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声波团聚效果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引言我国是燃煤大国,每年燃煤产生的一次和二次颗粒物数量巨大。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不仅降低了大气的能见度,影响环境和气候,而且危害人体健康,使致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可吸入颗粒物(<10μm)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尤其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PM2.  相似文献   

2.
燃烧超细颗粒声波团聚的谱分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要介绍声波团聚超细颗粒物的动力学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区域算法求解超细颗粒声波团聚的动力学方程(GDE),数值模拟了声波团聚前后的超细颗粒的谱分布变化,并同相关实验数据和数值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区域算法结果和实验数据以及数值解之间吻合较好,并且利用该算法研究了颗粒质量浓度、声波频率和声波强度对超细颗粒团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质量浓度和声强的增加均有利于颗粒的团聚,而声波频率则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3.
赵天昊 《节能》2020,39(6):71-72
针对城市高楼建筑废弃物的粉尘污染,设计了一款基于声波团聚效应的破碎机除尘装置。该破碎机除尘装置主要由喷雾加湿、声波团聚以及滤芯过滤等组成,可解决现有除尘装置无法针对微小颗粒的问题。该装置可从源头处减少粉尘污染,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4.
声波团聚技术是细颗粒物排放控制领域极具潜力的预处理方法.为提高团聚效率,提出了变频声波团聚的新方法.以热雾机产生的超细液滴气溶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定频与变频声波的团聚实验并比较两种条件下的团聚效率.此外,还实验研究了变频声波各种参数对团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为10 W声功率、30 s团聚时间的情况下,6 k...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区域算法的声波团聚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区域算法对燃煤飞灰声波团聚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克服传统区域算法精度低、气溶胶总颗粒体积不易守恒等缺点.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上能够较好地符合实验值,仅在粒径较大时由于大颗粒的重力沉降使数值模拟计算值略高于实验值.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频率对声波团聚的影响很大.对于燃煤飞灰气溶胶,最佳团聚频率为1 400 Hz左右.随着气溶胶停留时间的增加和声压级的增强,燃煤飞灰声波团聚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6.
声波团聚脱除柴油机尾气中超细颗粒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低频率高强度声场试验装置,进行了脱除柴油机尾气中超细颗粒物的试验研究.由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实时在线测量烟气中颗粒浓度在声波作用前后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声场强度、停留时间和颗粒数目浓度对细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声场对柴油机尾气中的超细颗粒具有较高的团聚清除效果,提高声场强度、适当延长停留时间和增大初始颗粒数目浓度均有利于颗粒物的声波团聚脱除.当声波频率为1 kHz、团聚窜内声场强度达到161.5 dB时,0.023~10 μm粒径的颗粒数目浓度可减少55.7%.试验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声波场是一种控制柴油机尾气中超细颗粒排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燃料燃烧过程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来源及一次颗粒物的生成途径进行分析,相应提出了控制燃煤过程可吸入颗粒物的燃烧前控制、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控制。燃烧前控制包括了煤种选择和煤粒加工;燃烧中控制措施有调整燃烧工况和使用添加剂;燃烧后控制是通过使细颗粒物凝并、团聚为较大颗粒物后再利用除尘设备加以脱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煤飞灰微粒在声场中团聚实验研究研究的观测发现,团聚后的煤飞灰粒子并非为球形或近似为球形,因其特殊的形状,将其简化为当量球形来处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运用分形和分维理论对前人的团聚模型作了修正,用修正后的模型对煤飞灰微粒团聚作预测,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催化燃烧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凌燕  蔡烈奎  汪军平  王华 《节能》2010,29(2):22-25
介绍催化燃烧的实质和特点,论述催化燃烧技术在汽车尾气处理、提高锅炉燃煤效率、提高铁矿烧结质量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炉管烧焦过程中应用的前景。催化燃烧技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环境友好的过程,加快和扩展催化燃烧研究的领域,对生产进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分形理论处理煤飞灰微粒在声场中的团聚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飞灰微粒在声场中团聚实验研究的观测发现,团聚后的煤飞灰粒子并非为球形或近似为球形,因其特殊的形状,将其简化为当量球形来处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运用分形和分维理论对前人的团聚模型作了修正,用修正后的模型对煤飞灰微粒团聚作预测,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12.
在滴管炉(DTF)上对4种典型煤种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了煤种、粒径、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燃煤PM10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烟煤PM10排放量整体较小,烟煤PM1+排放量大,2种褐煤PM1-排放量较大,但PM1+排放量趋势不一致;粒径的影响因煤阶不同而差别较大,随粒径增大,烟煤的PM10排放量增大,而高阶褐煤的PM10排放量先增大后减小,低阶褐煤的PM10排放量变化不大;当最高燃烧温度高于灰熔融温度时,PM10排放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在高温区停留时间的延长,PM10颗粒物有小颗粒向大颗粒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甲醇的特点及作为代用燃料的优势,详细综述了甲醇作为发动机燃料的各种燃用方式的研究进展,并对甲醇燃料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燃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后对NOx排放的要求更加严格,采用以下两种措施望达到法规要求。一种是使用NOx后处理器,另一种是改变柴油机扩散燃烧过程。本文介绍了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的新近展,包括均匀充量压缩燃烧(HCCI)、可控自燃(CAI)、预混合稀气燃烧(PREDIC)的调谐动力(MK)等燃烧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后对NOx排放的要求更加严格,采用以下两种措施有望达到法规要求.一种是使用NOx后处理器,另一种是改变柴油机扩散燃烧过程.本文介绍了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的新近展情况,包括均匀充量压缩燃烧(HCCI)、可控自燃(CAI)、预混合稀气燃烧(PREDIC)和调谐动力(MK)等燃烧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燃烧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大规模高效洁净利用生物质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目前生物质能的各种利用转化途径中最成熟、最简便可行的方式之一,从物质的燃烧特性出发,分析了目前生物质各种常规特性测试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国内外各种生物质燃烧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并对生物质燃烧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生物质燃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装置从飞灰样品中分离出PM2.5和PM2.5-10灰样,利用GC-MS检测出其中USEPA建议优先检测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分数,分析了这些多环芳烃在PM2.5和PM2.5-10中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PM2.5中PAHs的平均质量分数约为PM2.5-10中的1.86倍;PM2.5中三环、四环PAHs占主要部分,PM2.5和PM2.5-10中六环PAHs质量分数均较小;PM2.5和PM2.5-10对不同PAHs的吸附能力不同,PM2.5对二环、三环、四环PAHs的吸附能力强于PM2.5-10,而对五环、六环PAHs的吸附能力相对偏弱.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沈阳市采暖期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对2015年采暖期大气中PM_(2.5)和PM_(10)采样,利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分析软件分析了两种粒径的颗粒物在采暖期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所占比例关系。结果表明,PM_(10)质量浓度范围为90.46~400.8μg/m~3,平均值是230.53μg/m~3,超标率为75.14%。PM_(2.5)的浓度范围为80.34~260.13μg/m~3,平均值是157.63μg/m~3,超标率89.56%。PM_(2.5)/PM_(10)在30.50%~98.09%之间,平均值为68.28%。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对颗粒物电镜下的观察分析,发现采暖期大气主要污染源是煤燃烧烟气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