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比较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金川牦牛与麦洼牦牛肉品质的差异。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金川牦牛与麦洼牦牛各24头,饲养100 d后各选取8头牦牛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分别进行TA-XT Plus质构仪在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模式下质构特性测定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金川牦牛肌肉滴水损失比麦洼牦牛低37%(p<0.05),生肉的剪切力比麦洼牦牛低49%(p<0.05)、弹性显著高于麦洼牦牛(p<0.05),煮熟金川牦牛肌肉的弹性显著低于麦洼牦牛(p<0.05),其他质构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金川牦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麦洼牦牛(p<0.05),但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麦洼牦牛背最长肌中缬氨酸、组氨酸以及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金川牦牛(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麦洼牦牛相比,金川牦牛肌肉的滴水损失、剪切力更低,而肌内脂肪含量更高,具有更好的肉制品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比较青海八眉猪和甘肃黑猪肉质性状、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等含量差异,为研究青海八眉猪肉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其资源保护提供一定依据。以10头青海八眉猪和10头甘肃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法对其背最长肌的各个指标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八眉猪肉的失水率、熟肉率显著高于甘肃黑猪肉(P<0.05),大理石纹、肉色、脂肪色、pH在2个品种肉质上差异不显著(P>0.05);八眉猪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甘肃黑猪(P<0.05),蛋白、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甘肃黑猪(P<0.05),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甘肃黑猪肌肉中的7种脂肪酸,青海八眉猪肌肉含有14种脂肪酸,且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甘肃黑猪(P<0.05),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甘肃黑猪(P<0.05);甘肃黑猪肌肉氨基酸总量(20.23 g/100 g)高于青海八眉猪(19.14 g/100 g),八眉猪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8.76 g/100 g)高于甘肃黑猪(7.84 g/100 g)。八眉猪肌肉肌苷酸含量为2.44 mg/g,显著高于甘肃黑猪肌肉肌苷酸含量2.05 mg/g(P<0.05);八眉猪肌肉肌酐、次黄嘌呤含量依次为0.55、0.13 mg/g,均显著低于甘肃黑猪的0.81、0.55 mg/g(P<0.05)。由此说明,相比于甘肃黑猪,青海八眉猪肌肉氨基酸比例更合理,脂肪酸更丰富,肌苷酸含量更高,高蛋白、低脂肪,肉质更鲜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性别对舍饲育肥牦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和母牦牛各6头,舍饲育肥194 d后全部屠宰,采集背最长肌,测定肉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公牦牛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而肉色和pH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肌肉的剪切力、总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热溶解度、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而肌纤维密度、直径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对肌肉中抗氧化性指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公牦牛组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牦牛(P<0.05),粗灰分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公牦牛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the ratio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to total amino acids,EAA/TAA)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the ratio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to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EAA/NEAA)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the ratio of umami amino acids to total amino acids,FAA/TAA)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公牦牛组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它氨基酸差异不显著(P>0.05)。山嵛酸、11,14-二十碳烯酸和γ-亚麻酸仅在母牦牛组肌肉中检出,母牦牛组肌肉中顺-10-十七碳烯酸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脂肪酸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公牦牛相比,母牦牛肌肉的剪切力更低,而粗蛋白和肌内脂肪含量更高,且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脂肪酸组成高于公牦牛,具有作为优质牦牛肉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品种及养殖模式罗非鱼营养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南方主要养殖产区的罗非鱼为对象,选择奥尼和吉富两个优势品种,采集池塘养殖(单养)、鱼虾混养、鱼鱼混养(罗非鱼-大宗淡水鱼)三种养殖模式的罗非鱼,分别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分析不同品种、养殖模式及不同产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罗非鱼基本营养成分差异不大;两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一致;但奥尼罗非鱼氨基酸总量(19.51 g/100 g)和必需氨基酸含量(7.96 g/100 g)均高于吉富罗非鱼,其多种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吉富(p<0.05)。鱼鱼混养罗非鱼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风味氨基酸以及部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虾混养罗非鱼(p<0.05),单养模式与另外两种养殖模式相比差异不显著。四个主要罗非鱼产区中,广东罗非鱼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更高;其鲜味氨基酸含量(7.65 g/100 g)显著高于广西和海南地区(p<0.05),氨基酸总量(19.36 g/100 g)也为四个地区中最高。广东罗非鱼的油酸(1.44 mg/g)、亚油酸(1.02 mg/g)以及DHA含量(0.91 mg/g)均高于广西和福建地区(p<0.05),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在四个地区中最高。综上分析,奥尼罗非鱼营养品质高于吉富罗非鱼;鱼鱼混养罗非鱼品质高于鱼虾混养;广东吉富罗非鱼品质高于其他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5.
高露姣  夏永涛  黄艳青  宋超  庄平  张涛  师伟 《食品科学》2012,33(24):230-233
比较分析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鲜味氨基酸、ATP(腺苷三磷酸)及其关联物、甜菜碱含量,评价两种鲟鱼卵的营养及鲜味特性。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ATP 及其关联物的含量和色谱法分析甜菜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氨基酸总量(∑AA)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P<0.05),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含量均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并且俄罗斯鲟鱼卵的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明显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其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3.84mg/L和80.53mg/L。IMP(肌苷酸)对鲟鱼卵的鲜味有很大贡献,在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中分别为4.33mg/100g和3.83mg/100g。俄罗斯鲟鱼卵中甜菜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两种鲟鱼卵中均含有丰富的鲜味物质,但从DAA、IMP和甜菜碱的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以上营养价值均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蓿等混合而成,两种日粮的精料与粗料比例由低到高分别为3:7(低精料组)、4:6(中精料组)、5:5(高精料组)。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体重(143.98±21.01)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公牦牛,按体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预饲期15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所有牦牛全部屠宰,采集倒数第1与第2肋骨间背最长肌,测定肉样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灰分(Ash)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只对背最长肌C17:1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精粗比对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EAA/NEAA)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精料比例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日粮精粗比的不同显著(p<0.05)影响了脂肪酸C18:0的含量,并且低精组和中精组的C18:0的含量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低精组与中精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SFA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UFA均低于高精组(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UFA/SFA均显著低于高精组(p<0.05)。可见,日粮精粗比对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日粮精粗比为5:5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2月龄苏尼特羊不同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脏脂肪)为试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同时分析脂肪代谢相关基因与脂肪酸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苏尼特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为主。肾脂中硬脂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尾脂(p<0.05);尾脂中油酸含量显著高于皮脂和肾脂(p<0.05)。不同脂肪组织间,肾脂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脂和尾脂(p<0.05);皮脂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肾脂(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共轭亚油酸与FADS1、LPL和SCD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十碳五烯酸(C20:5)与FADS1和LPL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CC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调控脂肪酸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对脂肪酸沉积的方向和部位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影响脆肉鲩肌肉不同部位质构的因素,以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个部位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腹部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均比背部和尾部低,而脂肪含量却最高,说明背部的脆性与低水分、高蛋白、低脂肪含量有关。对于氨基酸,背部的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腹部和尾部高11.45%、25.49%和8.08%、6.67%,且含硫氨基酸含量最高,但含羟基氨基酸的含量却最低,而背部和尾部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腹部高出3.96%和2.88%,说明了高甘氨酸、脯氨酸、含硫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是决定脆肉鲩不同部位特殊脆性的关键因素。三个部位的油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与质构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对于矿物质,K、Na和Ca是脆肉鲩肌肉中主要的矿物质,不同部位的K、Na和C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尾部的Fe、Zn、Cu含量与背部和腹部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说明脆肉鲩不同部位的脆性与金属含量的差异有关。总而言之,脆肉鲩不同部位肌肉质构特征的差异与肌肉中的物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比较两种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肌肉的品质差异,以期为池塘工业化养殖模式的改进与推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选取2月龄幼鱼(体长约5 cm)随机分为静水养殖组和流水养殖组,分别采用传统池塘养殖和流水槽养殖(流速为3 cm/s)。培养12个月后,采集各组鱼体背部轴上肌,采用常规方法对鱼肉营养成分组成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肌肉脂肪酸、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静水养殖组比较,流水养殖的鲈鱼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羟脯氨酸、胶原和胶原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流水养殖组肌肉的质构分析显示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此外,流水养殖显著提高了鱼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ω-6脂肪酸以及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同时,必需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Glu)、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含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池塘养殖,池塘工业化养殖模式可提升鲈鱼营养价值,使肉质更加紧实富有嚼劲。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发酵温度波动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本实验测定了酸奶凝乳时间、酸度、pH和质构指标,用模糊数学法分析了感官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酸奶风味成分,探讨了4种温度波动对酸奶发酵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1(41 ℃-42 ℃-43 ℃)酸奶的凝乳时间、质构和感官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2(36 ℃-38 ℃-42 ℃)凝乳时间增加(p<0.05),硬度、内聚性及感官无显著差异(p>0.05),胶黏性减小(p<0.05);处理组3(42 ℃-38 ℃-36 ℃)凝乳时间、内聚性无显著差异(p>0.05),硬度和胶黏性降低(p<0.05),感官评分显著增加(p<0.05);处理组4(42 ℃-46 ℃-48 ℃)和处理组5(48 ℃-46 ℃-42 ℃)凝乳时间、内聚性及感官无显著差异(p>0.05),硬度显著增大(p<0.05),胶黏性显著减小(p<0.05)。所有处理间的酸度及pH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温度波动处理组间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对酸奶发酵温度的控制可以不必非常精确,允许小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 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外脊中最高;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在测定的18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腹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03%~40.00%,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接近;里脊和外脊能够满足所有膳食氨基酸需要,上脑、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中,缬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为腹肉>上脑>里脊>臀肉>外脊>胸肉>肩肉>腱子肉>米龙,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牦牛肉中主要的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n-3脂肪酸含量较少,n-6/n-3比值高于膳食推荐值。以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总体可分为腹肉、上脑与其他部位肉三大类。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 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部,而黄度、pH、嫩度、滴水损失和肌纤维密度低于腹部。中华鲟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6.89%、1.47%、19.86%和0.93%,肌肉中K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Fe、Zn、Cu和Se等。经GC-MS分离鉴定,中华鲟中共有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20.65%)、烃类(62.41%)、酯类(5.50%)和含硫、含氮、含氧及杂环化合物(6.59%)是中华鲟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此结果可为中华鲟精深加工生产提供工艺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郑卫星  苏秀榕 《食品科学》2006,27(12):660-662
分析蟾蜍五个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五个不同部位的常规氨基酸测定用日立L-8800自动氨基酸分析仪,Trp采用岛津LC-6A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测定的数据用SPSS12.5分析软件分析。蟾肝与蟾皮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蟾肝与蟾卵、蟾皮,蟾骨与蟾卵、蟾肉、蟾皮,蟾卵与蟾肉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蟾肝脂肪酸与蟾卵、蟾骨与蟾卵、蟾骨与蟾皮、蟾卵与蟾皮、蟾卵与蟾肉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蟾骨与蟾肝、蟾肉与蟾肝、蟾皮与蟾肝、蟾肉与蟾骨、蟾肉与蟾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蟾卵中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子二代商品大鲵不同可食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华  汪俊  李灿 《肉类研究》2012,26(5):34-36
对子二代商品大鲵可食部位分布情况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其中水分、蛋白质、脂肪与灰分采用国标的方法检测,还原糖采用蒽酮比色法。在大鲵体中可食部位占全鱼总质量的76.23%,其中皮肤占全鱼总质量的8.56%,肌肉(即白肉)部分主要分布在背部、腹部、尾部,占总质量的39.90%,血液和内脏占全鱼总质量的23.05%,脂肪组织主要集中分布在尾部,占总质量的4.73%;在不同可食部位中,营养成分主要由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元素组成。蛋白质在大鲵体内分布规律为:皮肤〉背部肌肉〉尾部肌肉〉腹部肌肉〉肠〉肝脏〉脂肪。油脂成分在体内分布规律为:脂肪〉肝脏〉尾部肌肉〉肠〉腹部肌肉〉背部肌肉〉皮肤。还原糖只在肝脏中有检出,其他部位均未检出。在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见,子二代商品大鲵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肉食食品。  相似文献   

15.
冻结方式对不同部位草鱼呈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草鱼腹肉、背肉和红肉为研究对象,采用-40?℃速冻、-20?℃乙醇液体冻结和-20?℃静止空气冻结对草鱼进行冻结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以及电子舌测定不同冻结方式的鱼肉中呈味物质含量变化,并测定各部位鱼肉的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冻结方式对鱼肉的鲜度和呈味物质含量有一定影响。肌苷酸(inosine monphosphate,IMP)和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冻结速率呈正相关,但乳酸、次黄嘌呤核苷(insoine,HxR)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的含量与冻结速率呈负相关,在-20?℃冻藏条件下贮藏3?d后,-40?℃速冻组K值最小,-20?℃静止空气冻结组K值最大。红肉部分IMP、AMP含量低,而HxR和Hx含量较高,其滋味和鲜度较差,3?种冻结方式中红肉的K值分别为28.99%、40.92%、46.58%;腹肉与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近,且高于红肉部位,但红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腹肉和背肉;红肉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腹背肉,且不同冻结方式对其影响较大。电子舌能有效区分不同冻结方式和不同部位的草鱼肉。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地区集约化养殖草食动物牛、绵羊、山羊和驴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以鸡胸肉为参照,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内标法检测氨基酸含量,评价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各氨基酸在不同动物肌肉中的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鸡胸肉、牛肉和山羊肉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绵羊肉(P<0.05),驴肉与其他肉无显著差异;牛肉和驴肉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山羊肉(P<0.05),其他肉无显著差异。不同草食动物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均高于95,属于优质蛋白质来源,EAAI顺序为山羊肉>鸡胸肉>绵羊肉>牛肉>驴肉;驴肉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肉(P<0.05),牛肉和绵羊肉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肉(P<0.05),鸡胸肉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肉(P<0.05),牛肉和绵羊肉总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肉(P<0.05);以氨基酸相对含量聚类,绵羊肉和牛肉在图谱中最接近,驴肉处于图谱最远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下不同部位梅花鹿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及变化趋势,本研究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冻干及烘干8个不同部位鹿肉的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并对两种不同加工方式下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烘干梅花鹿肉总氨基酸含量为55.36~73.66 g/100 g;冻干梅花鹿肉总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