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MgSO4废液制备球形花状Mg(OH)2,并评估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合适的制备条件为Mg2+浓度2 mol/L、Mg2+/NH4OH摩尔比1:0.5、温度120℃和时间1h。由超薄片组成的球形花状Mg(OH)2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6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20℃时Mg(OH)2对Ni2+、Cu2+、Zn2+、Pb2+、Fe3+和Co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55、85.84、44.94、485.44、625.00和27.86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是其作用机制。球形花状Mg(OH)2是合格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时心肌线粒体Na+、Ca2+、Mg2+含量、ATPase 活性的变化及油茶皂甙(SQS)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以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 4 mg · kg-1)诱导心肌缺血损伤为模型, 测定Na +、Ca2+、Mg2+含量及ATPase 活性。结果 心肌缺血时线粒体Mg2+含量明显减少, Na+、Ca2+含量显著增多;Na+-K+-ATPase 、Ca2+-Mg2+-ATPase 活性显著下降。SQS(0.2 mg ·kg-1, iv)能显著对抗缺血心肌线粒体Na+、Ca2+、Mg2+含量及Na+-K+-ATPase 、Ca2+-Mg2+-ATPase 活性的上述改变。结论 SQS 具有抗钠钙超载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钠离子(Na+)掺杂的高稳定性Li1-xNaxNi1/3Co1/3Mn1/3O2(NCM-Na)正极材料。首先论证采用低冰镍提取镍作为合成材料镍源的可行性。其次,在化学试剂合成的NCM(Ni,Co,Mn)材料中预先引入最优含量的Na+,占据部分Li+位点,实现具有更低Li+/Ni2+阳离子混排的稳定结构,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a+掺杂量为1%(质量分数)(x=0.01)时,获得的NCM-Na正极材料在1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从76.84%提高至89.21%。特别是在5C大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依然维持在110 mA·h·g-1。这为杂原子掺杂耦合材料化冶金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三元LiNi1/3Co1/...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磁性介孔As(Ⅲ)吸附剂Fe3O4@SiO2@Ce-ZrO2。该核壳结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68.2 m2/g)和快速磁分离性能(5.37 A·m2/kg)。与Fe3O4@SiO2@ZrO2相比,Ce掺杂样品的As(Ⅲ)平衡吸附量提高12%-23%(pH3-11),这主要归因于双金属M—O—As配合物的形成。共存的SO42-和PO43-会削弱As(Ⅲ)的吸附,Ca2+对除As(Ⅲ)有积极作用,而Cl-和NO3-的影响很小。在初始As(Ⅲ)浓度5mg/L、313K和pH中性条件下,As(Ⅲ)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4.52 mg/g。准二级模型对As(Ⅲ)吸附动力学数据的拟合效果良好。此外,吸附...  相似文献   

5.
以TiO_2和LiOH·H_2O为原料,经水热反应、煅烧后得到纳米级别锂吸附剂前驱体Li_2TiO_3。用盐酸将Li~+洗脱后得到纳米级别锂吸附剂H_2TiO_3。通过XRD、SEM、动力学测试等手段考察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吸附剂的结构和洗脱吸附性能的影响,用拟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结果表明:在773K下煅烧2h制备的吸附剂对锂离子吸附容量最高达到36.16mg/g,并且具有极快的洗脱和吸附速率;洗脱5h时,锂洗脱率为98.8%,吸附速率常数达到0.0339g/(mg·h);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方程,锂离子对镁离子的分离因子达到154.17。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从表面到体相的一步整体改性策略,同步合成Nb掺杂和LiNbO3包覆的LiNi0.83Co0.12Mn0.05O2(NCM)正极材料。LiNbO3包覆层可以调控界面并促进锂离子扩散;更强的Nb—O键能有效抑制Li+/Ni2+阳离子混排,提高晶体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缓解Li+脱出/嵌入过程中晶格参数的各向异性变化。结果表明:双修饰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最佳样品NCM-Nb2在2.7~4.3 V之间以1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0.78%,而原始样品容量保持率仅为67.90%;同时,在10C下具有149.1 mA·h/g的更高倍率性能,这些结果突显了一步双修饰策略协同提高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Eu3+掺杂MgAl2O4:Eu3+荧光粉。主要考察粉体的物相结构、形貌、颗粒尺寸及电/磁偶极跃迁强度随Eu3+摩尔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Eu3+不等价取代Mg2+后并未影响基质材料的晶体结构,产物全部为立方相MgAl2O4,但间隙O2?的存在会影响被取代离子Mg2+的配位关。当Eu3+掺入时,其会与溶液中的NH4+共同参与调控样品的形貌和尺寸,以致片状颗粒的厚度减小、不规则程度加剧。基于J-O理论认为,在248 nm紫外和39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Eu3+在MgAl2O4中所处格位的对称性差异是引起电偶极(5D07F2)和磁偶极(5D07F1)跃迁相对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球形锂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悬浮聚合造粒法,以聚苯乙烯和Li_(1.6)Mn_(1.6)O_4粉体为原料制备球形锂离子筛前驱体,经0.5mol/L的HCl解析脱锂,得到球形锂离子筛。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吸附-解析实验结果表明,球形离子筛前驱体在HCl中处理2 h后解析基本完成。球形锂离子筛对Li~+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在含锂溶液中吸附3 h基本达到平衡。升高温度有利于离子筛对Li~+的吸附,在pH 12.57、温度70℃下,离子筛的平衡吸附量为24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动力学二级模型,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球形锂离子筛对盐湖卤水中的锂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性以及良好的循环吸附性能,在卤水中经过10次循环吸附后,吸附量仍有9.2 mg/g,Mn的总溶损率只有1.92%。  相似文献   

9.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硼掺杂石墨烯、空位缺陷石墨烯、空位硼掺杂石墨烯对Co2+离子的吸附作用。通过计算、分析上述不同石墨烯模型吸附Co2+后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量及能带结构的变化,发现本征石墨烯与Co2+虽能发生吸附,但吸附效果差;硼掺杂与空位缺陷使石墨烯与Co2+之间的吸附能增大,并使石墨烯能带产生带隙,显著提高了石墨烯对Co2+的吸附性。吸附后的体系态密度分析表明,三种改性石墨烯均与Co2+的态密度曲线发生明显重叠,表明相互之间发生了化学吸附。其中空位缺陷石墨烯对Co2+的吸附性能最优,其次是空位硼掺杂石墨烯,表明空位缺陷石墨烯和空位硼掺杂石墨烯可作为Co2+的检测和吸附去除材料。  相似文献   

10.
试样经HF-H2SO4处理,在1%H2SO4介质中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锂波长6 70.8 m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当称样量为0.1 g时,经HF-H2SO4处理,样品分解完全,12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8%~2.02%。经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可用于花岗斑岩中锂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少量丁丙诺啡对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麻醉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全麻腹腔镜下行疝气手术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输注丁丙诺啡3.0 μg/k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丁丙诺啡输注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时采血测定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的疼痛与镇静评分,同时对比临床相应指标及躁动分级程度。结果: 相对于T0,对照组T1、T2、T3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TNF-α、皮质醇(Cor)含量升高,CD4+、CD8+、CD4+/CD8+含量降低,研究组T1、T2时血清CRP、TNF-α、Cor含量升高,CD4+、CD8+、CD4+/CD8+含量降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T1、T2、T3时血清CRP、TNF-α、Cor含量较低,CD4+、CD8+、CD4+/CD8+含量较高(P<0.05);相对于T1,对照组T2、T3时镇静评分降低,研究组T2、T3时疼痛与镇静评分降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T2、T3时疼痛与镇静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呛咳反应、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躁动分级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少量丁丙诺啡对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可以降低炎症指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COMSOL仿真平台,建立一维电化学模型,研究放电电流密度、氧气浓度、氧气扩散速率以及Li+扩散系数等因素对电池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放电电流密度从0.05 m A/cm~2增大到0.5 m A/cm~2时,锂空气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由1256.4 m A?h/g下降到139.2 m A?h/g;在放电电流密度为0.1m A/cm~2条件下,外界氧气浓度从4.73mol/m~3增加到18.92 mol/m~3时,电池比容量从371.2 m A?h/g增加到1274.5 m A?h/g,表明提高外部环境的氧气浓度有助于提高电池比容量;氧气扩散速率为电池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当氧气扩散系数从3.5×10-10 m~2/s提高到7×10-9 m~2/s时,电池的容量从373.0 m A?h/g增加到2352.1 m A?h/g;而提高Li+的扩散系数对电池的比容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盐水浸泡实验探讨了0.4,0.9,1.2和1.7 g/m2 4种涂油量对冷轧钢板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NaCl溶液中浸泡4 h时,涂油量为1.7 g/m2的钢板保护效率最高,为52.13%,涂油量为0.4 g/m2的钢板保护效率则最低,只有29.2%;浸泡20 h时,1.2和1.7 g/m2两个涂油量的钢板锈蚀等级能保持B级。EIS和Mott-Schottky数据表明,在同一浸泡时间下,涂油量越大的试样其电荷转移电阻越小,载流子密度越大,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湿法冶金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存在含磷废水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还原酸浸-沉淀-固相再生回收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新方法。区别于传统氧化酸浸,本研究在浸出过程中加入有机还原剂,将铁元素以Fe2+的形式浸出到溶液中;然后,通过控制pH值制备Fe3(PO4)2·8H2O,以此作为再生LiFePO4正极材料的前驱体,避免了后续混锂烧结过程中Fe3+还原不彻底、再生磷酸铁锂纯度低等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条件,Li+和Fe2+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15%和98.10%。利用氨水调控浸出液pH值,沉淀出形貌为一次片状簇拥成团状结构的Fe3(PO4)2·8H2O前驱体;最后,将Fe3(PO4)2·8H2O...  相似文献   

15.
由固相法合成了不同Sb/Mn摩尔比的系列Li-Sb-Mn复合氧化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分别表征了其结构、形貌和锂离子脱出/吸附性能。XRD和SEM分析表明,Li-Sb-Mn复合氧化物随着Sb/Mn摩尔比从0.05提高到1.00,晶型由尖晶石型转变为正交相。Li+脱出/吸附实验表明,不同Sb/Mn配比的复合氧化物都可以作为锂无机吸附剂。其中,酸浸改型后的尖晶石锂锑锰复合氧化物(n(Sb)/n(Mn)=0.05)在含锂溶液中具有较高的锂离子吸附容量,达到33.23mg/g。Sb/Mn摩尔比是决定该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脱Li+/吸Li+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液中铝元素含量高、对稀土后续分离影响大的问题,本研究以3,5-二硝基水杨酸(DNS)作为有机配体,以硅胶作为基体材料,通过化学合成3,5-二硝基水杨酸化学键合硅胶进行吸附除铝研究。结果表明:当3,5-二硝基水杨酸与Al3+的配位比为1:1、溶液pH=3.5、3,5-二硝基水杨酸改性硅胶用量为2g时,溶液中Al3+去除率达90%以上,稀土几乎无损失。采用紫外吸收的方法对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稀土料液中的Al3+通过取代3,5-二硝基水杨酸分子中羟基上的H+与其形成络合物,进而实现稀土与铝的分离。由吸附动力学研究可知,3,5-二硝基水杨酸改性硅胶对Al3+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R2为0.98813。  相似文献   

17.
以水热法自制γ-MnOOH和LiOH?H 2 O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固相反应制备出尖晶石型Li 4 Mn 5 O 12,经酸浸脱锂后得到对Li+具有特殊选择性的MnO 2离子筛。研究该离子筛对Li+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并用XRD、SEM和FT-IR等和Li+选择性吸附研究固相反应工艺对离子筛材料结构、化学组成及离子交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时间对前驱体的生成有较大影响,由400℃煅烧32 h所得的前驱体为纯相Li 4 Mn 5 O 12化合物,经酸浸脱锂后的离子筛仍保持与前驱体相同的尖晶石结构;锰源γ-MnOOH、前驱体Li 4 Mn 5 O 12和离子筛MnO 2均为低维棒状结构形貌;离子筛对锂的吸附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Lagergren方程,饱和吸附容量为40.2 mg/g,并具有较好的Li+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表征.研究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对锂离子的吸附性能,并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H2TiO3对锂离子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在LiOH溶液中对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为39.8 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锆离子原位掺杂的高镍正极LiNi0.92Co0.039Mn0.038Zr0.00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锂配比对高镍正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720℃、烧结时间为18 h、锂配比为1∶1.02时,烧结得到的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30℃、0.1 C的测试条件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4.5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89.9%;其在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氯法拉滨注射液单剂量及多剂量静脉滴注的人体药动学过程。方法: 4例白血病患者单剂量恒速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 52 mg·m-2·d-1 ,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入多剂量给药试验,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及尿液中氯法拉滨的浓度,并采用DAS药动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4例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414±205) μg/L,tmax(3.0±1.4) h,t1/2z(4.4±2.0) h,AUC0-t(2475±659) μg·h·L-1,AUC0-∞(2566±606) μg·h·L-1,CLz(21.2±5.1) L·h-1·m-2,Vz(142±97) L/m2,MRT(0-t) (6.3±2.2) h,Zeta(0.18±0.07) h-1,24 h 平均尿液累积排泄率为(39.53±20.98)%。52 mg·m-2·d-1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连续给药5 d,第5日达稳态,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581±126) μg/L,tmax(2.0±0.8) h,t1/2z(6.4±3.1) h,AUC0-t(2451±349) μg·h·L-1,AUC0-∞(2603±409) μg·h·L-1,CLz(20.4±3.7) L·h-1·m-2,Vz(187±80) L/m,Zeta(0.13±0.05) h-1,MRT(0-t) (5.1±1.8) h,Css(102.14±14.53) μg/L,蓄积因子R(1.04±0.28),血药浓度波动度DF(576.26±226.89)%。结论: 氯法拉滨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