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啤酒高浓度发酵后稀释酿造工艺进行探讨,主要讨论了高浓糖化、发酵和稀释过程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取适合的啤酒高浓度发酵后稀释酿造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旺季产量、设备的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高浓酿造是采用高浓麦汁发酵,之后进行稀释的啤酒酿造技术,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被广泛应用于啤酒生产中。虽然高浓酿造技术基本发展成熟,但仍存在发酵周期长以及后稀释造成风味不平衡的问题。由于高浓麦汁的特性,会导致发酵不彻底、发酵缓慢以至于延长发酵周期。该文分别从原料、发酵条件、菌株质量方面对高浓酿造啤酒发酵周期影响因素作了综合阐述,并对解决发酵周期长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啤酒原料的大幅涨价以及消费者口味的改变,国内大多数啤酒厂已采用高浓发酵后稀释工艺,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浓度啤酒。与常规酿造相比,高浓发酵后稀释的优势在于,它可在不增加糖化、发酵设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啤酒产量,节约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然而,该工艺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如稀释后的低浓度啤酒泡持性较差、口味太淡、风味不协调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后修饰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浓发酵后稀释工艺被越来越多的啤酒厂所采用,市场涌现出大量低浓度啤酒.高浓发酵后稀释工艺与常规酿造相比,具有可在不增加糖化、发酵设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啤酒产量的优势.但高浓发酵后稀释工艺也存在明显缺陷,如稀释后的低浓度啤酒泡持性较差、口味较淡、风味不协调等.该文分析了上述缺陷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后修饰等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酿造成本的考虑,啤酒生产高浓稀释以及快速发酵日渐流行,作为酿造者对于随之而来的诸如泡沫、麦香、饮后上头等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啤酒饮后上头的原因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谈啤酒醇造过程中微生物卫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已成为大众消费品,素有“流体面包”的美称。现在越来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啤酒主要是通过酵母酿造发酵而成。整个酿造生产过程受到严格的微生物卫生控制,若酿造生产的某个环节把关控制不当,就会造成啤酒酿造过程的污染菌,使发酵出现异常情况,这样不仅影响啤酒质量,而且给厂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酿造中的微生物卫生必须做到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7.
任璐  王莹钰  杨沫  蔡天娇  雷宏杰 《食品科学》2018,39(14):119-124
探讨在24?°P高浓啤酒发酵过程中8?种氨基酸(Met、Phe、Trp、Arg、His、Ile、Leu、Lys)的不同添加量(分别为原麦汁中相应氨基酸含量的0.5、1?倍和2?倍)对酵母生理特性、发酵性能和啤酒色值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氨基酸的补充可显著提高麦汁发酵度、乙醇产量,促进酵母生长,提高酵母活细胞率,改善啤酒色值。其中,补充1?倍氨基酸的高浓麦汁发酵性能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度、乙醇产量、最大悬浮酵母细胞数和发酵结束时的酵母活细胞率分别提高了6%、17%、11%和10%。添加氨基酸的高浓酿造啤酒经稀释后,啤酒色泽依然鲜亮,且添加1?倍氨基酸酿造而成的啤酒经稀释后色差(ΔE)最小,色泽最接近青岛纯生啤酒。  相似文献   

8.
黄祖新 《酿酒》1997,(6):46-47
机械化大罐发酵工艺酿造名优红曲黄酒黄祖新(福建省连江啤酒厂)酿造保持传统风味的名优黄酒,是黄酒机械化大罐发酵的难题。我厂借鉴省内外兄弟厂黄酒机械化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厂黄酒、啤酒合一设备的生产特色,设计出机械化大罐发酵生产名优红曲黄酒的新工艺路线,在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啤酒发酵多采用锥罐发酵,但发酵过程中较高的水静压、高浓CO2以及冷却过程中温度分层等现象会给啤酒质量带来危害,缓解这些问题可分别采取高径比比较小的大罐发酵、采用疏水性的PTFE多孔膜渗透CO2气体以及设计罐内气升式系统自罐底通入气体等措施。同时,本文还讨论了采用批式流加麦计缩短发酵周期的酿造条件,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固定化技术在啤酒后熟和低醇或无醇啤酒酿造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最后提出了啤酒酿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啤酒发酵多采用锥罐发酵,但发酵过程中较高的水静压、高深度CO2以及冷却过程中温度分层等现象会给啤酒质量带来危害,缓解这些问题可分别采取高径经比较小的大罐发酵、采用疏水性的PTFE多孔膜渗透CO2气体以及设计罐内气升式系统自罐底通入气体等措施。同时,本文还讨论了采用批式流加麦汁缩短发酵周期的酿造条件,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固定化技术在啤酒后熟和你醇或无醇啤酒酿造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最徨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李玉梅 《酿酒》1993,(3):71-74
成品啤酒分析对成品啤酒分析表明,本实验生产的啤酒的pH值都高(表6、7),12°P全麦芽控制发酵啤酒pH值为4.64,24°P麦汁发酵后的稀释酒pH值为4.91,这是由于稀释用水碱度高造成的。高浓度发酵稀释啤酒的5天强制富尔马进浊度随原麦汁的浓度增加而降低,这表明该啤酒的物理稳定性增强(表6、7)  相似文献   

12.
采用4株上面发酵酵母酿造几批同等浓度(12°P)的啤酒,待起发后每天取样测定外观发酵度、真正发酵度、酒精度、双乙酰含量,绘制降糖曲线,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啤酒风味物质4-乙烯基愈创木酚含量。再利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啤酒理化指标,结合感官品评,证明4株上面发酵酵母酿造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近来,许多论文报道了啤酒中的几种成分能对人体健康起有益作用,饮用富含叶酸的啤酒,可防止该维生素的缺乏,首先研究的是各种再发酵啤酒叶酸含量的检验结果,接着研究啤酒瓶再发酵过程中酵母的菌株、接种量和生理状况对叶酸值的影响。营养特性认识的发展为啤酒酿造者在酿造过程提出新思路-如何提高啤酒中叶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分别发酵麦汁和蔗糖溶液酿制啤酒新工艺WI.Atanasow等著史幼新译江苏常州酿酒总厂(213000)加速啤酒的发酵和成熟有不同的方法,有高浓发酵工艺和分别发酵工艺。pollock和Weir考察了分别发酵麦汁和谷物水解液再混合酿造啤酒的可能性,谷物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啤酒酿造主要原料和辅料的嘌呤、几种常用大麦麦芽总嘌呤在107-131mg/L,小麦麦芽总嘌呤为大麦麦芽的50-60%;酿造用辅料玉米淀粉、糖浆和大米的总嘌呤7.5mg/L。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与利用游离态嘌呤,发酵完毕后啤酒总嘌呤下降27%。采用低麦芽比,同时增加小麦麦芽用量,并采用高浓酿造后稀释的工艺,能显著降低啤酒总嘌呤。25%的麦芽比,采用全小麦麦芽酿造啤酒(稀释后折8度)总嘌呤18 mg/L。啤酒后处理工艺中,添加粉末活性炭对啤酒嘌呤吸附效果较好,总嘌呤去除率能达到65%。  相似文献   

16.
超高浓酿造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啤酒中试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酵母F为原始菌株,以氦氖激光-氯化锂复合诱变,配合高浓驯养,最终得到一株能较好适应超高浓发酵的高浓啤酒酵母菌株,连续8代驯养,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原始菌株.研究该菌种的超高浓度酿造(18~20°P)的糖化、发酵及过滤后稀释工艺,进行了超高浓发酵的小试和中试实验(100L).并对超高浓酿造稀释啤酒(12°P)进行了理化指标测定及感官品评,结果表明,超高浓酿造啤酒酯香明显,口感清爽,口味纯正.  相似文献   

17.
程殿林 《酿酒》2002,29(5):69-71
酵母菌种是啤酒酿造的关键,不同的菌种可用来酿造不同类型的啤酒。本试验对德国酵母和国内酵母的发酵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啤酒已成为大众消费品,素有“液体面包”的美称.现在越来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啤酒主要是通过酵母酿造发酵而成.整个酿造生产过程受到严格的微生物卫生控制,若酿造生产的某个环节把关控制不当.就会造成啤酒酿造过程的污染菌,使发酵出现异常情况.这样不仅影响啤酒质量,而且给厂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酿造中的微生物卫生必须做到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水是啤酒酿造中使用最多的原料,酿造水被称之为“啤酒的血液”。世界著名啤酒的特色都是由各自酿造用水的水质所决定的,酿造用水不仅直接影响着酿造的全过程,而且还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风味。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各种阳离子和阴离子,这些离子对糖化过程酶的作用、物质的转化、麦汁的组成、发酵过程以及啤酒的质量产生特有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啤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物质转化过程,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从原料粉碎到开始发酵直至发酵结束降温冷贮,环境变量因素很多,会影响啤酒酵母生长,从而影响成品啤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啤酒品质。该文重点总结介绍麦汁浓度、接种率、发酵温度、压力变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旨在为解决啤酒酿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从而提高啤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