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年建成的城市广场常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缺少对广场空间使用者的考虑.情感作为人类的共同特征之一,能够有效地沟通设计者、空间和使用者,是广场空间人性化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情感空间的定义入手,探讨广场空间的情感与塑造方式,并以重庆市人民广场为例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空间环境使用者的需要是设计研究的目的.使用后评价是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依据.基于使用后评价理论,以校园空间环境的使用者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400名学生对老校区空间环境的评价.运用实地调研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将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建立校园空间环境评价分析模型,获得该校区空间环境重塑的首要解决因子,为老校区空间环境的重塑及投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昆 《江西建材》2014,(6):22-22
在室内设计中,一切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心理学,做到为使用者设计,让使用者适用,并且符合其要求,才能将人性化空间打造出来。本文将通过人性化空间设计原则以及其创造来展现室内设计中的人性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图书馆使用者需求的不断改变,大多已老旧的图书馆亟待更新,使用者空间的再设计给这一现象提供了突破口。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自习空间为例,以层次分析法为指导,在权重设置时,不依靠单个的专家,创新采用通过多位使用者打分计算确定权重的方法,并运用kendal’W及CI/RI法对打分的结果进行了得分差异性、排序一致性的检验,结论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使用后评价问卷采用使用者选择自己最常使用的自习空间进行评价的结构形式,在问卷回收后计算得到各个空间的综合满意度,结果显示功能、形式多样化的自习空间3满意度最高,并首次采用CI/RI法对问卷打分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在对权重及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后,文章得出了提升空间丰富性、提供私密性、控制座椅距离、增加研讨空间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建筑或户外空间进行评价,适用于公共空间、公园绿地等方面的评估。使用后评价(POE)能以老年人的视角评估慢行空间及设施的使用情况,并为其适老化更新提供相关依据。文章以POE为主要研究理论,结合使用者行为观察法、半结构访谈法、场地考察法对居住区慢行空间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了适老化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启用大空间替代性护理设施,是城市应对由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灾害性事件导致的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有效手段。基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替代性护理设施精细化、人性化发展的趋势,对其空间环境的优化研究有待展开。本文以使用者视觉感知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层次分析、满意度评价等方法,探究利于使用者心理状态恢复的大空间替代性护理设施,以指导未来的替代性护理设施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7.
景观小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兼具精神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景观因素,因此受到使用者的广泛青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景观小品的调研,介绍了现今流行的景观小品设计方法与手段,总结了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策略,为提升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以及为人们更舒适愉快地使用景观小品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校园开放空间POE研究——以北京大学静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状况评价(POE)是系统描述和评价建成环境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空间、环境的使用效能和利用方式,并为规划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在校园建设过程中,POE研究可以被视为灵活、交互式的反馈过程,它使得未来的校园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以北京大学静园区域户外开放空间为例,从动态交通、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活动规律两方面对场地进行系统的POE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策略与建议,为“以人为本”的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者为主体,以使用后评价理论为基础,将质化评价方法和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实例分析评价得到影响校园外部空间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各量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该评价的相关反馈信息作为校园环境空间进一步重塑设计及投资建设的依据,获得一种完善校园环境空间的理论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居住小区交往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最适合交往活动的空间,是居民频繁使用的场所。它的塑造受居民行为模式的制约,同时与居民的心理需求,设计者,使用者也存在一定互动关系。文章通过对居住小区交往空间与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分析,提出使两者能够和谐发展的互动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公共空间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其中,广场又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主要节点,它是人群交往活动在城市中发生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城市的"客厅"。使用状况评价(POE)是系统描述和评价建成环境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本文以楚雄市桃源湖广场为例,从城市广场人性化使用状况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系统POE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依据,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网络化地下空间对于缓解城市人口、资源及环境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制于周边建(构)筑物、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影响,地下空间在空间网络构建、艺术处理手法赋予方面具有先天不足,特别是由于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的天然隔绝,易产生压抑和封闭的感觉,导致使用者情感上浮现“陌生”和“趋离”的倾向。因此,地下空间建设需具有人性化特点和场所精神的设计理念,赋予地下空间使用者于“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综合性开发和科学合理规划,来提升地下空间建设及使用品质。本文以构建高品质地下空间为目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从人为感知出发,围绕人对“安全、高效、舒适、绿色”等四方面的需求与体验,提出以人为本的地下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提炼网络地下空间品质优化规划设计要素,为实现地下空间规划品质由质化评价向量化评价过渡及后续的地下空间开发的品质优化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青  刘磊  张方 《山西建筑》2007,33(33):43-44
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了概述,详细地介绍了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研究了建筑外部空间构成要素与外部空间环境的关系,以创造出良好的人性化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真正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5)
文章以大连大学为例,应用环境行为学、城市设计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对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设施和旁支路径进行分析,寻找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还提出今后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环境行为特征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使用者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发展模式的新型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以提升大学校园环境品质,为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学习与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15.
运用建筑使用后评估(POE)的方法对福建省某高校教学楼中庭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及评估研究。将中庭空间的调研分为客观因素及使用者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最后总结了后期需要在美学、使用者的人体尺度、行为需求以及管理方面实施改造计划。  相似文献   

16.
王建武 《中国园林》2007,23(5):77-82
使用状况评价(POE)是系统描述和评价建成环境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它关注空间和环境的使用效能和利用方式,并为规划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正处于高校校园建设高峰时期,POE研究可以被视为灵活、交互式的设计反馈过程,它使得未来的校园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以北京大学为例,从户外公共空间行为活动、动态交通、绿地使用适宜性等几方面对校园环境进行POE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改造策略与建议,为创造充满活力、“以人为本”的校园开放空间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提出城市零散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对构成城市零散空间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界定,以昆明市零散空间为例,从其所处环境、要素、主要用途和使用者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从而营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8.
商林艳 《山西建筑》2007,33(29):51-52
针对打造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性,以赣州南门文化广场西园为例,通过对其开放空间设计进行的分析,探讨了打造人性化城市开放空间的评价标准和设计手法,从而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办公建筑空间改造往往基于功能和效果层面,试图突破瓶颈需要提出新的目标;对空间环境非均质性的解读,会带来使用者、空间环境、设备系统三者关系的反思。以建立使用者主客观参数和空间环境参数在时空维度的耦合为基础、以数字模拟为手段、以时空单位统一为前提的基于精细化和人性化目标的办公建筑空间改造新思路,并研究办公空间分类法,提出归属型空间、聚集型空间、变感型空间、偶用型空间和通行型空间5种类型,建立以使用者行为特征为基础的空间研究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安徽建筑》2019,(10):125-128
地铁站域是人流集聚的场所,公共空间景观的人性化非常重要。以上海静安寺地铁站域为例,采用AHP-FCE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分析,针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调查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为未来提高城市地铁站域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