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培养"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提出竞赛驱动的学、赛、研递进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载体,结合教师科研,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借鉴企业基地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打造智慧型企业需要智慧型人才作支撑。如何提升学习力?如何构建知识库?如何控制好我们的行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结起来就是智慧型人才的养成之道。要培育出我们的智慧特质,使得生命熵在有序的值范围之内,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从事电力工作的同仁们很多参加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的活动。现在我们提出创建智慧型企业、智慧型能源和智慧型城市,首先就需要培养出一大批智慧型人才作支撑。那么,什么是智慧型人才?智慧型人才的特质是什么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3.
<正>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能够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又好又快培育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传统的学徒制是点对点、离散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不能满足新时期现代企业及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新型学徒制则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共培共育批量技能人才的模式,以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4.
<正>一手"抓源头"一手"通渠道"通过实施"团建+培训"新员工教育模式和青年员工评价机制两项创新举措,国网河北电力形成了促进青年员工培养和评价选拔的有利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了青年员工在企业建设中的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从而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三型两网"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制约了企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文章试研究介于"企业内训"和"院校培养"之间,且不同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办学"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企业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行性及运营管理模式,为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人才是企业应对竞争、加快发展的根本。新时代下,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创造突飞猛进,人才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央企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电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与之对应,发电企业的人才竞争亦日趋激烈。近年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能源集团"的发展愿景,重点打造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专家型专业技术人才、工匠型生产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推进员工素  相似文献   

7.
正人才是企业的立根之本,新员工是企业的活水之源。如何创新"新员工培养"工作,全面激发员工动力和活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国网随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随州公司")创新员工培养模式,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以新入职员工为起点,以三年为培养周期,围绕重点主营专业,制定五个培养方案,提出九大考核维度,完善四项管控机制,启动"雏鹰计划"新员工培养"3594"工程,探索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成长成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遵循清晰规划、创新突破的原则,以全生命管理周期为理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青年人才为目标,构建青年成长“金字塔”培养模式。青年人才对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有效地提升青年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构建科学、系统、可持续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通过构建青年人才“金字塔”培养模式,能够促进青年人才的全面发展,并满足企业不同层次、领域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特色教育目标的体现,高职院校汽车类相关专业应以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采取改革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制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和实施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具有高职特色教育的改革措施,真正实现高职的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教学环节,培养企业急需、适用的汽车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以“人才高地”战略要求为引领,以服务企业发展和高知型人才成长为主线,以绘制3阶培养路径、制定N种培养举措为整体思路,形成了高知型人才“3+N”进阶式培养模式。高知型人才作为高端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实施创新战略、深化重点领域研究、着力解决制约公司和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高知型人才群体普遍存在着自身素质的双重性,主要表现为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加快建设与"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要求相匹配的员工队伍,国网郑州供电公司持续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将青年员工培养与岗位职责、生产需求、企业发展以及员工职业生涯相结合,制定"2+2+3"青年员工进阶式培养模式,构建"分层级、分类别、差异化"的培养体系,大力实施青年员工年度梯次岗位成长计划。为建设一流能源互联网现代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电网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人才队伍的质量。根据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本文以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基于“六维”模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山西省电力公司的实践,阐释了该模式的实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活动已经进行了5年,五年来,已有来自26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1500多家企业参与了"寻找蜜蜂型企业"的活动,其中142家成功入选成为"金蜜蜂企业",110多家成为"金蜜蜂入围企业"金蜜蜂榜所倡导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要企业学习蜜蜂的勤劳,是要企业学习蜜蜂奉献精神,还是要企业学习蜜蜂的团队精神?可以说这些都不是金蜜蜂榜所要倡导的东西,那么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蜜蜂值得企业学习什么呢?是蜜蜂的可持续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国网泰安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泰安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山东电力"金种子"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秉承将青年员工培养与岗位标准相结合、与生产需求相结合、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员工职业生涯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青年员工培养办法,形成"334"青年员工进阶式"锻金"培养模式,构建起"分类、分层、差异化"的培养体系,实施青年员工年度梯次岗位成长计划,培训工作由"补缺型"向"挖潜型"转变,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精英式"青年员工队伍,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吸引、用好优秀人才?一直以来,公司非常重视对各类人才的  相似文献   

16.
科技型企业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教育背景下,企业求贤若渴,难以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文研究探讨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和内容,这种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使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了服务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又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8?20日,2017?2018年度领军人才家电行业高级研修班第四期课程,以"面向智能家电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工程"为主题,在成都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培训。通过"提升质量效益"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当前努力进行供给侧改革、实施"增品种、升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的家电企业所迫切需要的。通过两位可靠性专家邵家骏、韩俊仙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从整体和全局角度思考核电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模式是符合核电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基于华北电力大学与企业"订单+联合"核电人才培养模式,论述了校企联合培养核电人才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及业绩,提出了对联合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结合电力行业和供用电技术的发展变化,我们希望通过企业调研和积极的探索了解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专业内涵、人才服务的社会行业、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建议.以便对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建立职业岗位群,确定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定"面向社会、立足岗位;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技术岗位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为解决专家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提升专家人才的能力素质,发挥他们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对专家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将专家人才培养的模式聚焦于评价后的针对性培养,建立了"244"专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大力提升专家人才的岗位履职能力,增强了专业成果成就,为公司实现"两个先进"提供有力支撑。专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