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对回采巷道顶板破坏的分析,研究了亿隆煤业21206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及支护效果。亿隆煤业21206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变形量较大,通过拱-梁耦合方式进行支护,浅部锚杆和深部锚杆相辅相成,两者共同作用,减少了顶板受到的拉伸破坏和离层破坏,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工程应用显示,最大顶板离层量为9.4 mm,最大两帮位移量为131 mm,支护方案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团柏煤矿101工作面回采巷道在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掘进安全,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合理分析了顶板状态及支护条件特点,提出了“高预紧力高强锚杆+锚索钢梁系统支护”联合支护方案,并对其支护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应用效果观察,采取联合支护方案后101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5 m以下,联合支护对顶板岩体起到了耦合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回采巷道支护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正常生产。分析了刘家窑煤矿14号煤层和顶底板的岩性及变化情况、地质构造现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刘家窑矿回采巷道顶板为煤层和岩层构成的复合顶板,巷道支护采用“预应力锚杆+W钢带+锚索补强”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巷道两帮和顶板的松动破坏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锚杆和锚索的长度、直径、间排距等支护参数。工程实践表明,刘家窑矿东二盘区8310工作面回采巷道使用过程中巷道顶帮变形小,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合理,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邢杰 《能源与节能》2024,(2):150-153
复合顶板岩层各层之间容易产生不同的变形,导致黏结力变小,在实际生产中易出现离层破坏。通过使用锚杆(索)进行支护,可以改变围岩力学状态,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以山西省四侯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复合顶板回采巷道稳定控制技术。对比锚杆应力变化曲线可知,所选用的支护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对回风顺槽动压条件下锚固支护现状进行评价,便于优化支护方案,并为下区段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支护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矿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承受较大的矿山压力,顶板控制对于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十分重要。结合907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顶板控制方式。对于工作面顶板支护,采用了ZY(G) 5000/17/35型液压支架,并且在回采过程中要做好液压支架的防滑工作。对于端头支护,采用DW 28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FB-3600π型钢梁进行支护,液压支柱的数量不少于1.93根/m2。可以为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焦振国 《能源与节能》2022,(3):114-115,119
根据白洞煤矿8114综采工作面的实际设备情况,对回采巷道的断面进行了设计,并确定了回采巷道的支护方式.在进行巷道支护设计时,采用了大量的公式对支护设计参数进行了验算,可以为煤矿回采巷道的支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西河煤业3106下分层回采工作面顶板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方面的地质力学性质、巷道布置、临近工作面矿压参数、工作面顶板管理、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和端头顶板管理等顶板控制内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3106下分层回采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位移变化,提出上部煤层回采过程使下部煤层应力不再均匀分布,使煤层顶板完整性受到破坏,易出现漏顶、冒顶事故.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巷道位置,使其远离高应力区,同时,加强回采巷道支护,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9.
在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于受到动压的作用,回采巷道很容易出现破坏,因此需要对回采巷道进行超前支护。分析了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回采巷道的安全性,可以为煤矿的安全回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回采巷道顶板离层监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回采巷道在服务期间离层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分类,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离层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四侯煤业地质资料进行调研,现场钻孔取芯进行力学实验,煤柱留设理论计算,提出针对相邻回采工作面巷道合理的支护设计及其效果监测方法,形成了一套设计+验证的技术方案,为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采高综采面围岩控制困难,顶板变形量大,工作面帮内移动量大,给矿井综采效率和综采安全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对大采高综采面小煤柱留设及巷道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实际分析表明,当大采高综采面小煤柱留设宽度为6 m时围岩承载能力最强,变形量最小。通过对巷道支护方案的优化,能将巷道支护效率提升11.4%,将巷道围岩变形量降低60%以上,综采效率提升了6.4%,显著提升了井下巷道的稳定性和支护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刘耀月  温道义 《能源与节能》2024,(4):147-149+177
煤矿井下动压显现强烈,复合顶板的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严重,有冒顶的潜在风险。为解决强动压影响条件下复合顶板巷道的围岩控制问题,以232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支护方案,加强顶板和两帮巷道围岩的支护强度,对复合顶板围岩变形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经现场实践验证,该改进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A矿5302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空巷为工程背景,为实现采面安全高效回采,结合空巷分布位置、支护方式、围岩岩性、采面矿压显现等情况,针对性提出空巷补强加固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锚索+W钢带+架棚补强支护顶板,采用玻璃钢锚杆补强支护巷帮,同时在局部破碎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可显著提升空巷围岩稳定性;综采面调斜、等压可缩小一次揭露空巷范围,确保空巷处于全负压通风范围中,避免揭露空巷期间出现老顶周期来压问题;采用底板贯通方式揭露空巷,避免采煤机截割空巷顶板锚杆、锚索、 W钢带等金属物而导致顶板失稳。工程应用后,采面过空巷期间可保持4.8 m/d的推进速度,期间未出现矿压异常、空巷围岩变形量大等问题,表明现场采用的过空巷技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楠 《能源与节能》2020,(3):161-162
五里堠煤矿1101轨道巷掘进期间受断层的影响,巷道顶板出现冒落现象,导致巷道掘进速度减慢,影响着巷道掘进安全。鉴于此,经过技术研究,决定在过巷道冒落区期间采取“人工假顶+撞楔超前支护”的联合加强支护措施,并对顶板原支护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实际应用可知,采取这种联合加强支护措施,提高了冒落区顶板的稳定性,防止了冒落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以15#煤层黄泥裹碎石顶板作为研究对象,在对15#煤层顶板地质力学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黄山煤业和掌石沟煤业15#煤层顶板黄泥裹碎石特征,采用棚式和锚网支护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护。结果表明:对于顶板破碎巷道,11#矿用工字钢半圆拱形钢棚可以有效解决巷道支护问题;对于顶板相对完整巷道,锚网支护可以很好地控制巷道的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三沟鑫都煤业15号煤层二采区工作面巷道为研究对象,对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进行计算,对支护优化数值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回采巷道支护方案。采用优化的支护方案在A工作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巷道围岩变形及支护体受力监测结果表明,优化的支护方案合理、安全、可靠,有效保障了工作面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何俊 《能源与节能》2020,(5):26-27,63
以华胜煤业3#煤层3103工作面回采顺槽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顺槽围岩支护困难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顺槽围岩采用锚杆锚索加钢带联合支护的方式,对围岩的稳定性控制效果最佳,相关顺槽支护参数对类似矿井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西能源与节能》2014,(10):159-159
正作为沿空留巷的最为关键的是研究支撑隔离带上部顶板的矿压特征,以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强度。研究留巷顶板的矿压特征以确定合理的顺槽初期支护方案和支护参数。沿空巷道顶部要经受矿压分布、掘进动压、回采超前动压外,更严重的是要经受回采后侧矿压的又一次剧变动压后保持稳定性。一般顺槽在经受回采动压后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沿空留巷的最为关键的是研究支撑隔离带上部顶板的矿压特征,以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强度。研究留巷顶板的矿压特征以确定合理的顺槽初期支护方案和支护参数。沿空巷道顶部要经受矿压分布、掘进动压、回采超前动压外,更严重的是要经受回采后侧矿压的又一次剧变动压后保持稳定性。一般顺槽在经受回采动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