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问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时代建筑》要求策展人就南京建筑展写一篇短文。利用这个机会,我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就策展期间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作一次回答。 问题一:国际国内类似活动不少,为什么把这个项目称为“建筑展”呢? 作为一个“建筑展”,区别于其他集合建筑师的建设项目,在于它首先就是一个展览。它针对存在的问题,预设目标主题,有完整的策展机制,有足够学术影响力的策展人或策展委员会并且作为决策机构.有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著名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作为策展人在法国尼姆现代艺术馆(Nime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策划了一场名为"移动"(Moving)的展览。福斯特早年一直主要从事大型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设计工作,也不间断地举办过一些建筑作品的个展,然而涉及对艺术展览的策展还属首次。此次艺术策展无论在艺术品的选择还是建立与空间视觉联系等方面,福斯特这位身份特殊的策展人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在展览的布置方面他更多的是用独特的建筑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张轲  张弘 《时代建筑》2006,(5):139-141
文章是以新一代中国建筑师的视角对2006年6月至9月荷兰鹿特丹“中国当代”建筑展的一次观察,作者对本次展览的文化背景和策展方式与1997年纽约的“从内到外”展和2005年的深圳的“城市开门”展做了比较,在从多重角度讨论本次展览的策展态度、布展设计、和关注点的同时,文章反思了策展人费拉森罗德提出的种种关于骤变中的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4月,挪威当代工艺与设计展将再次回归米兰设计周舞台,继去年的"Structure(构造)"主题展取得成功后,今年的展览以"EVERYTHING IS CONNECTED(万物相联)"为主题,更为深入地向观众展现挪威的工艺与设计文化。担任此次展览的主策展人为设计师Katrin Greiling,联合策展单位包括挪威设计师联盟Klubben、挪威DOGA设计与建筑中心、挪威工艺协会(Norwegian Crafts)以及全球知名涂料商Jotun公司,展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为建设中的上海当代建筑文化中心提出的策展计划,此项名为"图绘中国当代建筑"的策展计划位于该中心的开放空间内,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声音。"如何表达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声音,并为此找到适合于一种新的建筑研究机构的展览载体"是这个计划关注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探索一种更易表达中国当代建筑特色的展览形式,并给观众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参观体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7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策展人的视角,试图在建筑双年展以及更广义的建筑展览演进的历史框架下盘点2017年"深双"的策展理念、叙事结构和植入城中村的城市策展实践。通过追溯展览对建筑文化的催化以及与城市互动的双重关系,进一步反思"深双"的当下意义:作为一个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的研究和实验平台,在今天如何能够持续输出动力?  相似文献   

8.
展会     
《广西城镇建设》2013,(9):90-90
勒·柯布西耶展在纽约MoMA开幕 名为“勒·桐布西耶.现代景观图集”的展览于2013年6月15日在纽约MoMA开幕。此次展览邀请纽约现代博物馆的客座策展人让·路易斯·柯恩与MoMA建筑与设计部的首席策展人巴里-柏格多共同策展。  相似文献   

9.
正我讲的题目是"策展的策略与策术","策术"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完整的意思是:"策展的策略和策展的战术"。我重视当一位策展人展览概念确定之后,怎么具体实施这个概念,战术是有关技术的问题。这次演讲内容,主要是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我做过的展览。以往我所做的展主要是在国外,现在回看,已经成为一个系列。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我策划过的建筑展。地图上标记了我曾经策划过的展览和演讲所在的城市地点。红点是策展过的城市,黄点是做过演讲的城市,而绿点是计划中的展览地。由此可见,我做过展览的地方,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和东欧的一部分(图1)。  相似文献   

10.
20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展于2月16日在香港九龙公园揭幕。本年度展览主题定为”三相城市:时间.空间.人间”.把城市的发展状态比拟为人的生理年龄。展览策展团队由香港及台湾的资深建筑师组成,包括总策展人、金石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金光裕先生(台湾),总策展人、升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办人李亮聪先生(香港)、场地及节目策展人刘文君女士和社区及传媒策展人祈宜臻女士(香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策展团队对于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主题"Freespace"的解读与应对策略,全面记录了"中国国家馆"的展览从策划、方案修改到执行过程,以及展览开幕之后的媒体反馈与思考,并借2018年金狮奖的评定回溯中国馆的策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1双城双年展与共生实验室(CGD Lab)2017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城中村作为展览的主要展场和对城市未来思考的出发点,在"城市共生"的主题之下,是寻找新的理论、新的实验和新的实践模式的平台,是注重"发现"而非预先设定的交流空间,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双年展。总策展人刘晓都、孟岩特发起召集2017 UABB"城市共生"策展系列活动,通过开放式的调研、讨论和交流,将策展行为本身与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纳入到整个双年展的过程之中,并将该活动命名为"共生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戴春 《时代建筑》2011,(5):12-17
文章通过对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的内容策划与展览筹备过程的介绍,呈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建筑展的策展过程,策展团队期望展览能够建构一个推动城市发展的本土的、当代的、开放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9)
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一个成功的策展,不仅能够充分彰显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而且能够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基于此,文章在简要概述策展与策展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策展人在中国当代艺术传播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传播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期为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业专业化、正规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UED:您曾经参加过两届威尼斯双年展,也作为策展人策展过,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和参与主办时的心态是怎样的?您策展的时候想展示的是什么?您参与展览的时候想展示的是什么?您选择策展人和参展人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 张永和:我参加过5届威尼斯双年展,3届建筑展、两届艺术展。第一次又分两次:  相似文献   

16.
徐珂 《建筑创作》2022,(3):170-174
本文基于“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及先导展”的策展实践,立足数字化浪潮下建筑与城市类展览的更新迭代,回溯建筑展览的起源,分析相关展览的分类及特点,并对建筑展览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方面将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置于建筑展览史之中,对其策展理论、空间策略及对首都城市文化空间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展望后疫情时代建筑城市展览从线下走向数字孪生,推动城市建筑领域的大众化传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试图让人们把注意力从建筑师及其作品身上移到“建筑学”与“建筑”本身上,侧重于通过策展拆解“建筑”,那么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一次同归,建筑师及其作品构成了几乎所有展览的主体,他们更明确地同应了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提出的主题——“来自前线的报告”(Reporting from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建筑展览和策展,是建筑文化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纵观20世纪以来的西方建筑史,几次影响全球建筑走向的学术思潮和设计风格都是通过一次或一系列重要的建筑展览所确立的,譬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的"国际式"展(1932)。"纽约五"展(1969)、"解构主义"展(1988)等。而在纽约MoMA和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建筑师的回顾展,也是证明建筑师终身成就和国际影响力的风向标。虽然美国的建筑设计质量和影响力在一些方面不如欧洲,但正是有了MoMA的展览和有"建筑教父"之称的约翰逊(Philip Johnson)这样的权威策展人,以及由策展所带动的批评,出版和学术研究的综合机制,才使得美国长期以来处于建筑理论和思潮的中心。西方几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真实的建筑     
《北京规划建设》2005,(1):184-185
由建筑师Eric Lapierre先生策展的"真实的建筑"展览,通过73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物(办公大楼、健身房、图书馆、住宅楼等),展示了法国现代建筑的全貌.这些建筑师不管已享有国际知名度,还是处在建筑设计生涯初期,都积极参与到保证城市规划与建筑及周围环境协调共存的建筑艺术创作中.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建筑实践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新兴建筑师参与的展览活动也呈现激增的趋势。相比于设计和策展实践的繁荣,对这些活动的批评反思显得尤其稀缺。《时代建筑》通过持续性地推介、阐释和评论这些建筑展览,重新塑造了一种批评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