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DE/GC-MS测定南美白对虾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感官品评与仪器分析相结合,优化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方法对南美白对虾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特征性香气组分进行鉴定,并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探讨。GC.MS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可以较好地献取南美白对虾的挥次性香气成分,优化后的SDE提取方法为:南美白对虾100g,料液比1:3,有机溶剂为乙醚30mL和二氯甲烷30mL混合,蒸馏时间3h;GC-MS检测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中,含有烃类、醇类、酮类、脂类、萘类类等;烃类含量65%以上,其中二十烷大于15%,烃类化合物赋予对虾清甜气味,但阈值较高;1-戊烯-3-醇、(顺,反)3,5-辛二烯.2.酮和(反,反)3,3.辛二烯.2.酮以及酯类化合物都具有较低的闽值,赋予对虾良好风味,是南美白对虾中重要的特征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其中,醇类(30.1432%)、烃类(22.6681%)、酚类(10.7776%)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含氮含硫及杂环类(8.3344%)、醛类(6.0060%)。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以水和食用乙醇作为溶剂制备的陈皮提取物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通过与水蒸汽蒸馏法萃取的陈皮天然挥发性香成分进行成分比对,探讨其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3种样品经GCMS分别检测出17(陈皮水提取物)、13种(陈皮乙醇提取物)和9种(陈皮天然香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3种样品中含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糠醛、d-苧烯和α-松油醇。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对王致和臭豆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采用计算的保留指数和NIST 11谱库检索,确定所含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并用内标法确定其在王致和臭豆腐中的含量,根据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结合香气活性值,确定王致和臭豆腐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经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出44 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6 种(10.43 μg/g)、酯类17 种(6.88 μg/g)、酚类1 种(0.26 μg/g)、醛酮类3 种(0.15 μg/g)、硫醚类5 种(1.01 μg/g)、杂环类6 种(2.67 μg/g)、其他化合物6 种(2.66 μg/g)。其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正丁醇(7.21 μg/g)、正丙醇(2.33 μg/g)、乙酸乙酯(1.71 μg/g)、丁酸丁酯(1.44 μg/g)、乙酸丁酯(1.13 μg/g)等。而吲哚(0.70 μg/g)、正丁醇(7.21 μg/g)、正丙醇(2.33 μg/g)、二甲基二硫(0.42 μg/g)、二甲基三硫(0.36 μg/g)、二甲基四硫(0.15 μg/g)等挥发性成分对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特征性香味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ertraction extraction,SDE)提取白及花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er,GC-O),开展白及花4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和气味特征的研究。GC-MS分析表明,白及花中共鉴定出71种9类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13种(18.31%),醛类16种(22.54%),酯类8种(11.27%)。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从花蕾期到展瓣花期大多呈现明显增加,而酯类化合物含量则呈现下降。GC-O结合感官评价,白及花挥发性成分的气味特征呈现为青草气、花香气、果香气和药香气等,其关键气味化合物由正己醛、壬醛、芳樟醇和愈创木酚等组成。  相似文献   

6.
蒸煮鸡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即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or,以下简称SDE)提取蒸煮鸡肉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得到化合物44种,共分成9类,其中羰基化合物最多、芳香族次之.羰基化合物对鸡肉特征香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芳香族和呋喃是蒸煮鸡肉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7.
以葫芦巴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配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系统分析葫芦巴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葫芦巴叶挥发性提取物为液态,呈黄色,得率为0.37%,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且略带刺激性;GC-MS共检出23种化合物,包括腈类、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醚类等。其中,含量最多的为苄基腈(42.914%),其次为(+)-4-蒈烯(11.749%)、桉叶醇(8.774%)、麝香草酚(5.321%)、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4.582%)和香豆素(3.773%)等;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均呈量效关系,但总体上,其抗氧化能力较阳性对照VC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不同方法萃取苦荞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苦荞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法(SDE-GC-MS)分析出23种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出35种挥发性成分,2种方法均提取出酯类、烃类、酮类、醛类和醇类,其中酯类和醛类的含量较多,说明酯类和醛类对苦荞的风味贡献较大。同时蒸馏萃取法适合对高沸点、低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固相微萃取法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适合易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将两种提取方法相结合对苦荞挥发性物质提取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加热温度对南美白对虾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施文正  汪之和 《食品科学》2015,36(22):126-130
采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南美白对虾虾肉的挥发性气味成分。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处理对虾肉的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较显著,35 ℃和45 ℃的挥发性成分类似但仍有差异;SPME-GC-MS分析得出,南美白对虾虾肉在35、45、60、80、95 ℃分别确定出21、24、36、43 种和49 种挥发性成分。35 ℃检测的挥发性成分可代表生虾肉,其中对风味影响较显著的有1-戊醇、1-辛烯-3-醇、壬醛等。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性成分中的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升高、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碳原子大于10以上的饱和醛种类以及相对含量增加、芳香族化合物更加丰富。95 ℃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可代表熟虾肉,其中对风味影响较大主要是十六醛、十八醛、二丁基羟基甲苯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鼻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DE-GC-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杜仲叶水提液的主要香气成分差异性。SDE-GC-MS分析结果表明,未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1种,以醛类相对含量最高(14.3591%);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后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45、38、51和43种,分别以酮类(18.8255%)、杂环类(25.7828%)、醇类(18.3376%)和醇类(14.1481%)相对含量最高。通过电子鼻分析,PCA和LoA主成分贡献率均大于95%,说明传感器识别效应和样品间的风味区分度较好。同时,ROAV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增加了杜仲叶提取液关键香气成分含量,降低原本杜仲叶的青叶味。经乳酸菌发酵后的杜仲叶提取液,不仅挥发性成分数量较多,且关键香气成分含量增加显著,更有利于杜仲叶提取液香气提升。研究结果为杜仲叶产品后期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SDE 联合GC-MS 与GC-O 分析鹅肥肝挥发性风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鹅肥肝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和主体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出41种风味成分,其中烃类8种、醇类4种、酚类2种、醛类7种、酮类5种、酸类1种、酯类7种、其他7种,3种未鉴定出。同时6种物质对鹅肥肝的风味有较大贡献,分别是己醛、2-乙基环己醇、壬醛、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四烷醛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相似文献   

12.
GC-O与GC-MS结合分析竹荪牛肉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通过双柱定性对竹荪牛肉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比对,共计从竹荪牛肉香精中鉴定出化合物169 种,其中醇类26 种、醛类21 种、酮类9 种、酸类18 种、酚类4 种、酯类4 种、醚类6 种、烃类49 种、杂环及其他类32 种,其中十六醛、丁香酚、β-倍半水芹烯、茴香脑、β-红没药烯、α-姜烯、油醇等相对含量较大;通过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对其特征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33 种特征成分,其中2-甲基-3-呋喃硫醇、α-荜橙茄烯、反-佛手甘油烯、反式石竹烯,红没药醇对牛肉香精风味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及化学计量法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原产地东阿阿胶和其他地区阿胶香气成分的特征与差异,并对东阿阿胶的关键香气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经GC-MS共鉴定出65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吡嗪类,其次为酮类,含硫化合物等。经GC-O技术共分离出23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硫代乙酸甲酯、2,6-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等对阿胶风味贡献较大。化学计量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阿胶样品分离明显,5种阿胶间最大相关系数仅为0.5285。GC-MS/GC-O技术联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不仅能准确鉴定阿胶的关键香气组分,而且为鉴别和评价不同产地阿胶品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苗志伟  柳金龙  官伟  刘玉平 《食品科学》2011,32(20):151-156
以北京地区5种知名品牌的干黄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9种物质,其主要是酸类(9种)、酯类(22种)、醛类(8种)、酮类(4种)、酚类(3种)、杂环化合物(13种)、含硫化合物(3种)和其他化合物(7种)等;5种干黄酱中共有的成分是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十八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亚麻酸乙酯、异戊醛、苯乙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糠醛、2-乙酰基吡咯、3-甲硫基丙醛等,这些物质共同形成了该5种干黄酱的相同风味,而其中不同的成分又使得该5种干黄酱香气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DE-GC/MS)分析青稞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获得26种组分的定性和定量结果。采用这一技术对瓦蓝、肚里黄、白青稞、黑老鸭等4种青稞酒原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间化合物种类接近又各具特点。本研究还对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参数优化、青稞中主要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DE-GC/MS)分析青稞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获得 26 种组分的定性和定量结果。采用这一技术对瓦蓝、肚里黄、白青稞、黑老鸭等四种青稞酒原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间化合物种类接近又各具特点。本研究还对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参数优化、青稞中主要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感官检验、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气相色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对速溶滇红茶样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感官检验结果表明该速溶红茶的主要风味轮廓为花香,此外还有一定的甜香和青草香。GC-MS结果共鉴定出2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2种,醇类11种,酮类4种,酯类4种和其它类6种。通过定量结果分析,发现其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苯甲醇(3.38μg/g)、芳樟醇(3.52μg/g)、薄荷醇(18.00μg/g)、4-氧代异佛尔酮(3.53μg/g)、二氢猕猴桃内酯(80.26μg/g)、棕榈酸(20.60μg/g)和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68μg/g)。GC-O与OVA分析结果显示苯乙醛、苯甲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香叶醇和吲哚是速溶滇红茶香气轮廓的主要贡献成分。该结果为深入研究速溶红茶及其它速溶茶的风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