制品在种植、加工、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极易污染真菌,进而产生各种真菌毒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技术与新发展快速检测技术进行论述,比较了各种不同检测方法技术的优缺点,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真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着巨大危害,本文主要阐述和分析了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和快速筛选检测技术,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真菌毒素概述目前,已知真菌毒素达到300多种,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真菌毒素能够通过污染农作物,给  相似文献   

13.
以泰州市小麦为研究对象,监测5年来小麦籽粒、小麦不完善粒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关系,分析污染真菌毒素小麦籽粒的理化特性、国内外小麦DON削减技术,提出我国粮食企业小麦真菌毒素的物理削减技术途径和指导规范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粮食种植、加工和储运过程易受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然而,目前传统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存在过程繁琐、时效性差或灵敏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现场快速准确检测的需要,日益成为制约粮食质量安全的瓶颈。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是粮食品质在线、实时检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粮食真菌毒素污染的快速分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高光谱图像、电子鼻等典型无损检测技术在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检测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限制因素,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QuEChERS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毒素是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高效提取和净化方法,有利于降低真菌毒素的暴露风险,保障食品安全。QuEChERS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回收率高、试剂用量少、安全等优点,可运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该文概述了该方法在食品中真菌毒素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根据QuEChERS技术的特点,探讨应用QuEChERS技术对真菌毒素进行预处理过程中,提取、盐析和净化步骤所应用的方法及对真菌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总结QuEChERS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现阶段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真菌毒素是造成粮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全球粮食安全领域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发展快速、精准、低廉、方便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传感分析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识别元件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至关重要,是良好分析性能的先决条件。系统梳理近年来主要识别元件类型,对基于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综述,并展望其在真菌毒素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真菌毒素检测相关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改进和创新。从传统的单一检测方法逐渐发展为定量定性分析物质的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进一步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综述了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近红外技术、生物化学传感器技术、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技术等,分析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等特点, 弥补了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 适用于真菌毒素快速现场筛选。本文主要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粮食饲料资源霉菌毒素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毒性次代谢产物,它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性产品,并最终影响到人们的食物消费安全.真菌毒素的检测和控制在食品安全体系尤其对于谷物饲料安全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谷物饲料中真菌毒素的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在许多标准方法中已经被采用,由此形成的分析方法从实用性角度被分为快速检测方法和确证方法,并在食品分析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同时,本文也对真菌毒素分析领域中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和将来的需求趋势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