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分析传统封闭式住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住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推行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迫切性。从空间结构、功能组成、行为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与城市互动的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设计策略,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城市住区朝着开放、可持续、与城市互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马进 《建筑学报》2007,(11):36-39
针对目前封闭式住区建设割裂住区与城市有机关系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理念。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阐述明了如何在城市建成区的高密度小型住区以及城市新区低密度大型住区规划设计中,灵活运用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蔡子为 《四川建材》2013,39(1):77-80,83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住区设计中对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不足,价值开发不够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设计实践,论述了如何在面临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城市住区的设计,并提出未来城市住区必将是集多种功能、多种城市业态于一身的与城市交融、互动的新型住区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杨靖  马进 《华中建筑》2007,25(10):113-117
住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与城市的互动而封闭经营,其是难以生存的.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住区的三种主要商业形态(即独立式、步行商业街和沿街商业)是如何与城市形成良好互动,以构建系统的城市商业网点的.  相似文献   

5.
友好边界:住区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  钱才云 《规划师》2012,28(9):40-43
我国住区模式源于"邻里单位"和"单位大院",以封闭的姿态面向城市,被喻为"孤岛"和"碎片"。住区与城市的隔离,带来了城市结构的破坏、街区尺度的增大和城市交通的拥堵等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探索与城市良性互动的"住区友好边界空间"的设计策略。设计策略包括:内向延伸城市街道空间,面向城市开放住区边界空间,构筑融入街道生活的住区边界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6.
汪洋 《建筑经济》2012,(7):71-73
对国内外城市住区衰退机理的研究与进展进行梳理,从住区衰退成因与影响、住区治理与演替更新、住区发展趋势与选择三方面展开评述,比较分析不同视角下城市住区衰退问题的主要关注点,并归纳提出了城市住区衰退的几种研究思路及其对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住区停车与景观之间矛盾激化的背景下,针对山地城市住区生态环境敏感度高的特点,论证了将生态视角引入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研究的必要性,并从生态视角研究了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调研,总结目前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研究与现状问题,从宏观城市住区层面和微观景观要素层面提出了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营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衡宇 《华中建筑》2008,26(7):119-121
在面对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处于主流的封闭住区缺乏与城市的互动而封闭经营逐渐显现出诸多的严重问题。同时,若干全开放的老住区却在开放与封闭的变化中形成一定程度的适应性与可持续性。通过分析老住区的变化成因、空间状态和影响评价,该文从新的侧面论述其内在动力,探讨设计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越  蒋黎晅 《建筑科学》2004,20(6):86-89
从城市居住小区与城市巨系统之悖论引开,提出从系统观点出发,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新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文中从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住区规划设计应从属于城市规划设计范畴;住区和社区一体化规划设计;将生态规划纳入住区规划设计和持续发展的住区规划设计观等五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住区布局和规模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住区的居住生活从内容上也影响城市的发展与兴衰。健康的住区发展保证了城市的发展动力,而城市与住区的良好关系又给住区提供充足活力,因此两者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街巷生活组织居住空间概念和居住模式逐渐被封闭模式所取代,造成住区与城市空间的割裂,导致住区与城市的关联性和交互性差等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招林  何昉 《城市规划》2012,36(10):34-39
认为在我国未来30~50年高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应努力构建城市绿道网络,并在其构建过程中加强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具有"修复"和"保护"的生态意义、"连接"和"流通"的服务意义及"带动"和"激发"的触媒意义,并通过城市绿道的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及实施保障三大体系的建立来促进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应与城市的绿地空间网络、空间发展形态、区域空间管制、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及服务功能等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to inventory development, landscape architects have begun to explore an urban micro-regeneration mode with gradual, small-scale interventions based on community building. Through the len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roject elaborated i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veryday landscape,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urban spatial quality in public space,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hat landscape architects engage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building. Taking Dashilanr neighborhood as the testing ground, this project experimented on a public space microregeneration framework and an innova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mode based on pop-up practices. In response to current spatial problems in Dashilanr neighborhood, the project team proposed a regeneration framework of 5 strategies for public space: activity implantation, traffic improvement, greening promotion, rainwater management, and event and industry planning. As a test to the framework, project presentation and feedback, interactive experience, community building, and other functions were integrated into temporary urban space installations in the pop-up spaces. Combin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is project paid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propagation effects and discipline boundaries, so as to compile the Dashilanr Micro-Regeneration Handbook, which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sample for the inventory planning of Beijing’s old city.  相似文献   

13.
城市老龄社区构建问题三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老龄社区作为社区养老模式的一种方式,其构建在当前十分必要;而且,无论从经济、社会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来看,其构建已经具备可行性;在城市老龄社区构建的过程中,社区服务十分关键,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区服务,这是城市老龄社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区产业园与农村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亭  王勇  黄忠庆 《规划师》2012,28(7):63-67,86
产业园与农村作为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空间、经济、社区建设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借鉴了国外"一村一社""工业转移"等实践经验,提出了"村企互动"的发展模式;在明确产业园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后,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整合村企空间,鼓励产业合作、共同发展经济,共享服务设施、促进社区融合,提供社会保障、保障最低诉求,转变政府观念、提供政策与财政支持等方法,探索城市边缘区产业园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notion of placeness of city center commercial plazas with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ontemporary improvements of commercial public spaces aim to globalize the city image at the expense of local identity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recognized as a major landmark that reflects the globalized image of Nanjing City, Deji Plaza cannot establish a unique sense of place and identity for the community. By adopting a humanist perspective, this study emphasizes people’s experience, perception, and emotional needs of the place as crucial dimensions for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commercial space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develop a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evalua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lacenes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ptimized loc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center commercial plazas may enhance their image but transform them into consumption spaces for tourists rather than public places for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epen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ment tools of placeness in city commercial public spaces, which are relevant to Nanjing City and similar contexts.  相似文献   

16.
夏宏嘉 《山西建筑》2010,36(18):21-22
从哈尔滨市发展低碳社区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哈市社区的发展现状,着重讨论低碳社区的治理模式和建设模式,提出了哈市发展低碳社区的主要途径,对国内其他城市低碳社区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城市之间的物理边界已模糊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城市群俨然成为"安全共同体"。为了应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在区域发展模式上提出空间联动(四级联动),即全国联动、城市群联动、片区联动和社区联动,以加强空间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制动关系,建立资源的联动分配和共享机制,形成全国的网状防疫结构体系。其次,在满足城市高维度的自身发展规律和主体人的能动性需求上,提出从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两大方面对城市进行"升维"规划管治。最后,在城市发展指引上提出生态健康理念和意识观念的转变,实现"术"与"道"融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深圳五联社区进行的社区研究和社区规划工作,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在城市发展转型时期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城中村"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社区规划的工作方法;从社区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需求出发,探索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与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的合理关系;关注社区规划在体现社会公平、构建社区归属感等方面的有效性,关注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强调社区规划应该成为法定规划的重要构成要素,社区规划的重要性不能再被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与自主选择进入城市的农民相比,被动城市化地区农民进入城市并且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的过程相对较漫长.本文研究了郑州在城市拓展过程中的被动城市化转型社区庙张小区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分析了转型社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深层次城市化的建议和对策,实现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展过程,即转型社区城市化质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