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超声扫描成像技术在罐壁测厚中的应用。测厚系统采用多通道探头、PCI总线超声波界面卡和网络数据传输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系统检测效率、检测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进行100%壁厚测量,同时能满足检测精度和生产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带涂层压力容器壁厚的精确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朝阳 《无损检测》1998,20(8):228-229
在役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中,壁厚测定是一个重要检验项目。精确测定壁厚对于正确评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等级十分重要。在用压力容器通常都带有一定厚度的涂层(一般为油漆层),采用常规的测厚方法,必须去除表面涂层,才能准确测得壁厚。在实际检验中一般采用砂轮打磨去除涂层,不但增加很大工作量,还可能因打磨不当而产生机械损伤、壁厚减薄等问题。因此,如何精确测定带涂层压力容器的壁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使用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的测厚方法,可以精确测定带涂层压力容器的壁厚。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管材壁厚连续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海  何辅云 《无损探伤》2006,30(3):33-35
美国石油协会API的最新标准规定,石油管材在生产、加工和投入使用之前要进行全长度厚度测量。常规超声波测厚仪是逐点测量方法,缺乏对整个管材连续测量的能力。本文研究的超声波脉冲连续测厚系统,包含多通道测厚单元,能连续测量管材厚度。系统实现对管材全长厚度测量。主要介绍了超声波脉冲连续测厚的原理和系统的各种硬件组成,针对系统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多通道连续测厚系统成功应用在管材制造生产线和对石油钻杆的检测上。  相似文献   

4.
在役油井管壁厚超声波测量结果对其分级检测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评估油井管壁厚超声波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根据油井管测厚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识别、分析了不确定度分量来源,简化计算得出给定置信率的测量不确定度,并简要说明测量结果表述的含意.通过以上分析和计算,建立了适宜于采用数字直读式超声波测厚仪的在役油井管壁厚超声波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步骤.  相似文献   

5.
张强 《金属世界》2012,(3):36-39
在传统的钢管生产中,钢管的壁厚测量监控以离线检测为主,检测方法主要有机械量具测厚和超声波测厚两种方法。新一代热轧无缝钢管在线测厚系统,可在钢管生产过程中实现连续、非接触式测量热态钢管的壁厚,同时可测量显示钢管的同心度、椭圆度以及头尾壁厚变化,使钢管壁厚、外径和切头尾长度受到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为生产高精度无缝钢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文简单介绍了新一代在线壁厚测量系统,包括:同位素热测壁厚系统、γ射线测量系统、激光测量系统和多通道扫描LASU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点,为生产实践中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测厚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立 《钢管》2012,(1):83
<正>美国Laserlinc公司从事非接触式超声波、激光探测仪的设计和制造,新研制了一种台式超声波壁厚检测系统。该设备基于公司UltraGauge+超声波壁厚测量系统(UltraGauge+系统由一套DSP系统和一套传感器组成)研制而成,用于测量定尺金属管的壁厚。这种台式超声波壁厚测量仪可采用手动方式在任意位置,以任意角度进行钢管  相似文献   

7.
日本钢管公司京滨厂为了提高热轧无缝铜管质量、节省劳力和简化作业线,开发并采用了铜管在线超声波壁厚检测系统,检测精度达O.1mm以下。这种钢管壁厚检测系统的特点如下: ①钢管以一定速度(最大3.2m/s)直线通过旋转的测头内部时,可测出铜管壁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量高温高压的管道壁厚,将与管道材料相同的导波杆以全焊透的形式垂直地焊接在管道的监测部位。导波杆端部采用风冷或水冷,使端部温度降低,直到可以使用常规的超声波探头及耦合剂进行测厚。讨论了测厚系统温度与声速的关系及测量数据的修正方法,以不锈钢材料为例;对焊接导波杆的圆平板、直管及弯管试件进行了测量和修正,测量结果与壁厚实际值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测厚是管道腐蚀检测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常规的超声波检测管道壁厚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测厚仪定期对管道表面进行检测,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对埋地或者其他处于危险环境的管道进行在线监测,同时由于漂移的存在,在线监测的功能无法实现。此外,采用常规的波形自相关算法测厚,由于实际中波形的线性相关降低,单单考虑最大正相关系数位置作为超声波回波到达时刻,会导致测量的误差大大增加。因此,将管道模型转换为平板模型,在平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块和最大相关系数直线拟合算法的超声波测厚方法。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厚度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提出的这种新的超声波测厚方法,对超声波在线监测管道壁厚的指导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屈圭  霍江明 《机床与液压》2007,35(11):124-126,103
研究了一种在随机摆振与扭振运动工作条件下,用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系统测量管径与壁厚的数字系统辨识模型.解决了从超声波反射信号中提取壁厚参数的问题.对超声波发射与接收装置在随机摆动与扭振工作条件下如何运用Hillbert变换得到高精度的壁厚参数的数学模型做了详细的讨论,得到了壁厚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在役大型储罐壁板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黄松岭  赵伟 《无损检测》2009,31(5):377-380
综述了应用于在役大型储罐壁板检测的主要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声发射法、超声法和磁粉法等常规方法,以及漏磁法、射线法、红外法和磁记忆法等。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工程应用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可知,综合应用多种无损检测方法来对在役大型储罐壁板进行全面检测是保障罐壁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邹应国  康宜华  徐江  武新军 《无损检测》2005,27(4):187-188,191
提出采用主磁通与漏磁通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在用油管剩余壁厚的方法。分析了检测原理,介绍了检测传感器的设计。检测时,沿油管周向磁化被测管段,油管螺旋前进,检测探头固定,主磁通用于测量油管的大面积剩余壁厚,漏磁通用于测量小面积壁厚变化,两种不同信号可用软件进行滤波区分,最终达到精确检测剩余壁厚的目的。试验表明了该方法可用于油管剩余壁厚分类。  相似文献   

13.
对厚壁筒形件进行周向超声检测时,超声波对内表面径向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厚壁筒形件内表面裂纹周向超声检测的主要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纯横波技术、双重波型检测法、小角度纵波切内壁法、变型横波端角反射法、变型横波切内壁法等方法的技术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上述方法的内表面径向缺陷回波波高公式。对含有人工表面缺陷的对比试块进行了灵敏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冷壁管漏磁/超声无损检测机器人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电站锅炉水冷壁管的缺陷特征和运行环境,研究了管壁内外表面缺陷和壁厚减薄的磁性与超声波融合的无损检测方法。研制了一种能在管壁表面自动爬行的高效无损检测机器人系统,开发了相关的爬行机器人、磁化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缺陷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软件。试验证明,磁性检测装置能完成锅炉在役管道的普查和缺陷定位,超声检测能有效实现局部缺陷的定量检测。该检测机器人系统具有很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自动测厚打标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超声波自动测厚与打标系统的研制,该系统通过RS-232C标准串行接口同主计算机进行通讯,能够对壁面进行自动测厚和打标记。  相似文献   

16.
以铁路货车转向架主要铸件的材质B^+级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壁厚B^+级钢铸件进行标准拉伸、冲击试验,研究铸件壁厚变化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B^+级钢壁厚在14~50mm区间内,随着壁厚增加,铸造试块边缘的抗拉强度和冲击性能有缓慢增加的趋势,但并不明显;随着壁厚继续增加,铸造试块中心的抗拉强度和冲击性能明显降低,当壁厚达到50mm时,抗拉强度和冲击性能只有其对应边缘部位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容积1 000 L的IBC吨桶的轴向壁厚控制为例,运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建立壁厚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并采用PID控制料口缸跟随储料缸的运动,实现对系统工作过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对两缸的运动实现精确比例控制,准确跟踪壁厚控制曲线,工作过程平稳快速,能够保证中空吹塑制品的壁厚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田浩  于石声 《无损检测》2000,22(12):541-544
研制的HY-188换热器内管壁厚超声测定仪可对换热器内在腐蚀等导致管壁减薄状态进行统计评价,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其测试分析方法,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在役球罐进行定期检测时,需在球罐内外搭建脚手架,由人工操作无损探伤设备完成检测。检验人员工作量大,且检测效率低。因此,研制出满足于现场条件的自动检测系统代替人工检测十分必要。本文作者在对国内外爬壁和检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型球罐的爬壁检测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实现宏观视频检测、超声测厚、磁粉检测等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