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可以从地震数据直接估算出叠加速度,而不必求助于目前流行的多速度叠加和其它研究方法。直接从地震数据中估测速度的步骤是:(1)首先用零偏移距上时间和速度的初始估算值对资料做正常时差校正(在一个数据时窗上针对某一特定的共中心点道集);(2)在使用不同的加权函数后,在偏移距上对数据求和,得出二次叠加;(3)将二次叠加数据互相关;(4)把时间延迟转换成速度和时间校正值。迭代处理直到收敛为止。 ARAMVEL算法(美国专利号:4,813,027)被认为是交互式连续速度分析的最理想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懂,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都表明,它在确定速度方面比常规的速度扫描方法更为精确。其特点是收敛速度快,只需一二次迭代即可实现。由于这种方法最初只需要近似信息,所以很稳妥。实际资料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处理横向速度变化大的地区资料时廉价地提供所需的详细的速度控制,此外还能提供用于复杂的层速度和深度反演的地震波旅行时信息。  相似文献   

2.
叠加速度可直接由地震资料估算,而不依赖于多速度叠加和许多近代常规程序中包含的研究技术。估算步骤包括:(1)用零炮检距时间和速度的初始估计值对地震资料(一个给定的共中点道集时窗内)进行动校正;(2)对全部炮检距应用两个不同的加权函数并相加求和获得两个叠加结果;(3)将两个叠加结果互相关;(4)将时移转换成速度和时间校正值,对上述过程迭代地进行直到收敛为止。这种方法称为ARAMVEL(美国专利号481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ARAMVEL算法直接从地震数据估算出叠加速度,其计算步骤是:(1)用初始速度值和t0时间在一个小时窗内作NMO;(2)使用不同的加权函数在炮检距上对数据求得,得出两个叠加道;(3)将这两个叠加道互相关求时差;(4)利用求得的时间差求出速度校正值,迭代计算直至时差小于某一门槛值为止。理论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即使初始速度偏差很大,也能得到真实的地下速度;而对于有多次波和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以从地震资料直接估算出叠加速度,而不必借助于目前流行的多速度叠加法和其它研究方法。直接估算法的步骤为:(1)用零偏移距上的时间和速  相似文献   

5.
温西南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层倾角较大时,反射点偏离较大,动校正叠加得到一个零炮检距剖面的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叠后时间偏移很难获得较理想的偏移归位效果。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从理论上取消了输入数据为零炮检距数据的假设,避免了动校正叠加所产生的畸变,是复杂地区地震数据成像较理想的方法。通过近两年的开发和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温西南地区,该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叠后时间偏移是在时问叠加剖面上进行的。当地下构造较复杂时,反射时距曲线不再是双曲线,时间叠加处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叠前深度偏移通过直接对叠前数据进行偏移而避免了时间叠加处理过程,而且它能有效地控制横向速度变化,因而它能提供比叠后时间偏移更好的成像效果。通过运用GeoDepth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对江汉探区的盐丘、逆掩断层、陡倾角构造的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例效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8.
分偏移距动校正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红  李强 《石油物探》2007,46(2):107-111,125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对资料品质的影响很大。由于动校正速度是随偏移距变化而变化的,而常规速度分析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动校正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成像效果。分偏移距动校方法是在不同偏移距上采用不同的速度进行动校正。但由于是在不同偏移距组上分别独立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因此不能将不同偏移距组的同一反射同相轴校正到同一to层位上。这样就需要进行繁琐的后续处理,而且还会降低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为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即固定to在不同的分偏移距段进行速度扫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问题采用平滑处理解决。理论模型分析表明,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动校正效果得到了一定提高,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处理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间域成像和叠后偏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时间域成像技术和叠前偏移方法,CRS(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共反射面元)叠加便是其中的一种。CRS叠加是一种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ZO)剖面而不依赖于速度信息的叠加方法。二维和三维CRS叠加不仅能够改进模拟ZO剖面,提高深层的信噪比,而且给出了可用于反演速度场的多参数剖面。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起伏地表的CRS叠加不需要先对原始数据做静校正,而且得到叠加结果后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基准面重建。另外,利用CRS得出的出射角及波前曲率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偏移速度建模,这也是今后CRS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四阶速度分析与动校正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常规速度分析一般忽略计算公式中的四次项,因此,对于较大偏移距的资料就存在校正时差的问题,其速度分析误差影响了资料的叠加质量。文章讨论了四阶速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将常规速度分析和四阶速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远偏移距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问题。并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北海Valhall/Hod地区的一条2D地震测线上试验了叠前时间偏移对孔隙度估算的影响。白垩纪白垩剖面中孔隙度的估算分两步。首先,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反演估算出P波和S波的速度及密度。再通过从岩心栓分析得到的岩石物性资料建立起这些参数与孔隙度的联系。孔隙度既可用未偏移的又可用叠前偏移地震资料来估算。对偏移数据集来说,可采用的是标准的叠前基尔霍夫时间偏移,再加上简单的角度和振幅校正。与现代高费用的真振幅偏移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既快速又实用。试验测线构造相当简单,最大倾角为5°;但取决于偏移是在反演前还是反演后进行,结果却明显不同。估算的孔隙度的最大误差约为10%(约为相对变化的50%)。从未偏移的数据中估算出的高孔隙度带没有出现在用偏移后的数据估算的孔隙度剖面上。  相似文献   

12.
分偏移距动校正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鑫  陈新荣 《石油物探》2003,42(2):212-214
动校正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的动校正方法一般都忽略了偏移距对动校正速度的影响 ,致使动校正结果不尽如人意 ;同时也影响了静校正的结果 ,使动、静校正后的地震道集内还存在着动、静态时移 ,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偏移成像。分偏移距动校正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偏移距对速度响应的差异 ,计算并消除这种差异所造成的CMP道集内的剩余时差 ,使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提高反射地震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偏移成像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在地震偏移成像广义空间分辨率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分辨力理论实现反动校正拉伸方法来实现高分辨率水平叠加和实现最佳分辨率地震成像。文章以共中心点道集中各地震道分辨率随炮检距增大而降低为理论依据,说明动校正拉伸的形成原因,并且根据广义分辨率公式导出了非零炮检距各地震道相对于零炮检距地震道的拉伸因子。利用这个拉伸因子可将动校正后的拉伸波形校正为等价的零炮检距地震道的子波,与常规的水平叠加相比,拉伸校正后CMP道集的叠加剖面分辨率明显提高。文章从偏移成像分辨率理论出发提出了根据反射波的地质参数选取偏移孔径的条件,并通过数值试算证明了实现高分辨率最佳成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品质因子Q的准确估计是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处理及AVO分析的关键环节,通常从垂直地震数据或叠后地面地震数据中估算出品质因子Q的值,然后再进行衰减补偿。采用一种新的从共中心点道集中估算品质因子Q的方法,该方法由沿着偏移距和垂直时间方向的因子值和地震数据峰值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由此用剥层法估算层品质因子。由估算出的层品质因子值对实际资料进行衰减补偿,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Fowler常速叠加DMO理论,根据给定的速度将共中心点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动校正(NMO)和共中心点(CMP)叠加,然后通过在频率波数域的速度变换实现DMO处理,获得常速叠加DMO结果,这是一种速度估算。最后在常速叠加DMO数据体的速度道集上制作速度谱,将这种速度估算以能量谱的形式显示出来,以获得精确的均方根速度。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野外数据的三维AVO偏移/反演吴官生科苑新蕾三维们移/反演可应用于债问速度变化区的地层倾斜区域,而常规的AVO(振幅-炮检距关系)分析无效.这在一维、二维和三维情况下,对合成的现场资料均得到了正成的验证.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速度分析法估算深度模型的层速度.在每个目标网拍上.通过估算的模型.应用保担三维餐前共抱点基尔霍夫深度们移,对野外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反射系数和反射角度,将其作为炮检距的函数.在们移共深度点域中,应用残余时基修正局部速度模型误差,并通过根幅与角度反演,得到一些地震属性信息,如…  相似文献   

17.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 ,使用叠前数据建立了层析成像速度场、层析成像 +井约束校正速度场 2种速度场 ,并用这 2种速度场对同一叠加数据体进行了叠后深度偏移处理 ,分析了 2种偏移结果的差异。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成像最佳层速度与测井获得的地层速度是有区别的 ,所以可在最佳成像后用井速度对叠后深偏的数据进行一次校正 ,以便使地震数据和井数据吻合。同时比较了试验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CRP道集的叠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弹性参数反演提供精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在叠前时间偏移的CRP道集(共反射点道集)上,首先对 数据体进行可行性评价,然后对资料做进一步补救性校正和剩余补偿处理,采用高密度速度分析技术,重新拾取 均方根速度,重新进行动校正处理,从而实现了CRP道集无时差叠加。  相似文献   

19.
遵循反射地震数据叠前偏移可分步描述的思想,即动校正+叠加+叠后偏移,根据叠前观测波场、零炮检距波场和叠前时间偏移波场之间的坐标位置关系,通过波场变换实现了偏移到零炮检距地震剖面和叠前时间偏移。计算实现简单,只是空间方向的Fourier正反变换与时间方向的积分,并且偏移到零炮检距地震剖面与叠前时间偏移计算量基本相当,计算没有任何关于小炮检距近似或小反射倾角近似假设。最后讨论了这种方法在研究保幅成像、地震道插值等方面的应用可能以及处理实际地震数据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零速度层是Higginbotham等人(1985)为提高有限差分深度偏移的最大倾角成像能力而引入的,Beasley和Lynn(1992)也采用了这一思想,并利用有限差分深度偏移来改善从地形起伏地区采集的地震数据的成像效果,Beasley和Lynn的这一应用,使常规处理方法得到很大的改进,常规处理方法是将地震数据从采集面时移动水平基准面,然后再在地表之上用近地表速度,地表之下用地震速度的最佳估计值进行偏移, 处理过程通常都会在剖面浅层产生偏移过量现象,为消除这一现象,在进行偏移时常常降低偏速度,使用零速度层,即将基准面与地形之间层的移速度分量置为零,就克服了需要调整偏移速度这一问题,在偏移中,零速度层的作用就是将数据时移到水平基准面上以消除高程静校正,只有当数据速度层被偏移到接收地表面,才开始进行常规意义上的偏移,能量从一个地震道移向另一个地震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