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
语言学界关于日语感谢表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谢语与致歉语的使用情况上,而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观察日语感谢表达的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尝试借助认知思维框架,以《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中抽取的关于感谢表达的实例为数据,着眼于这些表达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授受动词,并结合日语表达习惯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从"视点"的角度,对日语中的感谢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日语中的感谢表达集中体现了日语的"主观性"视点的特点。透过日语感谢表达的形式认清其认知机制,才能更好地指导交际实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由于历史原因,日语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采用汉字词汇作为表记词汇,汉字已经成为日本表记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发现,汉字在古代日语和现代日语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日语中采用的汉字多达1900多个。日语中的否定接头词"不"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语言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的性质及语义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结果。本文旨在研究古汉语中"不"的意义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8)
在日本人的对话中,跟着说话者的节奏进行附和,可以让交谈顺利地进行下去;相反,听者在听的时候不做任何附和,说话人往往会觉得被忽视了。因此,附和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由于语言环境等原因,他们很难掌握地道的附和表达,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各种问题。由此可见,日语学习者要想掌握地道的日语,附和表达尤为重要。该文以日剧《非自然死亡》中的附和表达为研究对象,对日语中附和表达的功能进行了考察和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6)
<正>在高校日语语言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日本语言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日本文学和文化素养,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日语人才。由许媛、陈钟善、翟艳蕾所著的《日语教育与语言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4月版)一书,对日语语言教育中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日语教育历史分析突显时序性,日语人才培养举措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7)
近年,青岛滨海学院不断改革日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学生在语言应用能力养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表达错误的问题,有的从语法和用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看存在表意不自然、不符合日本人说话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错误可视为语用失误。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主要是中日文化背景不同和母语干涉。了解语用失误的原因能对日语教学和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外语交流在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中肩负起跨文化交际的重任。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学生一口流利的外语口语技能的基础上,导入外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说明,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可以对语言所蕴藏的深层内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使学生理解语言,使他们在各种不同场景下的外语使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本文立足于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入思想开始,制定深层文化导入的教学情境方案,注重结合中国语言文化等教学方法与途径对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6)
拟声拟态词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符号,如果日语学习过程中对其中的拟声拟态词了解和掌握不够,就很难在日语表达时使其丰富、生动和形象。而且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应用范围极广,拟声拟态词能弥补日语音节结构单一、平板及缺乏节奏变化的特点,使其语调抑扬顿挫,极具有音乐节奏感,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听觉上受到极大感染,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也极明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主持人所运用的语言适度得体与否,正确与否,优美与否,都会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收视。本文对主持人的语言进行划分,对主持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表达展开分析,并探讨了主持人语言和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格助词在日语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汉语表达中找不到与它一一对应的词汇和语法用法,导致日语初学者容易误用格助词。本文主要以高职高专日语专业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出现的误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探索有效的格助词学习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
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语言更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不同国家交流的工具不同,本文从多角度分析汉语"立"以及多角度分析日语「立つ」,主要基于认知角度对比汉语"立"和日语「立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