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爱梅  智建国  刘平 《包钢科技》2006,32(Z1):29-32
通过包钢-炼钢复吹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工艺路线下生产重轨钢钢的氢、氧、氮控制水平研究,得出在稳定钢中w[H]、w[O]的基础上,主要是对钢中w[N]的控制,并提出了技术措施,结果重轨钢中w[N]同比降低10×10-6、w[H] w[O] w[N]≤60×10-6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H2S含量偏高特殊环境下使用的X65M管线钢产品抗氢致裂纹(HIC)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化学成分、元素偏析、非金属夹杂物对抗氢致裂纹影响的机理分析,指导冶炼过程硫、磷、氢及氧化夹杂物等关键工艺控制,并通过连铸过程严格的保护浇铸措施,实现了钢水w[S]0.002%,w[P]0.010%,w[H]2.0×10-6,钢中各类夹杂物小于1.0的控制水平。X65M管线钢抗氢致裂纹检测符合产品开发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平  智建国  陈爱梅 《包钢科技》2007,33(6):18-20,39
通过采用无铝脱氧工艺,即合适的终脱氧剂和精炼造渣工艺降低钢水氧活度和全氧含量,采用VD真空强化脱气工艺降低钢中氢、氮含量,采用优质耐火材料并严格工艺操作防止大型夹杂物的带入,采用全程保护浇注和中间包冶金技术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和促使钢中夹杂物上浮排除;生产出了w[Al]≤0.004%,w[O]T≤0.002 0%,w[H]≤0.00015%,非金属夹杂物类别中A级不高于2.5级,B、C、D级不高于1.5级的高速铁路用钢.  相似文献   

4.
冶炼了三种不同钛含量(0、0.9%和1.8%)的贝氏体-马氏体双相钢,通过热处理调整试样中贝氏体含量使其保持相同的强度水平,借助电化学充氢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手段研究了贝氏体含量对贝氏体-马氏体双相钢抗氢脆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钛含量为1.8%的试验钢中具有最高的贝氏体含量和最优异的抗氢脆性能,这主要归因于渗碳体-铁素体界面位错等不可逆陷阱对氢原子的俘获作用。为了提高贝氏体-马氏体双相钢的抗氢脆能力,可增加贝氏体组织中细小渗碳体颗粒的数量,为塑性变形过程中氢的迁移提供更多的不可逆氢陷阱。  相似文献   

5.
陈爱梅 《包钢科技》2011,37(3):25-27
通过炼钢厂圆坯铸机生产的34Mn6钢工业性试验,得出:现有生产原料条件,在2~#VD真空炉其它工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正常天气,深真空时间10min,钢中w[H]达到2.5×10^(-6);深真空时间13 min,钢中w[H]可达到2×10^(-6)。下雨天气,要达到钢中同样的w[H]深真空时间较正常天气延长2 min。  相似文献   

6.
合金元素铜对ULCB钢相变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以ULCB钢的化学成分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Cu,着重分析研究了合金元素Cu对ULCB钢的相变、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对合金元素Cu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中w(Cu)的增加,相变点Ac1、Ac3及贝氏体转变温度均呈下降趋势,试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在随后淬火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贝氏体的尺寸亦随钢中w(Cu)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w(Cu)增加到1.0%以上时,这种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7.
王瑾  廖明  李斌 《钢铁研究》2010,(5):56-58
在2008年重钢的探伤钢CDQ207生产中,钢中氢成为影响钢板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合金烘烤、控制精炼环节原辅料水分等技术管理措施,强化LF过程w(H)控制,充分发挥LF精炼功能,确保了大部分炉次钢中w(H)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9年1-10月探伤钢探伤综量合格率为95.93%,较好地完成了项目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开发与研究贝氏体H型钢为目标,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3个钢种的不同合金成分对贝氏体H型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低碳以及适量B和Nb是保证贝氏体H型钢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关键。通过研究找到适应贝氏体H型钢要求的低成本的合金成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浸入式直读测氢仪对“转炉炼钢+LF炉+连铸”过程中[H]的来源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转炉冶炼、LF精炼、浇注过程均存在钢水增[H]现象。增氢原因有:原辅材料及合金水分、系统耐材水分、耐材化学成分分解的碳氢化合物、钢液二次氧化导致钢水增[H]。分析影响钢液增氢的主要因素及环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用热膨胀法,通过对含1.5%w(Al)和含w(Al)1.0%+w(Si)0.5%的2种TRIP钢的显微组织观察,绘制了2种不同w(Al)、w(Si)的TRIP钢的静态CCT曲线,研究了含Al TRIP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相转变,分析了冷却速率及不同w(Al)对微观组织和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加速TRIP钢冷却时铁素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但是推迟珠光体转变。  相似文献   

11.
Herein, the diffu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H) atoms in ferrite and bainite contained in an X80 pipeline steel is studied by both scanning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 and finite-element modeling. The effect of metallurgical microphases on H-atom accumulation in the steel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charging elev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dissolution activity of both ferrite and bainite contained in the steel, as indicated by the increased Volta potential and thus the decreased work function. The H atoms tend to accumulate at ferrite, making the local H-atom concentration much greater than the concentration at bainite. The results imply that, compared with bainite, ferrite is the location to accumulate more H atoms initiating hydrogen-induced cracks once the local H-atom concentration reaches a threshold value.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炉冶炼过程中磷还原的机理,以及高炉内存在有利于磷还原的条件,结合目前包钢铁水,原燃料含P水平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改善高炉入炉原料结构,调控炉温等措施,降低了铁水中的w[P],从而满足了冶炼贝氏体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峰 《包钢科技》2010,36(4):29-30
文章针对包钢生产的U71Mn钢中w[N]偏高的问题,研究了w[N]对钢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钢中w[N]在(50~95)×10-6之间,随着钢中w[N]的上升,钢轨的常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但断裂韧性下降。因此需将U71Mn钢中w[N]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介绍包钢210t RH设计特点及主要功能、生产工艺及应用实践,经RH处理后的钢水,冶金效果能够满足包钢宽厚板工艺生产需要,可将钢中w[O]、w[H]分别脱到20×10-6、2×10-6以下,后步工序探伤及性能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15.
<与电炉流程相比,转炉流程生产轴承钢具有铁水洁净度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主要优 点。本钢炼钢厂采用转炉-精炼(LF+RH)-矩形坯连铸生产GCr15,其化学成分全部达到本钢制定标准要求,其 中有害元素 w([Ti])=25×10 -6 、 w([Ca])=2×10 -6 、 w([O])=8×10 -6 、 w([N])=38×10 -6 、 w([H])=0.8× 10 -6 ,均优于GB/T 18254-2002标准要求,满足瑞典SKF标准(SKF D3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生朝  孙斌 《特殊钢》2010,31(5):49-50
开发的模具钢718(%:0.32~0.40C、0.30~0.50Si、1.00~1.50Mn、≤0.016P、≤0.005S、1.50~2.00Cr、0.40~0.50Mo、0.80~1.20Ni、0.020~0.045Al)198~308 mm厚板的生产工艺流程为90~100 t EAF-LFVD-40 t电渣重熔(950 mm×2 000 mm板坯)-轧制(控冷)-热处理。检验结果表明,钢中的P为0.009%~0.012%,S为0.001%~0.003%,钢中气体含量为(45~60)×10-6[N],1.5×10-6[H],(13~18)×10-6[O];钢板平均HB值为317~352,其组织为回火贝氏体+少量回火索氏体,满足各类模具的加工和表面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07MnCrMoR水电钢板的淬透性曲线进行了测定,利用淬火机和热处理炉对100 mm厚试验钢板进行了淬火和回火试验,并对试验钢进行了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钢距水冷端的距离增大,淬火组织由马氏体转变为粒状贝氏体,距离端部50 mm处转变为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试验钢板利用淬火机淬火后得到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先共析铁素体,回火后转变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同时大量的碳化物在铁素体基体和晶界处析出。试验钢最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为930℃ 30min水冷淬火,660℃ 60min空冷回火。  相似文献   

18.
It is very imperative to study the novel highstrength materials with high purity,high uniformityand refined grain,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and quality of materials.However,improving thestrength will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hydrogen embrittlement. For example,in lastcentury,some hydrogen embrittlements in thelanding gear of plane were reported[1] . When yieldstrength exceeds 1380 MPa,high strength steelsbeing used now exhibit strong susceptibility tohydrogen embrittlement…  相似文献   

19.
1 500 MPa级经济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清华大学贝氏体研究及推广中心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1500MPa级经济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该钢奥氏体化后空冷,就可获得具有较复杂精细结构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经低温回火后,其σb≥1500MPa,σ0.2≥1200MPa,δ5≥14%,ψ≥57%,αku≥100J/cm^2,并且组织细化,可进一步改善钢的氢脆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