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篇的修辞模式具有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应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在修辞模式上的差异来研究汉语修辞方式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笔者对英汉对比修辞新的研究方向做了思考,认为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应该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跨语言差异和语篇迁移方面的研究,应揭示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层面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1)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衔接合理、逻辑清晰且语意连贯十分重要。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研究和对比,不仅能使得译者更加系统地了解两种语言的语篇系统,还能使他们更容易获取语篇所表达的信息,从而对翻译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运用衔接理论和衔接手段做一个整理,通过汽车配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实例剖析,使理论更加清晰明了,起到帮助和指导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113-115
语言是文化的首要载体,在反映文化的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塑造。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于各自独有的文化形态中,具有各自的特征。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十分明显,体现在多个方面,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出发,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词汇层面、固定搭配及俚、俗语和句子结构三个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讨论这些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6):69-72
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的文化现象。谚语以概念隐喻为根基,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的对比研究,揭示汉英两个民族的文化认知特征在不同民族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5)
<正>当代汉英文学翻译正面临着语言美学消解的困境,受到自然科学翻译观念影响,文学翻译过程中理性思考过于强势,信息编码转换过程中削弱了感性表达。但从高校翻译教育角度说,汉英文学翻译不能自甘平庸,在遵循文学固有规律和特质的基础上,汉英翻译等同于新的文学创作,除了忠实传达文义之外,更要展现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1)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语系,所以在表达上会有较大差异,谓语的差异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类。而谓语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谓语的确定,本文首先讨论汉英表达谓语结构上的差异,继而从差异入手讨论如何选取谓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1)
新世纪以来,汉英词汇中出现了大量新词语。新词语的语义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语义的透明性、语义的泛化和缩小、语法意义的变化是汉英新词语的共同特征,但二者在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上却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在分析新词语的理据性基础上探讨二者在语义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而准确了解这两种语言组织手段对于英汉翻译及英汉语的学习至关重要。本文试从连贯方式和语义表达上对汉英翻译中"意合"和"形合"的特征及其转化进行解析,并试图探究其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6)
如果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的不对称性,那么译者进行顺向翻译可能要比逆向翻译更容易取得成功。虽然顺向翻译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模式,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量的逆向翻译活动。这些逆向翻译活动满足了翻译的实际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翻译界应重视对逆向翻译的理论研究。汉英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顺向英汉翻译和逆向汉英翻译之间的差异,使逆向汉英翻译学习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双文化意识,拓展百科知识,有意识地努力减少这种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72-75
从认知语用的维度考察了新兴"被"字构式的浮现理据。研究发现,新兴"被"字构式的出现具有其认知理据和语用理据:认知理据主要涉及构式压制和认知突显,而语用理据则涵盖了语用经济性的要求、语用目的表达的需要及语境的制约。该研究有益于深化对"被"字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