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正 《山西建筑》2014,(2):118-120
介绍了砖的生产经历,对建筑用砖定型化与规格化的问题作了研究,论述了建筑用砖由铺地到砌墙、由地下到地上、由宗教到世俗的发展历程,为后期砖的类型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5年怒江地区建筑用砖产品质量现状分析,对建筑用砖检验及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产品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探讨现代砖建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总结砖的材料特性和表达优势,从砖的砌法创新和地域文化表现两个方面对现代砖建筑中砖的表现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广东建材》2004,(9):3-3
近来,一种新型建筑用砖在德国建材市场销售趋势很好,该砖使用非常方便,砌筑墙体时不需要使用水泥砂浆,因此,一经面市,就受到用户的青睐。该新型建筑用砖,设计巧妙而合理,该砖的每一个面均呈细齿状,由于砖体内浸渍有特殊的胶质物,砌砖时不需要涂抹水泥砂浆,只需要把砖放在水中浸  相似文献   

5.
德国推出了一种在砌墙时不用砂浆的砖。砖的各个侧面呈细齿状,砖体内浸渍有特殊的胶状物。砌墙时,只需放在水中浸泡一下,砖与砖之间就具有足够的粘性,而不必涂抹砂浆。使用证明,用这种砖建造的房屋,墙体的强度等性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并具有隔热、隔音的性能,建房时间还可缩短30%。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统建筑保护和文脉传承的建筑思潮,通过砖材料在建筑室内外空间以及景观空间中的艺术表达,从而为传统建筑生命的延续提供一种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为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拓展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砖装饰的区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区域文化的概念,本文对不同区域间传统民居砖装饰的题材、风格、使用部位等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分析了其中的差异及原因,进而体现出文化因素对建筑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西方古典建筑作了对比,阐述了两者在建筑文化上的差异,并指出了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近代东北地区建筑用砖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数据与文献相互佐证的方法,对砖的规格、质地、砌法进行解码,归纳出不同类型砖的差异。转译差异背后隐藏的度量衡、制砖技术的引进与传播等历史信息,建立砖的识别体系,为判别建筑历史身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传统建筑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中西方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建筑与装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建筑装饰艺术是建筑文化的体现,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文化交流正在加速。随之而来,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掀起了欧陆风,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也盛行起来,西方传统建筑装饰上的柱式、山花、涡卷、铁花栏杆、花坛、线脚等等随处可见。我们既不一概反对在中国建筑领域采用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也不能盲目崇洋媚外,生搬硬套。本文通过中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比较,想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砌体房屋基础设计问题, 结合相关规范和工程实例, 研究分析了JCCAD软件设计砌体承重结构时, 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荷载, 确保承载力和沉降都满足规范的要求, 保证工程设计安全可靠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西建筑发展的比较,发现中国建筑发展历程上的“两次断代”,并揭示其对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不良影响以引起建筑师的关注。从系统论的角度上讲,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过程,部分的发展引起系统的发展,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中国建筑在进入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面对自身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砖雕制品俗称“花活”。但砖雕实际上只是“花活”中的“硬活”。从操作的意义上讲,硬花活又称为“凿活”。我国古代匠师用“镳、打、耕、画”形容凿活。硬活以砖为材料,以凿打为主要操做手法,。本文介绍“凿活”的工具及用料、一般程序和一般手法。  相似文献   

14.
罗卿平  钱涛 《华中建筑》2006,24(3):70-73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建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向。在光怪陆离的现代建筑纷繁出现的表象下,人们却始终对传统建筑文化保存着一份特有的感情。传统建筑材料对维系人们的历史情结、延续建筑文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它们的再生又将进一步推动建筑和建筑文化的发展。青砖以其传统、自然、亲切的特征于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魅力值得今天的建筑师去挖掘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刘航 《预应力技术》2016,20(4):3-10
针对城镇既有砖砌体建筑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新技术,即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砌体墙体进行加固,从而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为了解该技术的加固效果,完成了两批共17片墙体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和一栋2层足尺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墙体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加固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砖砌体墙体的抗裂能力、受剪承载力和延性。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加固后,抗震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房屋,在模拟9度罕遇地震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加固砌体墙体的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技术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多层办公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扬州传统建筑中的清水砖墙可谓是扬州老城区的一大亮点,别具一番特色。墙体的砌筑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通过剖析其各自的做法,更有利于我们对扬州传统建筑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诸葛净 《时代建筑》2014,(1):166-169
文章通过对1953—2003年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对象、问题、方法、观念的梳理,审视建筑历史写作在"中国建筑"慨念的建立与转变中的作用,以及建筑观念变迁对历史写作的影响。文章指出,对于中国建筑定义的寻求构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的首要问题;而建筑学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历史学家建构"中国一建筑一传统"的问题与话语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刘月 《华中建筑》2007,25(2):139-140
建筑是划分空间的艺术,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具有多向度的美学内涵.合时、空于一体的流动美,是以"群"为布局特点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美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传统园林认同危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蕾 《中国园林》2006,22(9):60-63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园林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盲从倾向以及西方化模式产生的大量丧失个性的平均化的园林,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焦虑。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园林创作中的可能,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认同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传统园林认同危机的具体分析,探讨其在当代园林实践中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指出一种面对传统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砖家     
朵宁 《城市建筑》2012,(6):32-35
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建筑施工发展到工业化和机械化的今天,砖从结构材料演变为饰面材料,延续着旧时代的传统。本文分析砖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通过两个利用数字化加工技术改进砌体建筑施工流程的案例分析,探讨在新时代砖延续和发展建构传统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