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江下游石油码头水污染事故影响分析及应急预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下游石油码头为例,分析生产过程中水污染事故源及源强,通过数值计算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在涨潮过程时会对上游的自来水厂取水口造成污染。针对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减轻事故发生后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海港码头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东北30km处。该码头系海洋石油生产专用码头,兴建于l984年,1987年投入运行。1999年发现码头砼地面局部明显下沉并使部分砼面断裂。2000年12月底,山东省水利质检中心站受海洋石油开发公司的委托,对海港码头采用地震面波仪进行了普测。布测点9700个,经分析发现码头砼地面下存在空洞、脱空、脱离等隐患37处,总面积达2500m~2。 1 产生沉降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考察及地质勘测分析,造成海港码头局部下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南通洪港水厂水源地水质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源地环境承载能力、区域污染源及事故溢液对水源地影响等方面分析洪港水厂水源水质安全性。研究认为,洪港水厂水源地所处水功能区具有较大的水环境容量,区域入江污染源对水源水质影响较小,各类石油化工品装卸码头潜在的装卸溢液事故对水源水质安全构成了威胁。指出洪港水厂必须建立、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规避及减缓此类风险事故造成的重大危害。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期多起突发性环境污染和"7.18"菏泽七里河硝酸污染突发事故带来的警示,对区城内石油、化工、医药等潜在重大突发性危险源进行风险调查评估,由此提出较全面的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对当前的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凯 《水资源保护》2007,23(S1):20-22
在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下游溢油的数学模型,并对某化工码头溢油事故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涨、落急不同情况下溢油事故对上下游取水口的影响 。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码头溢油扩散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多沿海码头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溢油环境风险,该文通过建立渤海湾海域潮流数学模型模拟其潮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溢油的动力学过程和漂移过程,针对码头油泄漏事故采用费伊扩展模式预测其油膜面积、厚度、飘移距离等溢油特性。预测结果表明,落潮期间油膜随潮流向港池外海域漂移,面积扩大,厚度减小;其中1~7min为惯性扩展阶段,7~12min为粘性扩展阶段.12~80min为表面张力扩展阶段。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涨落潮对码头油污染输运扩散的影响,为渤海湾码头选址的可行性论证及运营期的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环境事故突然出现、污染物瞬间泄露。由于污染强度大,因此通常会对区域地表水以及大气和土壤及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对人身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石油类产品的非水相液体NAPL泄漏事故场地的"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应急处理过程展开模拟,从而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快速评估与处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黄浦江一线码头防汛墙频繁出险已引起有关管理部门和市民高度关注。本文针对2008年2.12蕴藻浜上海交钢市场码头防汛墙损毁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今后如何加强码头防汛墙的长效管理机制展开探讨,对提升城市堤防管理水平的长效性、操作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溢油数模计算对于事故发生前的应急预案制定及事故后的影响程度分析预测和事故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研究闽江下游福州港某BP码头发生溢油后油膜运动规律及其对附近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该文采用油粒子模型,综合考虑油粒子的蒸发、溶解、乳化、物理沉淀、生物降解等风化过程,对溢油事故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码头发生溢油事故后,溢油不会进入海洋,而是在溢油点附近作往复的漂移运动,各敏感目标附近的油粒子浓度随时间高低变化。数值模拟还确定了各敏感目标的最不利工况和可供采取应急措施的应急时间。  相似文献   

10.
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污染事故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突发污染事故风险为目标,通过污染事故风险源识别,确定突发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源;以店北公路桥突发污染事故风险为研究对象,考虑天气、道路状况、车辆响应情况以及驾驶员特征等因素对事故的影响,构建突发污染事故的贝叶斯网络风险模型,根据贝叶斯网络的风险传递和事故原因推理功能,预测事故风险推断主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中线工程跨渠桥梁突发污染事故概率为0.06%,风险等级为"低",驾驶员判断和车辆响应是导致突发事故发生的最敏感因子,最不利条件下的事故风险概率为0.98%,是推理风险的16倍。运用河北省2011和2012年实测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概率数据对本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合理。贝叶斯网络能有效评估、预测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污染事故的风险概率,对提高输水工程水质安全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甬江上下游码头群对河道行洪的联合影响,基于Delft3D数学模型开展了典型潮洪条件下甬江上下游不同码头群对河道水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段码头群位置距河口越远,或码头分布越密集,引起的水位壅高程度越大;在不同码头群共同产生壅水影响的区域,全河段码头群引起的河道洪水位变化比各码头群单独影响时增大,在不同码头群产生水位壅高和降低影响的河段,全河段码头群作用下水位影响部分相抵,但由于降低幅度小于壅高幅度,河道洪水位变化仍呈增大状态;码头群工程局部流速减少区域和外侧河道流速增加区域均呈带状分布,全河段码头群联合作用加剧了单段码头群引起的河道流速的变化且流速减小程度较流速增加程度大。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水域码头硫酸泄漏事故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非恒定水流数学模型模拟长江泰州段潮流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稳态二维水质模型预测硫酸泄漏入江氢离子输移扩散过程。预测结果表明,硫酸泄漏事故发生于涨潮开始时对上游影响最大,发生于落潮开始时对下游影响最大,酸性污染带(pH值超标)最大影响范围为码头上游2000 m至下游8960 m。探索模拟硫酸泄漏后形成的酸性污染带的动态迁移过程,为潮汐水域酸性物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桩码头能获得良好的水深条件,是近岸软土地基上最为常见的港工结构型式。桩基码头的岸坡滑动涉及到码头的整体稳定、影响码头的正常使用,是码头结构安全的"生命线"。影响高桩码头岸坡稳定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桩基施工、水位涨落以及人为因素,与码头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运行管理相关人员需执行码头建设相关法规或者强制性标准,以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结合武汉新港阳逻港区码头工程,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校核工程建设及河道水位变化对码头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为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宁波甬江流域感潮河段所建工程群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 D数学模型开展了典型洪潮条件下桥梁和码头群对河道行洪的累积影响研究,对比分析单类工程群和两类工程群对河道洪水位和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和码头群对河道行洪存在累积影响,位置集中在宁波大学上游的甬江、奉化江和姚江河段;在两类工程群单独作用下均存在水位(流速)...  相似文献   

15.
爆破施工会对周围已有的建筑物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 预测爆破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能有效降低风险, 消除安全隐患。在某港口周边进行爆破施工前, 为保证邻近高桩码头的安全, 先建立爆破位置与高桩码头整个区域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在爆破荷载及高桩码头在役期间的最不利荷载作用下, 计算分析港口内部结构与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动力响应。根据港口结构所能承受的爆破冲击波通过土体传递给结构的动力响应, 并以高桩码头的安全振动速度为衡量标准, 得到爆破点距离码头最近位置时的最大单孔炸药量, 分析此时码头的位移变形、弯矩、剪力以及应变情况, 发现码头的位移受爆破荷载的影响较小, 但码头内部斜桩较直桩承受更大的应力、剪力, 因此在爆破施工时, 斜桩更容易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控制长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并探索水源地安全管理办法,针对长江干流涵盖31城市、146个地表水水源地以及247家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矩阵法,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长江干流各饮用水水源地潜在环境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等级为很高、高、中、低、较低的水源地分别占总数的2.7%,3.4%,21.2%,15.8%和56.7%,环境风险很高的城市为苏州市,其次为荆州、无锡、武汉、南通等市,风险很低的城市为池州市及重庆辖属的区县。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风险分级管控、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风险源危害程度,建立区域联防机制以及加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加强沿江码头及危险品运输监管等对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7.
外高桥顺岸桩基码头泥沙回淤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顺岸式桩基码头前沿会发生较为严重的泥沙淤积.以长江口外高桥港区码头为例,根据现场实测水深资料,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分析建码头后影响码头前沿泥沙回淤的因素.桩基的阻水作用,减小了码头前沿的水流速度,是码头回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盐城港滨海港区拟建的第一座10万t级通用泊位码头采用了分离卸荷式地连墙板桩结构,码头所处地基中存在一层厚约5.3 m高压缩性黏土。鉴于上述高压缩性黏土层与码头前沿泥面线相近,对码头结构稳定性可能存在较大影响,为此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对码头设计方案稳定安全性进行了验证。模型试验模拟了极端低水位这一最不利水位条件,同时按最不利的加载顺序模拟码头面竖向荷载的施加,试验测量了码头地连墙、锚碇墙和两排直立灌注桩的弯矩、地连墙在锚着点处的侧向位移和锚杆拉力。结果表明,墙桩弯矩和锚杆拉力最终趋于稳定,地连墙锚着点位移和地连墙倾斜度均处于合理区间,码头结构整体稳定,从而验证了该板桩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三峡库区斜坡码头趸船在船舶靠泊作业时不同因素对趸船系留设施受力的影响,以保证码头安全作业,现基于OPTIMOOR软件,以趸船和靠泊船整体为研究对象对各缆绳及锚链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工程实例,以现场实测结果与OPTIMOOR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船舶停靠趸船时该软件计算的可靠性。最后针对该类情况,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对水流、风、系泊缆绳角度、缆绳(锚链)缺失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规律,为三峡库区斜坡码头趸船系留设施的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