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109-114
以新鲜兔肉为对照,分析反复冻融(0、1、2、3次)原料肉在湿腌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流变特性和蛋白质SDS-PAGE变化。结果表明:反复冻融兔肉腌制4h内的水分变化(ΔM_t~w)、盐分变化(ΔM_t~(Nacl))和总重变化(ΔM_t~0)快速增加,但冻融3次兔肉腌制前3 h有失水现象;冻融次数越多,兔肉腌制过程中的ΔM_t~0和ΔM_t~(Nacl)值越大,而ΔMwt值越小;反复冻融兔肉的ΔM_t~w、ΔM_t~(Nacl)和ΔM_t~0值与t~0.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01 1),冻融1次兔肉腌制过程中的表观扩散系数(D_e)值最大(5.46×10-9m~2/s)。与新鲜兔肉比较,反复冻融兔肉腌制24 h的肌原纤维蛋白G'较低,且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变性温度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兔肉腌制4、24和48 h的肌原纤维蛋白条带不同程度变浅,且冻融3次腌制兔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条带逐渐变淡、变少,表明蛋白质降解加剧。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1):106-112
通过测定鸡肉湿腌过程中的质量、水分、盐分、剪切力、蒸煮损失和压榨损失的变化,分析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3%、6%、9%、12%、15%)对鸡肉传质动力学、嫩度和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变化量和水分变化量随食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a Cl变化量随食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剪切力、蒸煮损失和压榨损失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5种食盐浓度的传质预测模型均有较高的线性关系,可以较好地应用于鸡肉的腌制。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含量、Na Cl含量、嫩度和保水性等因素,风鸡腌制工艺较为合适的食盐添加量为9%,最佳的腌制时间为36~48 h。  相似文献   

3.
研究盐水浓度(5%、10%、15%)、料液比(1∶2、1∶3、1∶4)、腌制温度(5、10、20℃)三个因素对草鱼湿腌传质动力的影响。通过对腌制过程中鱼肉中的盐分、水分和重量变化进行测定,来获得不同腌制条件下,草鱼腌制的传质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盐水浓度对草鱼腌制影响极显著(p0.01),料液比在腌制后期对草鱼腌制影响显著(p0.05),温度对草鱼腌制影响显著(p0.05)。盐水浓度单因素中15%的有效扩散速率De值最大;料液比单因素中1∶2的De值最大;温度单因素中10℃的De值较大。此外,草鱼湿腌的盐分预测模型和扩散公式计算得到的数据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经验证,实验值与理论值误差较小,可以准确地预测鱼肉中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腌制传质动力学特性,以牛肉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5%、10%、15%、20%、25%的盐水于6℃下对牛肉进行腌制,测定腌制第0、1、2、3、4、5小时牛肉中水分含量、氯化物含量以及肉块总重的变化;再采用超声波辅助湿腌的方法,以5%的盐水于6℃下进行腌制,测定腌制第0、1、2、3、4、5小时牛肉中水分含量、氯化物含量、肉块总质量及亚硝酸钠渗透深度的变化,进行传统湿腌与超声波辅助湿腌速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0%的盐水对牛肉进行腌制时,腌制效果理想,腌制过程迅速达到平衡(p0.05);采用超声波辅助湿腌对腌制液的渗透具有显著的加速效果(p0.05)。试验结果为牛肉腌制加工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指导,并为超声波快速腌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减盐(30% KCl+70% NaCl)和氯化钠食盐(即普通食盐,NaCl质量分数≥99.1%)分别腌制肉鸭鸭腿,测定滚揉腌制过程中鸭腿肉总质量、水分质量分数、食盐质量分数变化情况,获得鸭腿肉在不同食盐腌制时的传质动力学数据,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不同食盐滚揉腌制过程对鸭腿肉蛋白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氯化钠腌制和减盐腌制中鸭腿肉的总质量变化量(ΔMt0)、水分质量分数变化量(ΔMtw)以及盐分含量变化量(ΔMts)均与腌制时间的平方根(t0.5)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前4 h ΔMt0、ΔMtw以及ΔMts增长较快;氯化钠腌制和减盐腌制的有效扩散系数De分别为4.432×10-8 m2/s和4.462×10-8 m2/s,相差较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两种腌制方法肌原纤维蛋白都在不断降解。综上,减盐腌制和氯化钠腌制相比,对传质速率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钝酶对黄羽肉鸡原料肉腌制特性的影响,以黄羽肉鸡原料肉为研究对象,以热鲜鸡和预冷鸡为对照,测定黄羽肉鸡原料肉腌制后盐分扩散能力(咸味)、鲜味、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和水合能力)、水分分布、质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胶黏性)和肌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钝酶鸡肉的盐分扩散能力介于预冷鸡和热鲜鸡之间,但是鲜味最高;腌制处理后钝酶鸡肉的蒸煮损失率和离心损失率显著减小,水合能力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可能是钝酶鸡肉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迁移率较低,提高了其持水性;钝酶鸡肉腌制后的硬度和咀嚼性等显著高于预冷鸡和热鲜鸡,肌纤维直径随着腌制液盐添加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兔肉为原料,研究5种不同复合添加物(食盐为对照组、"食盐+亚硝酸钠"记为Y组、"食盐+亚硝酸钠+香辛料"记为YY组、"食盐+亚硝酸钠+香辛料+磷酸盐"记为YL组、"食盐+亚硝酸钠+香辛料+磷酸盐+调味料"记为YW组)在腌制过程中对兔肉传质动力学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添加物对兔肉水分变化量、食盐变化量、总重变化量(△M_t~w、△M_t~(NaCl)、△M_t~0)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添加物降低了腌制兔肉的De值,且Y组De值最小,为9.63×10~(-10) m~2/s;复合添加物不同程度改变了腌制兔肉的持水力和硬度,相比对照组,YL、YW组的持水力显著增加(P0.05)、硬度显著降低(P0.05),Y、YY组的持水力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硬度变化明显(P0.05);复合添加物降低了肌原纤维蛋白储能模量(G')(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Y、YY组肌球蛋白变性温度提高,Y、YL和YW组肌动蛋白变性温度降低;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复合添加物促进肌原纤维蛋白不同程度降解,且YL组的降解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脉动压力作用下新疆风干牛肉在腌制过程中盐分传质动力学过程,以牛肉为原料,采用不同脉动压力(100、120、140、160、180 kPa)在浓度为6.5%(w/w)的盐水中对牛肉(5 cm×5 cm×20 cm)进行腌制,通过测定腌制过程中牛肉的总质量、盐分含量变化量和水分含量变化量,以期获得牛肉在不同脉动压力条件下的传质动力学数据,获得最佳的腌制条件。结果表明:脉动压力和腌制时间在牛肉腌制过程中对物质的传质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牛肉总质量和盐分含量变化量均随脉动压力增加而增加(p<0.05);水分含量变化量在100 kPa时随着腌制时间延长而减少,其他压力条件下表现为增加;NaCl扩散速率(De)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不同压力条件下,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牛肉的持水力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增加;腌制结束后,牛肉肌原纤维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且随着脉动压力的增加,降解程度增加。本研究明确了脉动压力对腌制风干牛肉盐分的传质规律,为风干牛肉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何翠  夏杨毅  张艳  苏燕 《食品与机械》2016,32(8):17-20,86
以新鲜兔肉为原料,分析不同盐水浓度(6%,10%,15%)、腌制温度(4,15,25℃)及搅拌对兔肉湿腌传质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腌制兔肉的ΔM~w_t、ΔM~(NaCl)_t和ΔM~0_t与t~(0.5)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k_2受盐水浓度、温度及搅拌影响。不同盐水浓度条件下,盐水浓度10%,De值最大为1.18×10~(-9) m~2/s;不同温度条件下,15℃腌制兔肉的De值最大,为5.86×10~(-9) m~2/s;25℃搅拌腌制使兔肉的De值增大,但4℃和15℃搅拌腌制使兔肉的D_e值有所减小。故盐水浓度10%、适宜温度(15℃)的兔肉加搅拌腌制的扩散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不同腌制法(干腌、湿腌、混合腌制、超声辅助腌制)对草鱼肉水分、盐分、蛋白质、脂肪、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细菌总数、色差、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相同时间后,传统的干腌法鱼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提高,但盐渗透速率较低,TVB-N值和菌落总数较高;超声辅助腌制法的鱼肉盐分吸收速度最快,TVB-N值和菌落总数最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但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下降,黏着性提高。4种腌制法均会使草鱼肉的亮度提高,与干腌相比,其他3种腌制法(湿腌、混腌和超声辅助腌制)均会使鱼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定程度地降低。  相似文献   

11.
干腌火腿现代滚揉腌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干腌火腿现代滚揉腌制成套技术装备进行滚揉腌制工艺正交试验,研究用盐量、腌制时间、上盐次数等试验因素对腌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滚揉腌制能有效提高腌腿表层盐分和内部水分传质渗透速度,腌制25d股二头肌NaCl含量达到传统工艺35d水平,且用盐量比传统工艺降低30%,均匀性提高10%;回归试验因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Cl含量与腌制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用盐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滚揉腌制工艺优化结果为:6%用盐量-25d腌制时间-4次上盐滚揉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2.
猪肉腌制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 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水(5%、10%、15%、20%和25%)对猪肉块(1 cm×1 cm×1 cm)进行腌制,通过测定腌制过程中猪肉的总质量、食盐和水分变化,以及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calorimeter,DSC)观察肌肉蛋白变性情况,以期获得猪肉在不同浓度腌制液中的传质动力学数据,获得最适腌制条件。结果表明:盐水质量分数和腌制时间均显著影响了猪肉在腌制过程中物质的传质变化。猪肉总质量、水分含量均随盐水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少,而NaCl变化则相反,且在腌制前1 h内各变化量较明显,之后趋于平缓。在15%的腌制液中猪肉产量较高,且NaCl扩散速率(De)快,因此较适用于猪肉腌制。另外,猪肉在腌制过程中各物质传质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本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腌制方式和湿腌温度、时间对翘嘴红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挥发性盐基氮(volatile salt-based nitrogen,VBN)、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APC)、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比较干腌与湿腌法对翘嘴红鲌鱼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腌鱼肉盐分含量、感官评分及盐卤中氨基酸态氮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确定最适湿腌条件。结果冷藏后期干腌组鱼肉VBN、APC显著高于湿腌组鱼肉,而感官评分低于湿腌组鱼肉,湿腌组比干腌组鱼肉保质期延长2~3 d;同一腌制温度下,湿腌组鱼肉含盐量、盐卤中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随腌制时间延长而增加,最佳腌制工艺为:10~15℃湿法腌制20 min,腌制后鱼肉营养损失相对较少,鱼肉盐分含量约为4.09%。结论相比于干腌法,湿法腌制翘嘴红鲌肉更有利于腌鱼肉的保藏;合适的湿腌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15℃和20 min,此时腌鱼肉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18 d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腌制方式对风干鳊鱼理化指标的影响,以鳊鱼为原料,分别研究干腌、湿腌、混合腌制三种腌制方式对风干鳊鱼加工过程中鱼肉的含盐量、含水量、TBA、p H、硬度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腌制方式鳊鱼鱼肉的含水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干腌含水量下降速率最快;含盐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腌制结束后各种腌制方式的含盐量差异显著(p0.05),干腌含盐量升高的速率大于其他两种腌制方式,其最终含盐量为7.80%;TBA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腌制结束后,干腌TBA显著高于湿腌和混合腌制(p0.05),其最终TBA值达到5.64 mg/kg;硬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p H在加工过程中变化不大;三种腌制方式干腌的感官评分最高,其次是混合腌制、湿腌,三种腌制方式的感官评分分别是91.29、86.24、84.50。综合比较干腌腌制的风干鳊鱼在腌制速度和产品风味方面优于湿腌和混合腌制。  相似文献   

15.
以鸡胸肉为实验材料,以腌制吸收率、蒸煮损失、压榨损失,盐溶性蛋白质的溶出量为评定指标,探讨了不同滚揉腌制条件对鸡肉的保水性及盐溶性蛋白质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环境中,延长滚揉时间(0.5~3h)、增加食盐添加量(0.5%~3%)均可显著提高鸡肉调理制品的保水性和出品率,增加盐溶性蛋白质的浓度。当食盐添加量为2.5%、滚揉时间为2.5h时,鸡肉调理制品的保水性、出品率和盐溶性蛋白质浓度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余健  郇延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7):197-201,236
在不影响干腌咸肉风味的前提下,为了降低钠含量,研究KCl (0~40%)、乳酸钾(0~25%)部分替代NaCl后对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模糊数学评价法)的影响;以KCl替代量、乳酸钾替代量和腌制时间进行L9(33)正交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KCl部分替代NaCl各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钾部分替代后,产品硬度显著下降(p<0.05),其他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正交优化实验得最优腌制条件为:NaCl 55%、KCl 30%、乳酸钾15%、腌制时间为72 h。本研究说明KCl与乳酸钾复合盐部分替代NaCl工艺可行,与传统工艺相比,低钠复合腌制剂中钠添加量降低了45%,硬度显著下降(p<0.05),质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腌制和干制对即食虾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产品的盐含量、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感官评定以及色泽的测定,研究即食虾仁加工过程中的腌制和干制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采用真空湿腌法,在腌制液中的盐浓度大于2%之后,可以显著改变腌制后虾仁的水分含量以及盐含量,最佳的腌制液盐浓度为6%,腌制时间为1.5 h,干制的最佳条件为:在80℃干燥到表面无复水,然后在65℃烘干至最终水分含量60%。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盐水对鸭肉湿腌时传质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盐水鸭生产时使用的过饱和盐水——老卤和其他三种不同浓度的盐水(5%、15%和25%NaCl,w/w)对鸭腿肉按照盐水鸭的生产过程进行腌制,通过对腌制过程中鸭腿肉的食盐、水分和总重变化进行测定,以期获得不同盐水浓度下鸭肉的传质动力学数据,并获得腌制最适盐水浓度。结果表明,盐水浓度显著影响鸭腿肉在腌制过程中的传质变化。鸭腿肉的重量变化、水分获得都是随着盐水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加,盐分变化则相反。中等浓度的盐水溶液(15%NaCl,w/w)腌制的鸭肉产量较高,有较高的扩散速率——De值,对人体的损害较小。因此,较为适于用来腌制鸭肉。另外,腌制的预测模型和扩散公式计算得到的数据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很好地适用于鸭腿肉的腌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获取干腌肉制品,一般采用的是传统干腌加工工艺。然而由于原料肉块的高度不均一性(pH值、质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和大小)、不同的预处理方式(修整、冻融过程)和加工条件的多样性(温度、相对湿度、盐的堆积量和盐的颗粒大小),使得干腌过程尤其复杂,这些因素也使得同一批产品的最终盐分含量不统一。对于盐分含量的多样性,极受关注的是盐分过多会导致产品过咸,而盐分过少则使得产品的感官品质有缺陷。在腌制时间最长为30d的干腌过程中,西班牙科学家采用超声波脉冲技术对里脊肉和臀腿肉腌制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人民的健康,降低生产成本,指导低盐肉制品的研制,以不同食盐用量(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重的2%、3%、4%、5%、6%)腌制的腊肉为研究对象,其中食盐用量为6%腌制的腊肉作为对照组,分析肌肉的氨基酸、水分含量、压榨损失、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总可溶性蛋白和感官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食盐添加量为4%时腌制的腊肉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5.35 g/100 g;食盐添加量为5%和6%时水分含量和压榨损失最小,分别为31%和32%左右;食盐添加量为4%、5%和6%时TBA值最小,为0.25 mg/kg左右;食盐添加量的增加会促进腊肉总可溶性蛋白的降解;感官评定的最终结果显示,食盐添加量为4%和5%时权重分数最高为8.34。表明腌制腊肉时添加4%的食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