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颜海龙  喻建平  胡强  冯纪强 《信号处理》2012,28(9):1278-1283
目前国内已有31家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CA),跨CA的信任和验证日益迫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列表的可信第三方跨域认证模型。该模型依托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所提供的数字证书等安全服务,通过引入新的信任机制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了可信根证书列表,既避免了传统信任列表模型的诸多缺点,又能够有效实现多CA互信互认。为支持这一跨信任域模型的实际运行,设计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多CA认证方案,并开发了多CA应用支撑模块,以及就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让应用系统灵活地动态兼容不同CA所颁发的数字证书,且在认证效率、安全性、实用性以及应用改造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信任模型是建立公钥基础设施信任体系的基础,决定着在构建整个PKI信任体系及进行跨域认证的技术框架。在车联网V2X PKI体系中,建立不同CA之间的信任模型,解决CA之间的互信互认是车联网V2X PKI大规模商用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常见的几种CA信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欧美V2X PKI信任模型的比较,并结合我国PKI标准及行业发展现状,对我国V2X PKI的网络信任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身份管理是网络空间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面对海量异构的身份管理、跨网跨域信任服务和身份隐私保护需求,传统中心式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和机制存在身份管理平台多样且互通性差、跨域身份管理可信评价难、身份隐私信息易泄露及多态跨域网络实体行为监管困难等诸多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异构身份联盟与监管体系,以网络身份管理系统作为联盟链节点,为异构的网络身份提供统一身份标识、属性登记和跨域核验、实体可信度动态评价、身份隐私保护以及实体行为监管等关键技术机制;为融合已存在的多种异构身份管理系统,打造身份提供方、监管方和用户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石洁 《电子设计工程》2023,(20):150-153+158
不同网络域数据互通性差,导致网络主机难以实现用户身份跨域匹配和认证,提出基于零信任安全架构的网络用户身份跨域匹配方法。按照零信任安全架构部署原则,定义用户身份属性,提取用户行为轨迹特征,完成网络用户身份建模。根据用户身份建模结果,将应用网络划分成多个功能区域,通过设置跨域认证协议的方式,确定匹配调用链码的计算表达式,实现网络用户身份跨域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在零信任安全架构支持下,所选七组用户身份信息的跨域认证结果与网络ID原码完全一致,匹配成功率高达100%,有效提升了网络主机对于用户身份跨域匹配和认证能力。  相似文献   

5.
庞松涛 《电信科学》2016,(2):170-174
网络认证技术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应用推广的关键安全保障,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已经成为身份与信息认证的主要手段,而数字签名有赖于认证中心(CA)及其基础设施(PKI).目前,认证中心依然存在身份认证不能互信互认、投入高、安全控制及运维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在不降低安全程度的情况下,缩短公钥密码长度,实现公钥可视化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不再完全依赖第三方的认证机构,是去除认证中心当前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PKI事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 言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一种基于公开密钥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安全体系,为网络用户、设备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该体系在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提供在线身份认证,核心是要解决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任问题,确定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经济、军事和管理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保护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主体的安全利益。PKI作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涉及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战略等多层面问题,是相关技术、应用、组织…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网络信任体系的三层结构,对网络信任体系中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证三个分体系的作用和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均衡车辆编队跨信任域身份认证的安全和效率,提出了区块链架构下具有条件隐私的车辆编队跨信任域高效群组认证方案。设计了面向车辆编队身份认证的新型区块结构BM-Tree,通过多信任域间链上认证参数共享为跨信任域群组认证提供支撑;采用动态匿名进行车辆身份隐私保护,通过双线性映射进行信任域参数变换,实现了具有条件隐私的跨信任域群组认证;提出了基于BM-Tree的高效群组认证协议,实现了车辆编队批量身份认证和重认证。所提方案在安全性和计算开销方面明显优于现有跨信任域认证方法,相比BLA、MDPA和BBA,整体认证时延平均减少了29%、25%和53%。  相似文献   

9.
广东电信宽带SDP边缘接入产品,是一个基于零信任网络接入模型构建的云办公安全访问解决方案。方案采用了软件定义边界(SoftwareDef inedPerimeter)的安全框架,通过在泛在宽带网络中构建叠加虚拟网络(Overlay Network)的方式,重建以身份为中心的零信任安全体系,其主要目标是满足中小型企业快速搭建安全访问云办公网络的需求,解决企业传统模式的资源统一管理难、分级管控难、安全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企业当前无边界网络下的安全需求,为客户提供按需、动态的可信访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密码法的实施,我国将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提升到了法律层面,要求加强公钥基础设施在网络实体互通互信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采用严格层次结构建设统一电信公钥基础设施的方案,即建立一个全国电信运营商根CA作为信任锚,而各大电信运营商成为独立的子CA,形成“全国电信运营商根CA-电信运营商子CA”的证书信任链,提供PKI安全服务。该方案不仅可以实现电信运营商CA之间的互通互认,也有利于统一电信公钥基础设施成为全球范围信任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商,进而在国际证书标准制定上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ITU—T身份管理的双向认证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联邦身份管理是一个在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中对身份进行统一管理的安全技术。在分析ITU—T联邦身份管理双向认证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体安全需求设计认证系统,并针对模型的特点设计出一种面向实体安全需求的双向认证系统,最后简要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实体身份信息的安全性,而且兼顾了实体需求和认证效率,可用于不同安全等级的应用场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认证网关是用户进入CA(认证中心)证书认证服务的网络信任域和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服务系统前的接入和访问控制设备。它具有用户身份认证代理的功能,能够和证书认证服务系统交互,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根据认证结果核对该用户的可信网络访问权限,完成网络接入的鉴权控制。  相似文献   

13.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管理用户和校园内各个分应用系统(成员站点)。每个注册的校园网用户拥有统一的网络账户(用户名/密码),系统为用户应用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论文就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统一身份认证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讨论,详细地阐述了基于RSA算法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几种主要的身份信任机制,包括口令认证机制、数字证书认证机制和基于ID认证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交易者历史交易行为所表现的信任着手,给出了评估交易信任的动态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和普遍使用的身份认证技术,阐述了能够解决当前信息安全问题的、最先进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技术。它是基于动态令牌能够实现全程通信加密的、适用于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身份认证平台,并对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字签名加解密的完整过程用算法模型予以说明。平台在多个领域的实施效果不错,经检测是目前国内加密效果最好的统一身份认征安全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6.
异构无线网络互连后的安全问题是当前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解决异构网络互连后产生的接入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模型的可信接入框架,该框架建立了异构无线网络间的信任评价体系,对接入异构无线网络用户除了进行身份验证,还必须进行用户信任度的验证,既拒绝了恶意节点接入,又确保了合法节点的安全接入,从而保证异构无线网络互连接入的安全和可信。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企业工作人员使用多个应用系统需要同时记忆多套用户账号信息的现状,文中基于铁路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数据,设计了一种铁路应用系统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点登录、Token、Cookie、Session共享等技术,实现了用户信息与应用系统的分离、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认证、一处登录、处处共享等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不同应用系统重复维护用户信息的问题,使用户能够更便捷地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并保证了不同应用系统间用户信息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共享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种校园网应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运行在校园网上。为了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用户数据的一致性和用户信息存放的安全性,同时降低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的难度,校园网需要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根据LDAP协议特点,针对多个应用系统与LDAP认证服务器之间的低耦合衔接问题,通过案例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