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6,(4):81-84
以餐厨废油为反应物,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餐厨废油环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配比为餐厨废油∶乙酸∶双氧水∶催化剂=1∶0.2∶1.13∶0.002 7(质量百分比)、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时,餐厨废油的环氧化值达到最大;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分析表明:在1 005 cm–1左右出现了较强的C–O–C环氧化基团,1 600 cm–1左右的C=C双键吸收峰明显减弱,说明餐厨废油发生了很好的环氧化作用;且环氧化后的热解温度与餐厨废油相比提早了200℃,热解时间和速率也有相应的降低,说明餐厨废油中氧含量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催化餐厨废油水解反应制备脂肪酸,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酶用量对酶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水解工艺参数酶用量、水解温度、油水比和水解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猪胰脂肪酶L3621和假丝酵母脂肪酶LS20在适宜条件下均可实现餐厨废油的高效酶催化水解;L3621最佳水解条件为酶用量700 U/g、水解温度45℃、油水比1∶1.2、水解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酶解率达94.30%;LS20最佳水解条件为酶用量600 U/g、水解温度40℃、油水比1∶1、水解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酶解率达96.84%。  相似文献   

3.
阿勒泰脂臀羊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等技术方法,对新疆阿勒泰脂臀羊尾部脂肪脂肪酸的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酸主要由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构成,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数分别为8.9%,23.6%,13.5%,34.9%,2.4%和1.3%,羊脂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环丁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戊醛、甲苯、乙醛等26种挥发性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GC-MS法测定黄粉虫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黄粉虫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然后将油脂进行皂化、甲酯化,以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黄粉虫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含有亚油酸、棕榈酸、9-十六烯酸和肉豆蔻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5.88%,22.48%,8.07%和7.11%.  相似文献   

5.
混合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慧韫  张天胜 《皮革化工》2003,20(6):18-22,27
脂肪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废油脂制备脂肪酸甲酯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分离更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研究工艺。本文简述了废油脂制备脂肪酸甲酯的工艺流程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分析,为混合脂肪酸甲酯的评价及后续分离工作作了准备,进一步拓宽了由废油脂制备的混合脂肪酸甲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橄榄油中的脂肪酸组分,共分离鉴定得到15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以棕榈酸含量最多,占14.147%;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以油酸含量居多,占65.389%;多不饱和脂肪骏2种,为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7.326%和0.598%。另外,检测得到两种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101%。橄榄油的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不同品种黄瓜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由水黄瓜﹑旱黄瓜和水果黄瓜中分别分离鉴定出11种﹑5种和11种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均为:9,12-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8.
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鲤科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鳙鱼、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鲢鱼、青鱼和脆肉鲩6种鲤科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3. 83%~36. 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30. 87%~54. 3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 92%~35. 07%,C20∶5+C22∶6(EPA+DHA)含量为0. 58%~16. 27%;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0与EPA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 900~1. 000),EPA与DHA呈显著正相关(r=0. 800~0. 899),C18∶1与DH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PA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鲤科鱼分为2组,第一组为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青鱼和脆肉鲩,第二组为鳙鱼和鲢鱼。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中均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GC-MS分析中药白及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中药材白及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索氏抽提法提取白及中脂肪油,经三氟化硼乙醚甲醇溶液甲酯化处理,用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共分离出13个峰,确定了12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十六烷酸),山嵛酸(二十二烷酸),木蜡酸(二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等。结论此法操作简单、迅速、灵敏、准确度高,可满足白及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板栗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板栗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脂肪酸,再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由板栗中分离鉴定出8种脂肪酸,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甘草油脂,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甘草油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20 mL/g、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甘草油脂提取率达4.49%。利用GC-MS鉴定出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19.15%)、油酸(4.92%)、亚油酸(59.5%)、亚麻酸(11.16%)。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3.31%,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6.6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71%,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9.83%,三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1.16%。  相似文献   

12.
胡麻油富含α-亚麻酸,价格是其他食用油的3~20倍,极易被掺假和冒充,因此,基于脂肪酸(fatty acids, FAs)指纹建立了胡麻油真实性判别模型。采集胡麻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调和油8种食用油及餐厨垃圾油和地沟油2种废弃油,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的12种FAs,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观察10种油脂以FAs聚类的特征,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评价以FAs指纹鉴别胡麻油物种、冷热榨工艺及品级真实性的可行性,并建立胡麻油中菜籽油掺假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定量预测模型。胡麻油与其他油脂FAs指纹极其不同,C18∶3ω3质量比为(50.14±9.68)g/100g,显著高于其他油脂;而C18∶1ω9和C18∶2ω6质量比分别为(16.62±5.0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棕榈果肉和棕榈果仁中的油脂,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从棕榈果肉和棕榈仁的油脂中均分离并鉴定了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果肉中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49.5%,主要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以及少量的亚麻酸和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棕榈仁中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月桂酸质量分数达到41.5%,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己酸、辛酸、癸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14.
泔水油制备脂肪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传国  戴媛  王伟  刘强强 《中国粮油学报》2005,20(6):98-100,106
研究了泔水油以甲醇钠和HCl为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过程。在制备脂肪酸甲酯前对泔水油进行预处理。通过对甲醇钠用量、HCl甲醇的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单因素的考查,应用正交实验得到泔水油制备脂肪酸甲酯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即:甲醇钠用量40mL,盐酸甲醇用量40mL,HCl钠作催化剂时反应时间为20min,HCl甲醇作催化剂时反应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15.
槟榔籽油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槟榔籽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槟榔籽油的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槟榔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24:1、提取时间11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12.84%。利用GC-MS鉴定出10个组分,占槟榔籽油脂肪酸总量的99.99%,主要含肉豆蔻酸(30.78%)、棕榈酸(19.23%)、油酸(26.86%)和亚油酸(19.56%)。结论:槟榔籽油中饱和脂肪酸达到51.18%,不饱和脂肪酸达到48.8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0.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 法,对从国内5 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紫苏属植物5 个变种的10 份试材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10 份试材间种子的含油率介于33.49%~42.58% 之间;应用SPSS 11.0 软件对其种子含油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紫苏属植物5 个变种10 份试材间种子含油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GC-MS 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简单,10 份试材种子油中共检测出6 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亚油酸、α- 亚麻酸、硬脂酸、10- 十八碳烯酸和油酸,其中前4 种为10 种试材的共有成分,1、2、3、5 号试材含油酸,但不含10- 十八碳烯酸,4、6~10 号试材含有10- 十八碳烯酸,但不含油酸。10 份试材种子油中α- 亚麻酸含量介于71.75%~80.06% 之间,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介于88.80%~92.82% 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不同蚕蛹油中脂肪酸的性状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蚕蛹油的脂肪酸种类和相对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KOH/CH3OH酯交换法甲酯化4种不同的蚕蛹油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柞蚕蛹、蓖麻蚕蛹、家蚕蛹及剿丝后家蚕蛹油的酸价、皂化值和过氧化值存在显著差别;4种蛹油的脂肪酸成分的种类都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但含量存在显著区别;4种蚕蛹油中,柞蚕蛹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是最高的,达77.29%;蓖麻蚕蛹油的α-亚麻酸相对含量最高,为50.52%;缫丝后家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比缫丝前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东北地区宝石红、秋福、哈瑞太兹、菲尔杜德、欧洲红5种红树莓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树莓籽油,对不同品种的红树莓籽油进行了理化指标测定,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红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同时进行了欧洲红红树莓籽油的稳定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5种红树莓籽油酸值2.13~8.54 mg/g、皂化值125~168 mg/g、过氧化值0.27~2.72 mmol/kg、碘值123~148 g/100 g,属干性油;5种红树莓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主要为亚油酸(45.38%~51.06%)、α-亚麻酸(26.42%~32.31%)和油酸(10.09%~14.00%);欧洲红红树莓籽油稳定性受光照、氧气、温度和抗氧化剂影响,其中温度和氧气是主要影响因素,高温加氧气会极大地促进红树莓籽油的氧化;(63±1)℃下21 d后红树莓籽油氧化程度是常温组的7.21倍;常温下21 d后有氧组红树莓籽油氧化程度是无氧组的6.20倍;光照条件下21 d后的氧化程度是避光组的2.12倍。抗氧化剂能一定程度地延缓其氧化进程,3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之间效果差异不显著,α-生育酚效果不如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的检测市售山茶油中的掺混,本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一种检测山茶油中掺入其他低值植物油的方法。实验采用GC-MS检测了市售山茶油、芝麻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建立鉴别山茶油中掺混这几种植物油的方法以及掺假比例的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GC-MS检测出上述几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与亚油酸,其中山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78.8058%,实验检测山茶油中掺入低值油比例为10%、20%、30%、45%的掺假油,且根据特定的油酸的含量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因此根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山茶油中掺入一种低值植物油的检测,最低检测掺入量为10%,且方法快速方便、且方法的准确率高于97%,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20.
以青鱼内脏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蛋白酶提取鱼油,研究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鱼油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建立影响因素和鱼油得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佳水解酶,微波功率400 W、酶加入量2%、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45℃、微波处理时间15 min为鱼油最佳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鱼油得率为26.26%±0.13%。使用气相色谱法对萃取的青鱼内脏鱼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有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2.39%,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42%,主要为油酸和棕榈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8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7.19%,主要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