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各种外加剂的选型及配比优化,研制出的一种高保坍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通过配合比优化试验,可设计出一种强度等级达到C40以上,2 h后坍扩度仍大于50cm,流速小于15s,自密实、自流平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该种高保坍高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芜湖江东船厂3万吨级船台滑道的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宋飞虹 《山西建筑》2014,(25):149-150
介绍了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及应用,分析了外加剂研究与实践不匹配,各地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不平衡等阻碍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的问题,指出要加快对新品种减水剂的研究、更新外加剂标准,并促进外加剂的绿色化发展,以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从搅拌站生产出来后,需经过一段间歇时间(运输时间、等候时间、浇筑时间)后,才能浇筑到工程结构部位。如果是浇筑墙体,间歇时间可能会达到4~5 h,间歇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试验,研究间歇时间对混凝土工作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聚羧酸外加剂时,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外加剂的二次加入量随着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外加剂的二次加入量随之增大;成型时间在4~5 h以内时,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无明显下降;混凝土加水调整前,各时间段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不明显,加水调整后,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现有几十种牌号,其中减水剂有40多个,有些产品的主要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使用经验证明,在混凝土中应用外加剂,可取得投资少,见效快,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质量,改善工艺和劳动条件等技术经济效果。然而在应用范围上差距还很大,其原因除原材料,价格方面之外,无统一质量标准是一个主要原因。为此,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的研究工作,初步提出了《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草案(讨论稿),供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科研、生产、使用单位参考,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以补充,使之成为国家标准。——编者  相似文献   

5.
石联灯 《福建建材》2009,(5):120-121
通过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与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进行道路配合比设计,并对其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建议在抗折强度要求不高的混凝土路面优先采用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6.
公司简介淅川县淅建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是专业从事外加剂研制、开发、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是中国建材联合会外加剂分会成员单位。淅川县淅建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位于范蠡故里,淅川县上集镇大坪工业园区,占地面积40亩,是一家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科研、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专业高科技企  相似文献   

7.
<正> 在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性能指标中,有一项在国内外其他规范中尚未作严格规定,即凝结1h坍落度值与初始坍落度值比应不小于90%,这是对掺减水剂混凝土1h坍落度损失的严格要求。掺加M-G系列缓凝品种减水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大都保持在30min内的良好和易性能,坍落度值随时间降低的速度较缓慢,这对于维持一般正常施工浇筑均有足够的保证。然而在30~40min以后,坍落度损失值骤增,一般1h坍落度值仅能达到初始坍落度的40%~5O%;经试验观察到萘系减水剂亦仅能达到40%左右。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必须寻求如何解决降低掺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屈志中 《建筑技术》1991,18(8):23-26
1987年,我国水泥产量1.8亿t,若仅考虑1亿t(56%)水泥转化为混凝土,则混凝土年使用最约3亿m~3,若掺外加剂混凝土达40%,即为1.2亿m~3。这样,外加剂的年产量至少应在30万t以上,为目前产量的3倍多。因此,国家计委提出的“七五”期间掺外加剂混凝土占40%、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屑应用引起的细骨料性质波动,探究了石屑石粉含量、取代海砂比例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混凝土工作性调整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石粉含量每增加1%,外加剂适宜掺量需增加0.054%;当砂率小于41%时,石屑对混凝土工作性影响可不予考虑,当砂率大于41%时,应控制石屑比例不超过60%;当砂率为43%,石屑比例为40%时,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和易性、黏聚性达到最佳;混凝土外加剂与等效砂浆外加剂适宜掺量关系为:y=0.88x+0.39,可为细骨料波动下混凝土外加剂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超早强外加剂对不同胶凝材料混凝土新拌性能及不同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超早强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和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早强外加剂的掺入,对混凝土含气量和初始坍落度基本无影响,缩短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60~90min,能有效促进水泥早期水化,缩短水化诱导期,从而大幅提高不同胶凝材料体系、不同温度下混凝土24h内的抗压强度,增幅可高达200%,且后期强度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外加剂在混凝土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很小,但其作用却不可小视,对混凝土工作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混凝土工作性能不满足工地使用要求时,商混厂家首先是投诉外加剂供应商,要求外加剂厂家进行调整,就此遭遇索赔的外加剂厂家比比皆是。当然,现代外加剂技术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飞速的进步,尤其是聚羧酸外加剂,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聚羧酸外加剂的贡献。笔者就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工程质量》2004,(1):19-19
为促进我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全国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技术交流与技术进步,根据中国建筑学会下达的(2001)建会组函字第08号文,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11月7日在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了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我国著名混凝土外加剂专家和分别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院所、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厂家、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施工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代表40余人。该专业委员会将坚持实事求是,发扬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外加剂生产厂家、施工应用单位及科研单…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市政桥梁工程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由于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做修饰,因此使用清水混凝土.目前我国还没有清水混凝土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 针对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外加剂)进行了相关课题试验研究.主要对苏州工业园区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桥梁工程七家商品砼拌和站所使用的外加剂的厂家、品种和类型进行比对;对七家商品砼拌和站所推荐的混凝土C40、C50进行了小试件成型外观检验,确定了砼外观为青灰色;推荐了砼外观颜色符合青灰色的外加剂厂家、品种及类型、水泥品种的来源地.明确了萘系和聚羧酸盐类外加剂技术要求关键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梁尚进 《中华民居》2012,(6):123-124
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五组分,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目前的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使得混凝土外加剂的检测与应用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清洗混凝土搅拌机和混凝土运输车产生的洗刷水,主要成分为水泥、粉煤灰颗粒,可溶水化产物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钾)和混凝土外加剂等,如果不加以利用,将会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低浓度的洗刷水有利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通过试验得出,清洗混凝土的洗刷水(固含量为2.5%左右)的最佳掺量为40%,使用洗刷水生产预拌混凝土时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提高大约0.2%~0.4%。  相似文献   

16.
梁超  张韬  刘文 《河南建材》2007,(2):27-28
简单介绍了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作用,总结了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危害,具体的论述了引起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由外加剂与混凝土不适应带来危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混凝土中掺入占胶结料总量0.6%的增效减水剂,可减少水泥用量30~40 kg/m3,相应增加30~40kg骨料,在外加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得到工作性能良好、强度不下降的混凝土,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混凝土耐久性也得到一定提高.因此,混凝土增效减水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硫酸钠和松香酸钠均是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早强剂硫酸钠能够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引气剂松香酸钠能够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提高混凝土和易性.不同掺量下的同种外加剂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同影响,而固定掺量下的某种外加剂与其他外加剂不同掺量的复合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主要研究C30混凝土在满足配合...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标准的制定近年来,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减水剂的研究和开发有了飞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外加剂的产品已达六十余种,不少工程的混凝土已经采用了外加剂,但就全国来统计,采用外加剂的混凝土还只占全部混凝土的10%左右,与先进国家混凝土中已全部采用外加剂的差距是很大的。在我国未能  相似文献   

20.
黎志中 《广州建筑》2008,36(3):32-34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外加剂品种众多,性能也各不一致,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在工程应用中应如何选择、如何检测及使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经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