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别以NIR光谱和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检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马氏距离的判别法对2003、2004年1129个国产烤烟烟叶样品的产地和部位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表明:采用NIR光谱与这6个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对烟叶产地的识别准确率分剐为88%~94.5%和62%~78%.对不同产地烟叶部位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71%~75%与63%~67%,对同一产地烟叶部位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2%~87%与80%~93%,对上、下部烟叶模式识别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2%~98%与89%~98%.NIR光谱可用于烟叶产地、部位的识剐,这6个主要化学成分指标仅适合于烟叶部位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产地(安徽、广东、四川)青皮外壁和内囊光谱数据,采用单一预处理和组合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多种干扰,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簇类独立软模式分类法(SIMCA)及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LDA)等模式识别方法建立青皮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基线漂移、背景噪声和谱峰重叠干扰,但无法实现产地溯源。3种模式识别方法中,PCA无法实现青皮产地溯源;青皮外壁和内囊原始光谱的SIMCA模型获得的青皮产地溯源整体鉴别率分别为99.14%和98.28%;FLDA模型获得的整体鉴别率均为99.57%,优于SIMCA模型;经光谱预处理优化后的SIMCA和FLDA模型对青皮产地溯源的鉴别率均可达100%,即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可实现青皮产地溯源的无损分析,可为食药同源物质产地溯源拓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鸡肉产地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辽宁大连、河北遵化、潍坊坊子、潍坊昌邑、潍坊诸城5个产地的100个鸡肉样本进行扫描,对这些样本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建立了鸡肉产地溯源的定性判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780~2 500 nm)内,经二阶求导(13点平滑)和矢量归一化(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预处理后,5个地区鸡肉的近红外光谱图有显著差异,鸡肉样本的主成分空间分布位于不同的区域,聚类分析树状图中不同产地也各自聚为一类。利用来自5个产区的30个独立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识别率和拒绝率均为100%。此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准确、快速追溯鸡肉的产地来源。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5):203-207
为了探索大米产地鉴别可行性,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研究采用Fisher判别法(Fisher discriminant method,费希尔判别法)进行建模并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对2015年黑龙江5个水稻主产区(五常、佳木斯、齐齐哈尔、双鸭山、牡丹江)的118份大米粉末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的扫描,光谱预处理方法为9点二阶求导结合5点平滑,建模波长为全波长。对模型采用留一交叉验证和预测样本集进行验证,5个地域的验证结果分别为94.4%、94.4%、91.7%、91.7%、94.4%和87.5%、87.5%、87.5%、100%、100%。预测结果达到80%以上,初步认定近红外光谱指纹分析技术可用于黑龙江大米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了柿子不同品种和贮藏期的快速判别方法。方法实验对贮藏冷库(0±0.5℃)20 d、40 d、60 d的磨盘柿和阳丰甜柿的近红外光谱(400~2500 nm)进行平滑、一阶倒数和标准正常化处理(SNV)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判别模型。结果在全波长范围内,不同品种定标模型的正确分类率达到100%;阳丰甜柿不同贮藏期的正确分类率达到97.78%;磨盘柿不同贮藏期的正确分类率达到98.89%。3个预测模型的累积准确率达到96.67%。结论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判别不同品种的柿子并预测其贮藏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了柿子不同品种和贮藏期的快速判别方法。方法 实验对置于冷库(0±0.5℃)贮藏20d、40d、60d的磨盘柿和阳丰甜柿的近红外光谱(400~2500nm)进行平滑处理、一阶倒数和标准正常化处理(SNV)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判别模型。结果 在全波长范围内,不同品种定标模型的正确分类率达到100%;阳丰甜柿不同贮藏期的正确分类率达到97.78%;磨盘柿不同贮藏期的正确分类率达到98.89%。3个预测模型的累积准确率达到96.67%。结论 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判别不同品种的柿子并预测其贮藏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近红外光谱对玉米种子的品种识别与产地识别性能,采集了8个玉米品种波长范围为12 000~4 000 cm-1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基于此数据研究了基于PCA的光谱数据特征的提取方法,并探讨了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在品种识别上的性能,进一步研究了玉米品种的产地识别技术,且比较了传统可见光图像的品种识别。研究发现:基于近红外的玉米品种识别,在6个主分量的情况下整体上性能达到90%以上;SVM算法较ANN算法稳定可靠,更适合于小样本情况下的光谱分析;基于光谱的品种识别与基于可见光图像的品种识别效果相当;另外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上其光谱特征差别较大,据此可以应用光谱进行产地鉴别,鉴别力达到95%以上。本研究所构建的方法对玉米品种识别和产地识别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PLS-DA算法判别烤烟烟叶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无损地鉴别和识别烟叶的产地,以2008年产于四川、云南、重庆和福建的464个烤烟烟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为基础,采用PLS-DA算法建立了烤烟烟叶产地的分类判别模型.结果表明:①4个模型校正集分类变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4,模型拟合性较好;②模型对检验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均高于93.0%,效果良好;③可对四川、云南、重庆和福建烟叶的产地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9.
基于NIR-PCA-SVM联用技术的烤烟烟叶产地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地对烟叶样品进行产地模式识别,检测了云南、河南、安徽、福建、贵州、吉林6省2010年生产的402个初烤烟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总氯、总钾含量,同时进行了近红外( NIR)光谱扫描,利用主成分分析( PCA)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建立了烟叶产地模式识别模型,并对云南、河南、安徽、福建、贵州、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模型,实现对茶叶的新旧分类和产地溯源。方法 首先采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茶叶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数据,然后使用卷积(Savitzky-Golay,S-G)平滑算法和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基于遗传优化算法(genetic algorithem,G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分别建立了优化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从而实现新旧茶叶的分类以及产地溯源。结果 与GA-SVM模型相比,PSO-SVM模型的建模效果较好,且分类时间更短,在新旧鉴别和产地溯源实验中都达到了100%的预测精度。结论 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PSO-SVM模型可以实现茶叶新旧的判别以及产地溯源,为鉴别茶叶年份和追踪茶叶产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枸杞产地溯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丽华  刘敦华 《食品科学》2011,32(22):175-178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宁夏、甘肃、青海、内蒙、河北的8个不同产地40种枸杞样品进行扫描,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利用简易分类法(simple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模式识别原理分别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在950~1650nm全光谱波长范围内,光谱经一阶导数(5点平滑)和矢量归一化(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预处理后,8个产地模型的主成分数均为3时,采用 SIMCA模式识别法可以建立较为稳健的枸杞产地溯源模型;在α=5%的显著水平条件下检验模型的可靠性,8个产地校正集模型的识别率除青海为80%外,其他产地均为100%,拒绝率分别为100%、100%、97%、100%、91%、94%、97%、100%,其验证集模型的识别率均为100%,拒绝率分别为100%、100%、100%、100%、75%、88%、100%、100%。表明该方法在枸杞产地识别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准确、无损地追溯鸡蛋的不同产地,借助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主成分析结合PLS-DA判别模型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建立了鸡蛋的溯源模型。利用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SG)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等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结果表明SG(3点)平滑处理结果最好;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地区的鸡蛋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当主成分数为3时,建立的SIMCA溯源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在显著水平0.05时,4个地区(朔州、吕梁、太谷、运城)验证集的识别率均为100%,其中吕梁和运城地区的拒绝率为100%,朔州和太谷地区的拒绝率为98.6%。说明SIMCA模式建立的模型基本能够判别鸡蛋产地。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花生原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潘家荣  朱诚 《食品科学》2013,34(6):167-170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省份来源的花生样品进行溯源研究。首先花生近红外光谱通过标准正态变换加去趋势化预处理降噪、主成分分析降维和小波转换降噪降维两种处理,然后结合线性判别分析、贝叶斯判别分析和k最近邻分析3种判别模型对不同省份来源地花生进行判别。通过分析最优判别组合结果表明,小波转换结合k最近邻分析对花生产地分类效果最好,原始正确分类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分类率为55.9%。初步实现了花生产地判别,但模型的性能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与SIMCA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鉴别纸浆种类的方法。收集了桉木浆、麦草浆(漂白与未漂白)、棉浆、湿地松浆等4种纸浆共90个样品,抄成不同定量纸样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其中部分桉木浆添加化学助剂。选择60个样品作为训练集建立SIMCA类模型,剩余30个样品用于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完全正确识别各类纸浆,且不受抄纸定量和添加化学助剂因素的影响,为快速无损鉴别纸浆种类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苹果产地溯源新方法,本文以新疆阿克苏、陕西洛川、山东烟台三个不同产地600个红富士苹果样本为试材分别采集其590~1250nm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图,将经过光谱校正后的光谱数据做归一化(Normalization)、多元散射校正(Multivariat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等8种光谱预处理,对经过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建立全波长分类模型发现二阶求导为最优预处理方法;然后再将经过二阶求导预处理的光谱数据结合以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相关距离(correlation)、余弦相似度(cosine)、城市街区距离(cityblock)作为距离度量的K最近邻法建模,发现K最近邻法(correlation)为最优分类识别方法;随后再分别用高斯过程隐变量模型(Gaussian Process Latent Variable Model,GPLVM)、线性局部切空间排列(Linear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LTSA)、等12种数据降维方法对经二阶求导预处理后的光谱做降维处理,并结合K最近邻法(correlation)鉴别苹果产地。结果表明,提取前9个主成分,采用二阶求导-扩散映射-K最近邻法(correlation)模型识别效果最优,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分类识别率分别为97.30%与92.30%。故,深度学习数据降维方法结合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可成功、有效地实现苹果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6.
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葛根酸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鲜葛根为原料,用0.05%Vc+0.1%柠檬酸作为护色剂,可制得色泽洁白,质量良好的葛根汁;采用葛根汁鲜牛奶=37的原料配比,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采用接种量3%,加蔗糖量8%,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h等工艺条件,可得到品质风味优良的葛根酸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试验田大米样品进行特征波段的筛选后,在其范围内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来自2014、2015年的地理标志产品查哈阳大米和五常大米进行产地溯源检测。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大米样品在波段为5 136~5 501 cm~(-1)处均有显著差异。利用因子化法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对2014年查哈阳及五常大米的正确预测率均为100%,对2015年两地区样品的正确预测率分别为100%、91.67%。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2014年两地区的样品正确预测率为90.90%、95.83%,对2015年两地区的样品正确预测率为91.67%、87.50%。  相似文献   

18.
罗阳  王锡昌  邓德文 《食品科学》2009,30(7):273-276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无损伤快速分析技术,其应用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建立已知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其性质、组成、类别之间的模型来预测未知样品的性质、组成、类别。本文论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食品感官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多年际地理标志大米产地溯源判别技术,保护地理标志大米的品牌效益。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试验田样品进行与产地有关的特征波段筛选,并在其范围内对2013—2015年来自建三江地区及五常地区的291?份大米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田样品在波段为5?136~5?501?cm-1范围内产地因素差异显著。在此范围内利用因子化法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及聚类分析模型对建三江大米及五常大米的正确判别率均高于97.00%。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对两地区大米的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5.83%、94.00%。因此,应用该技术对多年份大米的产地溯源进行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泰来绿豆产地溯源研究,筛选适宜算法与样品形态对模型精度的影响与应用,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来自泰来绿豆和非泰来绿豆共计253 份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绿豆粉末状态建模效果要优于籽粒状态,对绿豆粉末鉴别研究中,运用因子化法建模的检测精度要优于标准算法,该法结合一阶导数+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及采用Ward’s algorithm聚类算法结合二阶导数+SNV+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分别对粉末状泰来绿豆的正确鉴别率为96.15%和92.30%。对绿豆籽粒鉴别研究中,采用PLS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其RMSECV为0.129,R2为98.06,RPD为7.18,RMSEP为0.123,对泰来绿豆正确识别率为88.46%,要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因此,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泰来绿豆进行产地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