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裂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和物理工艺精炼葡萄籽原油,探讨反式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精炼阶段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VE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经化学精炼酸价降至(0.20±0.016)mg KOH/g,葡萄籽油的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至(0.36±0.001 4)%,VE损失了37%~43%。对葡萄籽原油进行物理精炼,240℃条件下真空脱酸6 h,酸价降至(0.19±0.029)mg KOH/g,过氧化值降低、p-茴香胺值升高,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至(0.91±0.001 3)%,VE损失了50.69%。比较得知,物理精炼过程相对于化学精炼对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大豆毛油为原料,采用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得合适的大豆油精炼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C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4,酶添加量10.0 μL/kg,酶解温度45.0 ℃。在此条件下,大豆毛油磷含量可降低至7.3 mg/kg;最佳的脱酸工艺条件为保温时间40.0 min、加水温度90.0 ℃、加水量3.5%、絮凝剂量0.7%,此条件下大豆油酸值为0.08 mg/g,磷含量为5.5 mg/kg。大豆毛油经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处理后的磷含量和酸价显著降低,品质提高。实验结果为大豆油的非化学精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精炼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质量,该文研究了化学和物理精炼过程中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劣变程度。结果表明:化学精炼的小麦胚芽油,酸价降至0.18 KOH/(mg/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毛油的未检出增加到0.07%,生育酚含量损失了37.14%。物理精炼的小麦胚芽油,在真空残压≤60 Pa,在温度为200℃~240℃,时间为2 h~8 h条件下脱酸,酸价降为5.49 KOH/(mg/g)~0.19 KOH/(mg/g),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10%~3.13%;过氧化值为1.61 mmol/kg~4.33 mmol/kg,茴香胺值13.76~59.3;生育酚含量减少26.68%~85.90%。由其试验结果对比知,化学精炼对小麦胚芽油品质劣变的影响明显小于物理精炼,尤其是防止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维生素E含量损失等方面显著,是一种适合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功能性营养成分类型的油脂的精炼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米糠油进行脱蜡和磷酸-草酸辅助水化脱胶,再联合碱炼脱酸、蒸馏脱酸两段脱酸工艺进行脱酸,研究碱炼脱酸保留酸价以及两段脱酸工艺对谷维素留存率的影响。以谷维素含量、脱酸率、精炼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脱酸工艺。结果表明,原油酸价(KOH)为22~25 mg/g时,碱炼脱酸保留酸价(KOH)取5 mg/g,原油酸价(KOH)为27~33 mg/g时,保留酸价(KOH)取6 mg/g,原油酸价(KOH)为35~37 mg/g时,保留酸价(KOH)取7 mg/g,谷维素留存率较高。米糠油碱炼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时间22 min,碱液质量分数16. 91%,加碱量为理论碱量加0. 1%的超碱量;蒸馏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25℃,时间86 min,真空度0. 098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碱炼脱酸后谷维素含量为2. 05%,脱酸率为77. 78%,精炼率为80. 05%;蒸馏脱酸后谷维素含量由2. 05%升高到2. 16%,接近原油(2. 15%),脱酸率为90. 83%,精炼率为92. 42%。  相似文献   

5.
以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山葡萄籽原油为原料,研究了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的品质变化。测定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感观品质和理化指标、VE含量、氧化稳定性、微量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精炼山葡萄籽油较原油在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上都有很大提升,氧化稳定性提高,酸值(KOH)由(16. 85±0. 016) mg/g降至(0. 21±0. 013) mg/g;精炼对山葡萄籽油中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大,但V_E含量明显减少,从(66. 18±0. 21) mg/100 g降至(43. 65±0. 16) mg/100 g;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 07±0. 003)%增加至(0. 31±0. 004)%。  相似文献   

6.
米糠毛油因含杂多,酸价高、色泽深,使得其精炼困难。以酸价(KOH) 25~26 mg/g、过氧化值5 mmol/kg、蜡含量3%~12%、磷含量280~300 mg/kg、糖脂含量6%~7%、固体脂含量7%~9%的米糠毛油为例,采取先酸后碱脱胶、预复脱色、脱蜡、物理脱酸脱臭、脱脂的精炼工艺,可得到一级米糠油,且成品液体油得率为61. 6%,反式酸含量为0. 9%,货架期大于等于14个月。  相似文献   

7.
米糠毛油普遍酸价较高,采用常规的脱酸方式存在炼耗高、预处理要求高、营养成分损失大、油品品质差等问题。酶法脱酸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采用固定化脂肪酶CALB对米糠毛油进行酶法脱酸研究,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甘油与游离脂肪酸摩尔比1∶3、剪切速度25 m/s、剪切时间20min、加酶量50 g/k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 h、甘油中水分含量25%、真空度小于1 000 Pa、通氮气,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2. 5%。  相似文献   

8.
以菜籽油为原料,模拟出高酸值植物油,分别采用两次碱炼脱酸法、乙醇溶剂多次萃取法和分子蒸馏-碱炼脱酸法进行脱酸,探讨模拟高酸值菜籽油碱炼最大脱酸程度及该脱酸程度下最佳脱酸方案,最后应用于高酸值薏米米糠油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高酸值菜籽油碱炼脱酸的最大脱酸程度为60 mg KOH/g; 3种方法经优化后,两次碱炼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0. 111 mg KOH/g,总得率为34. 82%;乙醇萃取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3. 158 mg KOH/g,总得率为47. 77%;分子蒸馏-碱炼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0. 280 mg KOH/g,总得率为57. 45%。最佳脱酸方案为分子蒸馏-碱炼脱酸,其工艺为:在蒸发器温度165℃、内冷器温度30℃、转速365 r/min条件下分子蒸馏后,采用60 g/L的NaOH溶液在0℃下脱酸,100 g/L的Na Cl溶液洗脱皂脚后分离得最终脱酸油。高酸值薏米米糠油经最佳工艺脱酸后,其酸值由63. 41 mg KOH/g降至0. 441 mg KOH/g,总得率为57. 05%。实际体系和模拟体系脱酸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模拟所得最佳脱酸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全大豆酿造酱油经过压榨工序抽取酱油时,可回收部分大豆油脂,但由于油脂氧化和酸败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FFAs),导致回收油脂的酸价高达64.68(KOH) mg/g,降低了回收油脂的利用价值。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酿造酱油回收油脂的酶法脱酸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酶法脱酸条件为: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50 ℃,甘油添加量6.6%,脂肪酶添加量为3%。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酿造酱油回收油脂的脱酸率高达93.75%,油脂的酸价可降低至2.86(KOH) mg/g,低于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食用植物油关于酸价的最高指标要求(≤3 mg/g)。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该脱酸反应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Novezym 435具有良好的脱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茶叶籽油溶剂浸提及精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甲醇-石油醚-水混合溶剂体系浸提茶叶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精炼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溶剂浸提茶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1.2:1,甲醇溶料比3:1,石油醚溶料比5:1,浸提温度40 ℃,浸提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浸提率可达94.46%.毛油精炼工艺条件为:采用酸法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8.89%;碱炼脱酸可将酸价由3.553 mg KOH/g降至0.158 mg KOH/g;使用活性炭脱色最高脱色率可达到81.3%;真空度0.01 MPa通入水蒸气,脱臭90 min,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无异味产生,精炼澄清、透明,呈淡黄色.  相似文献   

11.
酸是果酒的构架,是果酒风味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酸给人带来清新、爽口和愉快的感觉。随着果酒的开发和酿制,发现原酒的酸度非常高,因此降酸及降酸方法对果酒非常关键,既不损害果酒的品质,又要改善果酒的适口性。本文概述常用的降酸方法,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为生产高品质的果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植物乳杆菌和酒类酒球菌引发猕猴桃酒的苹果酸-乳酸发酵,筛选出猕猴桃果酒的后发酵的适宜菌株。实验选用植物乳杆菌CS-1、XJA-2、XJ-14、XJ-25、520、542、544以及酒类酒球菌31MBR八株菌对自酿猕猴桃酒进行降酸。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中心实验设计(CCD)筛选最佳的猕猴桃酒后发酵菌株并优化其降酸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520在酒中生长快速,降酸效果最佳。所得最佳条件为:接种量6.7%,p H3.5,温度21.6℃。在该条件下验证得到苹果酸的降酸率为63.89%,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猕猴桃果酒酸度,故植物乳杆菌520可作为新一代猕猴桃酒降酸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脱酸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米糠油中的营养成分,采用乙醇萃取脱酸结合碱性微晶纤维素吸附脱酸的低温物理脱酸技术对米糠油进行脱酸。以乙醇萃取脱酸米糠油为原料,以脱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米糠油的吸附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比了碱炼脱酸与乙醇萃取脱酸结合吸附脱酸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脱酸工艺条件为碱性微晶纤维素添加量3.0%、吸附时间2.0 h、吸附温度40℃,在此条件下米糠原油经乙醇萃取脱酸结合吸附脱酸处理后,酸值(KOH)由35.04 mg/g降到0.92 mg/g,谷维素的保留率为73.0%,总甾醇保留率为74.3%,总生育酚保留率为56.5%;而米糠原油经碱炼脱酸处理后,酸值(KOH)由35.04 mg/g降到1.16 mg/g,谷维素的保留率为60.1%,总甾醇保留率为65.6%,总生育酚保留率为44.6%。可见,与传统碱炼脱酸相比,萃取脱酸结合吸附脱酸的方法对米糠油中谷维素、甾醇、生育酚的保留率更高,对游离脂肪酸的脱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米糠油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脱酸损耗成因,指出无论是物理精炼还是化学精炼都是由必然损耗、物理损耗和化学损耗3种损耗构成的.在生产中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损耗,达到减少油脂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陈继峰  杨美容  李绍华 《酿酒》2005,32(1):35-39
介绍了酸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影响葡萄浆果中酸度的因素 ,以及为了提高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保持葡萄酒的质量所进行的降酸方法和补酸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尹艳  岳强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2):380-382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离子交换树脂314对荔枝酒的降酸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314的最佳降酸条件为:固液比为1:10,搅拌速率为200 r/min,处理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处理荔枝酒,并用酒石酸回调总酸,挥发酸含量为0.35 g/L,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将混合油精炼与泽尼斯精炼结合在一起,使得泽尼斯精炼法也可以精炼高酸值油脂,同时拥有混合油精炼的优点——中性油皂化机率低,皂脚夹油少,精炼效果好等。通过单因素试验以产品酸值和反应得率为指标研究了影响脱酸效果和反应得率的工艺参数并应用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高度1 400 mm、反应温度65℃、混合油体积分数60%、碱液浓度0.075 mol/L、进料孔径0.5 mm、单孔进料流量1.0 m 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酸值为0.27 mg KOH/g,反应得率为92.0%,酸值符合棉籽油二级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依据酸价和甘一酯、甘二酯含量降低情况,确定米糠油水蒸气蒸馏脱酸的最佳条件,之后对相同米糠毛油分别进行碱炼脱酸和水蒸汽蒸馏脱酸,再对脱酸米糠油进行蒸馏脱臭,并对其酸价、甘油酯组成及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对比研究2种脱酸工艺对米糠油甘油酯组成及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米糠油水蒸汽蒸馏脱酸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0℃、时间100 min;经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酸价(mgKOH/g)从14.64降低至5.58,甘二酯、甘一酯含量分别从18.18%、4.08%降低至5.78%、1.87%,降幅分别为68.21%、54.17%,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分别从6.28、4.47 mg/kg上升至10.27、7.70 mg/kg;经碱炼脱酸,米糠油酸价降低至0.11,甘二酯、甘一酯含量降低至9.09%、2.45%,降幅分别为50.0%、39.95%,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上升至7.35、6.67 mg/kg;蒸馏脱酸米糠油再经脱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升高至16.04、12.94mg/kg,而碱炼脱酸米糠油再经脱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升高至17.18、13.91 mg/kg,较蒸馏脱酸再脱臭的升幅提高,这可能源于水蒸汽蒸馏脱酸相比于碱炼脱酸能更好地降低待脱臭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前体物质即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但由于水蒸气蒸馏脱酸本身会生成较大量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使得待脱臭油脂中的含量很高,致使脱臭后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仍然很高。因此,如何在降低待脱臭油脂中甘一酯、甘二酯含量的同时减少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或将成为防范和消减米糠油精炼过程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形成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多聚磷酸盐为脱酸材料,对鲣鱼进行脱酸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脱酸条件为:多聚磷酸盐质量浓度3%、温度10℃、浸泡时间4 h。此条件下,经脱酸处理的鱼肉pH 6.3,基本无酸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