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对香薷草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23种和1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17%和97.72%,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岩生香薷花茎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结合正构烷烃保留指数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55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峰面积相对百分比≥0.1%的29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8.641%。分析结果表明,该挥发油主要包括醇类、萜类、脂肪族化合物及少量的醛类成分等。同时对该挥发油的功效能力进行测试,包括体外抗氧化及抗菌性,结果显示该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效果,为岩生香薷挥发油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和栽培千里香植物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千里香的枝叶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野生与栽培千里香挥发油的得油率均约为0.1%(质量分数),在两者中共鉴定出了36个化合物,它们的峰面积之和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88%以上。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榄香烯、石竹烯、橙花叔醇、榄香醇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千里香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来源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此结果可为千里香的选育种植与合理使用,以及新精油品种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细风轮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风轮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细风轮菜挥发油中鉴定出3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7.60%。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细风轮菜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是反-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1.81%)、1-辛烯-3-醇(16.99%)、顺-3-己烯醇(9.80%)、丙二醇(6.19%)、石竹烯(6.18%)。  相似文献   

5.
蒋小华  谢运昌  李娟  宁德生 《精细化工》2012,29(4):326-329,35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得到新鲜和干燥红丝线叶挥发油,并结合GC-MS对所得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8.81%,主要成分是反式植醇(43.29%)、橙花叔醇(7.07%)、石竹烯(4.91%)、亚麻酸甲酯(3.81%)和植酮(3.74%)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23%,反式植醇(33.50%)、橙花叔醇(7.75%)、石竹烯(5.14%)、1-辛烯-3-醇(7.20%)、植酮(4.45%)和樟脑(4.07%)等为主要成分。两者的共有成分有23种,其他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蓝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醚为溶剂提取云南产蓝桉干叶的挥发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得到57种组分,确定了其中54个化合物的结构,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68.61%),α-蒎烯(10.24%),别香橙烯(5.27%),乙酸松油酯(4.05%),香橙烯(1.45%),(-)-蓝桉醇(1.26%),α-松油醇(1.02%)等。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9.69%。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尖尾枫植物枝叶和花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分析比较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尖尾枫的新鲜叶、花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尖尾枫叶和尖尾枫花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4.51%和2.79%。从尖尾枫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个化合物,峰面积之和占挥发油总馏出峰面积的76.24%;从尖尾枫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0个化合物,峰面积之和占挥发油总馏出峰面积的85.25%。尖尾枫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α-红没药醇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叶和花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尖尾枫资源以及开发新品种精油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黔南产石楠藤茎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挥发油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分离出色谱峰有64个,鉴定出化学成分45种,这些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57%。含量较高的为β-桉叶油醇(11.12%)、2,5,9-三甲基环十一烷基-4,8-二烯酮(9.54%)和6-芹子烯-4醇(6.97%)。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假鹰爪果实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假鹰爪果实挥发油得油率大约为0.1%,从其中共鉴定出了47个化合物,它们的峰面积之和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9%。假鹰爪果实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石竹烯、吉马烯、甘香烯等萜烯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假鹰爪果实的合理应用以及新精油品种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鹅不食草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个色谱峰定性,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鹅不食草挥发油中共检测到66个色谱峰,占挥发油总量的95.106%,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668%。鹅不食草挥发油主要的成分为反式乙酸菊稀酯(41.361%)、10-acetoxy-8,9-epoxythymol isobutyrate(5.422%)、百里酚(3.389%)、3-异丙基-4-甲基-3-戊烯-1-炔(2.644%)、(-)-环氧石竹烯(2.509%)、(1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甲醇乙酸酯(2.613%)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4种不同产地花椒样品挥发油组分及各组分相对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并对这些组分进行香气特征描述。从4种花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8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9种,共有成分峰面积之和分别占金阳青花椒、云南青花椒、茂汶椒和武都椒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2.21%、93.66%、66.31%和72.50%,且各个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差异很大。两种红花椒特有成分为12种,这些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和香气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花椒的整体香气走向。  相似文献   

12.
章家立  金星  汪洪武 《精细化工》2012,29(3):254-257
为比较款冬花与紫菀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分别对药对款冬花-紫菀及单味药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结合GC-MS-计算机检索技术对所得样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药对款冬花-紫菀、款冬花和紫菀挥发油分别鉴定了37、31和32个色谱峰,各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48%、88.47%和91.61%。药对产生4种新的化合物,而且它们共有成分配伍前后含量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3.
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南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鉴定了24个峰中的1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5%.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梅州金柚皮植物资源提供依据。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梅州金柚柚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梅州金柚皮挥发油中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9.81%,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95.82%)、β-月桂烯(2.27%)、α-蒎烯(0.71%)、圆柚酮(0.62%),这4种成分占到总成分的99.42%。梅州金柚皮具有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干燥根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了分析测定,分别鉴定出43种和18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4.55%和79.69%,其中共有组分为11种。白花丹参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为蛇麻烷(27.78%)、合铁锈醇(26.13%)和1R-[1.α(R*),4a,8aα]-α-乙烯基十氢-α,5,5,8a-四甲基-2-亚甲基,1-萘丙醇(17.37%),而紫花丹参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为合铁锈醇(44.39%)和7-异丙基-1,1,4a-三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内酯(23.41%)。实验表明,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药对厚朴-麻黄及单味药麻黄和厚朴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结合GC-MS对所得样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麻黄-厚朴、麻黄和厚朴挥发油分别鉴定出44、38和39个色谱峰,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8.42%、99.07%和99.21%。药对麻黄-厚朴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有28种来自厚朴,25种来自麻黄,新产生了6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侧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固相微萃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贵州产侧柏叶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2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6.60%。其主要成分是白菖油萜(12.07%),α-紫惠槐烯(10.89%),1S,顺-去氢白菖烯(8.90%),α-雪松醇(7.32%),表-双环倍半水芹烯(5.92%),反-石竹烯(5.23%),α-古芸烯(4.43%),γ-依兰油烯(3.14%),别罗勒烯(3.10%),α-姜黄烯(2.69%),(-)-α-古芸烯(2.05%)等。  相似文献   

18.
汪洪武  刘艳清  韦寿莲  严子军 《精细化工》2011,28(6):544-547,57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提取和超声波萃取紫苏籽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3种方法分别从紫苏籽所得挥发油中鉴定出33、31及29种化合物,各占总峰面积的97.16%、97.38%及96.6%。不同方法所得紫苏籽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是正十六酸、(Z,Z,Z)-9,12,15-十八三烯-1-醇和戊基-2-呋喃基酮。  相似文献   

19.
分析茅苍术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从而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共分辨出52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50个组分,其含量占茅苍术挥发油总量的97.4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其相对含量达29.22%,其次还有2,3-二氢-7-甲氧基-4-甲基-1H-1,5-苯并二氮卓-2-酮(3.72%)、甘香烯(3.64%)、丁子香烯(3.60%)、β-丁子香烯(3.54%)、6S-2,3,8,8-四甲基-三环[5.2.2.0(1,6)]十一(2)烯(3.37%)、雅槛蓝树油烯(2.63%)等,它们占总挥发油的49.72%,而其它43个组分只占47.72%。结合使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比单独使用GC-MS法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茅苍术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花挥发油,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红花挥发油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红花对照药材挥发油和3批次红花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图中,有18个共有峰;气相色谱-质谱分离出26个化合物,鉴定了20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醛酮类、烷烃类、醇和烯萜类等,其中的7种特征成分共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8.83%~80.09%,其中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16.29%~16.40%。红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红外光谱法能准确地鉴别红花,气相色谱-质谱能以特征成分为指标精确地控制红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