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5)
学风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Z大学研究生学风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得出该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学习维度和师生互动维度等学风维度的制约。建议从强化制度管理抓学风、浓厚学习氛围塑学风、树立先进典型浓学风、丰富校园文化育学风、搭建多样平台促学风等方面,来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本科教育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基础。要加快高水平教育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学风建设的支撑。文章基于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关于学风调查的数据,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现状、影响学生学习风气的因素,探究学科竞赛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四有"高素质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2)
学风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风气和氛围,学风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建立的重点内容之一,优良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风建设效果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直接影响。优良学风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本文采取了一系列搞好学风建设的策略,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13-16
学风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也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本文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学风建设目标、组织领导机制及学风建设内容等方面阐述加强三本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和途径,以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高校公寓管理工作与学风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高校学生公寓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必要场所。如何在学生公寓中很好的发挥作用来推进学风建设,成为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一个新的挑战,也成为学风建设又一个突破口。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寓学风建设现状,阐述分析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工作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不足,提出高校学生公寓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批海外留学研究生来华学习深造。选取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深入探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法,获取来华研究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度、科研课题相关度、学习侧重点把握度、科研任务承担程度四个方面的现状。通过样本检验,分析亚非国家留学研究生对高校培养模式适应度的异同。调研结果反映了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留学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状态,结合数据分析以及留学研究生的意见及建议,找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难点,并对教学培养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6)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以期为良好学风的行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美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学时数分配、课程学习环节、教学方式和拓展学科知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受观念、教育管理传统、专业划分模式和社会实践平台等因素的影响很深。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应当打破专业壁垒,营造大工科培养环境;革新课程和教学体系,满足硕士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硕士研究生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4)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习动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学生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都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校园环境愈加开放,学生接触校外环境的渠道更为多面,学生群体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特点愈发凸显,学风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高校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
采用问卷形式,对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控制因素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地球科学领域大部分研究生学习目的明确,对导师的指导方式、指导频率较为满意,能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重视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建议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构建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强化导师负责制,实行多元化的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