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莺  万敏 《华中建筑》2006,24(6):44-47
该文结合近几年象征和隐喻手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实例,通过对具象与抽象、本体与喻体及喻义等几方面的阐述,论述了象征与隐喻在建筑作品中的意义以及其对现代建筑形式产生的美学价值,并指出象征与隐喻诱发的审美情感,才能使建筑形式美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隐喻主义是西方后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之一。虽然后现代建筑思潮已经褪去,但隐喻主义思想及其方法在今天的建筑设计实践中仍然有其生命力。因此,有必要对暗含着隐喻主义脉络的"建筑形式隐喻"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文章从隐喻的概念辨析着手,进而阐明建筑形式隐喻的概念及其发生的三要素:本体、喻体、解体。之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建筑形式隐喻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及其解读机制,分析其感知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探讨建筑形式隐喻现象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本文对隐喻在建筑艺术中(尤其是银行建筑这个特殊的行业领域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并通过一些建筑实例对建筑隐喻的表现手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郑东军  黄华 《新建筑》1998,(4):78-79
通过对隐喻与建筑语言关系的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在建筑创作中如何运用隐喻,增强建筑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丁华 《中外建筑》2013,(3):39-41
通过对具象隐喻主义的阐述,结合近几年的建筑实例,论述了象征与隐喻在建筑作品中的应用及意义,并针对当前使用隐喻手法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批判,从而说明了具象隐喻主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建筑的隐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一些美学观点与建筑实例分析 ,对建筑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建筑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隐喻源自于语言学或文学的概念.它用于建筑中,是建筑理论引入外学科概念.方法.打开封闭系统.获得新的营养的一种积极表现。总的看来,它是一种建筑语言中语义转换的现象.即通过在场的.实际使用的建筑符号(建筑形式本体).转向不在场的、未实际使用的建筑符号(建筑形式意义),从而达到建筑与历史文脉。社会文化习俗,人与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交流。它作为一种建筑形式语言的意义交流模式.从广义上  相似文献   

8.
朱一丁 《山西建筑》2007,33(30):354-355
简单介绍了隐喻主义理论,从江南私家园林的园名、建筑、假山、水池和植被等方面分析了江南园林中的隐喻,归纳出江南园林隐喻的特点,指出隐喻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江南园林的文化内涵,对中国当代遣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立山 《建筑》2000,(12):29-31
建筑叙述学着重于建筑文化的共时性研究 ,即从此时此地的建筑审美认知效应出发 ,描述它的各构成元素的特质和相互关系以及在交互作用中的功能 ,而不是偏于研究这些元素的历史演变。因为正是在这些元素与现实条件发生关联时并加以变化后 ,才具有了新的意义。这样 ,建筑叙述学基本上是研究建筑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控制观者视觉效应及审美效应时所使用的技巧和这些技巧所依据的东西 ,正是这种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或基本上决定了观者怎样看待一个现实的空间形态和氛围。本文论述了建筑叙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隐喻结构的具体形式与组成。建…  相似文献   

11.
结构的意义——对卡拉特拉瓦建筑结构形态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建筑师》2008,(3):81-89
论文在探讨建筑结构与建筑形态关系的基础上。对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建筑结构形态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了其建筑作品在结构形态构成上的三个特点,即:浪漫的设计思想——非物质性结构:科学的力学分析——优化结构.理性的仿生演绎——生命结构.逻辑的运动形态——可动结构。  相似文献   

12.
黄杏玲  王宇 《华中建筑》2003,21(4):110-111
当今的建筑教育仍遵从功能主义的指导思想,忽视对学生进行形式创作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已明显滞后于当今建筑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建筑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厂泛的影响以及其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的特点,提出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形式教育。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与形态是构成建筑空间的一组基本问题,二者在空间的生成过程中往往形成复杂的交互关系,相互影响与制约。建构本就是诗意的建造,这种诗意建造的结果必然呈现出优美的建筑形态。在这种关系中,合理的细部构造设计才能对形态给予支持,达成预期的空间构想。该文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研发楼的设计为例,对建构与形态问题进行实验性思考,探究二者复杂的交互关系对建筑空间生成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找寻建筑技术与艺术表现性的完美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热带园林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敏 《中国园林》2004,20(11):58-64
热带园林是一种基于气候带资源特征的地带适宜性园林形式,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营造中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典型文化载体之一.对热带园林基本概念、发展特点及景观特色的学术研究,有利于构建源于自然的"地带园林学"理论体系,开拓中国岭南园林与世界同气候带园林文化交流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16.
高胜寒  陈颖环 《华中建筑》2008,26(7):144-147
该文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建筑、雕塑发展过程之中,自身形式和语言的不断变化和结合。以雕塑在建筑中相互关联为切入点论造其关系:从起源建筑与雕塑产生开始,到古埃及、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睢塑在建筑不同时期的形态与风格变化中产生的重要作用。阐违了二者构成的环境艺术,并分析了古代建筑师与雕塑家之间的关系。通过许多典型实例的分析提出:建筑与雅塑由于在空阎形式上的趋同导致表述关系上的对立统一,从而在古代建筑不同的形态考察中都出现雕塑与建筑的配合,而雕塑一直充当看建筑造型的重要语汇与符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林磊  魏秦 《华中建筑》2014,(11):7-11
现今艺术设计已不局限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跨界"已然成为一种研究潮流。该文根据艺术形态学理论对建筑和音乐进行艺术形态分类,在建筑和音乐审美共通性的基础上,研究二者共同具有的创作思维和结构思维范式,构建形态的共同语境,探讨二者之间三种可行的形态转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以人为本,建筑也同样是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建筑适应当地的气候,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也即"形式追随气候"。本文以赵家堡传统村落为例探究建筑的地域性气候适应,研究建筑的气候特征,从而更好的指导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9.
张广媚  杨留位 《华中建筑》2007,25(5):21-24,37
该文通过对国外三个建筑作品案例的解读,来寻找其源于自然的真实的寓意、特性,及异于其他建筑的形式语言,引发现代建筑对自然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朱金华 《华中建筑》2010,28(12):8-9
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技术转移介入建筑领域也催生了现代建筑丰富的形式语言。形式历来是联接建筑技术和艺术的载体。在技术转移的背景下,现代建筑在形式上的理想也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