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8]芳烃磷酸酯(简记为TPA),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TPA的结构,研究了TPA对镧铈混合离子的萃取分离条件,初步探讨了TPA萃取La~(3+)、Ce~(4+)的分离机理。在水相pH=6.5、O/A相比1∶1、萃取时间150 min、萃取剂浓度3.0×10~(-3) mol/L下,TPA对La~(3+)、Ce~(4+)的萃取分离效率最高,Ce~(4+)/La~(3+)分离因子为6.74,略优于传统萃取剂P507-磺化煤油,且无需对镧铈混合离子溶液进行皂化处理,无氨氮废水产生。TPA在镧铈混合离子溶液中对Ce~(4+)有较好的选择性,若利用多级离心萃取分馏,有望实现La~(3+)、Ce~(4+)的高效、无氨氮污染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不同性质的萃取剂对N1923/正辛烷从多硫化物含金溶液中萃取Au(I)的影响,并对具有协萃效果的N1923-TBP混合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N1923-TBP混合体系,水相初始Au(I)浓度对萃取的影响不大;稀释剂的改变对萃取稍有影响,用芳烃稀释剂可使萃取曲线向高碱度方向移动。在低碱度(pH<9)多硫化物含金溶液中用N1923-TBP混合体系萃取时,N1923为主萃取剂,TBP起协萃作用;而从高碱度(pH>9)多硫化物含金溶液中萃取时,TBP为主萃取剂,而N1923则起协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仲辛基苯氧乙酸萃取Co(Ⅱ)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萃取法 ,研究了一种新型萃取剂———仲辛基苯氧乙酸 (CA -12 )从盐酸介质中萃取Co(Ⅱ )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温度、平衡水相酸度、萃取剂初始浓度、氯离子初始浓度、钴离子初始浓度对萃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分配比随平衡水相酸度的增加、萃取剂初始浓度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水相中氯离子、钴离子初始浓度对分配比基本上没有影响 ;仲辛基苯氧乙酸从盐酸介质中萃取Co(Ⅱ )的过程为吸热过程 ,并计算得到其过程热△H =9 0 2kJ/moL。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用有机次磷酸萃取剂从富含稀土元素镧(La)、钕(Nd)、钇(Y)、铈(Ce)的硝酸溶液中提取稀土。选择盐酸为反萃剂。考察了酸度、萃取剂浓度、相比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和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异丁基膦酸萃取稀土的最佳条件为:室温,酸度0.2mol/l,萃取剂浓度40%,A/O比1:5,萃取时间15min,镧(La)、钕(Nd),铈(Ce)和钇(Y)分别为41.68%、81.30%、81.29%和100%。当利用盐酸作为反萃实验的反萃剂时其最佳条件为:室温,初始水相稀土溶液为0.3 mol/L,反萃剂盐酸为6 mol/L,负载有机相与反萃剂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6,将反萃的震荡时间改变为5min,应用上述条件的镧(La)、钕(Nd)、铈(Ce)、钇(Y)的反萃率分别为92.45%、94.88%、95.76%、93.34%。有机次膦酸对稀土元素(La)、钕(Nd)、铈(Ce)和钇(Y)的萃取效率不同。钇的提取率高于镧、钕和铈。它是一种有机次膦酸,对轻稀土元素亲和力低,对重稀土元素亲和力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季胺盐协同体系(P507+N263)从溶液中萃取镧。结果表明:2种萃取剂混合后对镧有正协同萃取作用,最大协同系数达3.25;在V(P507)/V(N263)=1/1、料液pH=3.5、V_o/V_a=3/4、振荡时间7 min条件下,镧萃取分配比为0.94;在稀土浓度0.52 mol/L、振荡时间7 min、V_o/V_a=1/1条件下,镧铈分离系数达14.8;负载有机相用5 mol/L盐酸反萃取,镧可完全被转入溶液;混合萃取剂的协同萃取能力优于2种萃取剂单独使用时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D2EHPA)作为萃取剂,以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硫酸盐溶液体系中萃取分离Zn(Ⅱ),Cd(Ⅱ)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pH、萃取剂浓度、水相锌镉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锌、镉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2EHPA/煤油体系对锌萃取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萃取法脱除铜电解液中的杂质,在水相料液中添加助萃剂Cl-,研究Cl-作用下萃取剂N235对铋的萃取性能.考察有机相N235体积分数、水相助萃剂Cl-浓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 (相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因素对铋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相N235体积分数、水相助萃剂Cl-浓度和相比是影响铋萃取率的主要因素;较为适宜萃取铋的条件为:水相硫酸浓度为3.0 mol/L,氯离子浓度为0.1 mol/L,萃取剂N235体积分数为20 %,相比为1:1,萃取时间为5 min.在此实验条件下,铋的一级萃取率达到97.3 %(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P204-HCl-H3cit体系中镧铈分配比及分离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204萃取剂在HCl体系中高酸度下镧铈分离系数较低的问题,研究了含有柠檬酸(H3cit)的P204-HCl体系中,料液酸度与柠檬酸浓度对镧铈分配比和分离系数及萃取容量的影响.采用FT-IR方法分析了镧铈分离系数提高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204-HCl-H3cit体系中,镧铈的分配比和分离系数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稀土元素的萃取容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料液酸度pH值为1.0、柠檬酸浓度为0.25mol/L时,镧和铈的分离系数为4.1,稀土的最大萃取容量为24 g/L,其指标优于相同酸度下的皂化P204-HCl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新型酸性磷类萃取剂NA萃取中重混合稀土的性能,探讨了萃取过程中有机相的皂化度、有机相组成、混合稀土料液中杂质含量、料液初始p H对新型萃取剂萃取饱和容量的影响以及反萃过程中反萃酸度对反萃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新型萃取剂的损耗率。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混合稀土料液浓度与铝浓度比≥222,与铁浓度比≥2543、有机相的皂化度0.64~0.68 mol·L~(-1)、有机相中磺化煤油∶新型萃取剂=1∶1(新型萃取剂浓度为1.45 mol·L~(-1))及混合稀土料液初始p H=1.2的工艺条件下,萃取过程分相效果好,新型萃取剂的饱和容量大于0.20 mol·L~(-1),比传统萃取剂P507的最佳萃取饱和容量高15%~20%左右,新型萃取剂的损耗率为0.42%~0.45%;反萃过程,采用盐酸作为反萃剂,只要控制盐酸浓度为3.0 mol·L~(-1)时,负载有机相的单级反萃率即可达到9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萃取剂,具有萃取饱和容量大、溶解损失少、循环使用性能好、反萃酸度低的特点,可以大大降低槽体有机积存量、稀土积存量和酸耗量,减少投资成本,改善工作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羟肟萃取剂在萃取铜过程中会萃取少量Fe~(3+)。试验研究了萃取条件和料液成分对羟肟萃取剂萃取铁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剂体积分数、萃取相比(V_O∶V_A)、混合时间、温度、搅拌强度、料液铁铜质量浓度比和pH对铁萃取量有较大影响,萃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及料液成分。  相似文献   

11.
新型萃取剂仲壬基苯氧基乙酸萃取钪(Ⅲ)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英  王秀艳 《稀有金属》2004,28(4):800-802
研究了一种新型羧酸类萃取剂仲壬基苯氧基乙酸在盐酸体系中对钪 (Ⅲ )的萃取性能及机制。考察了酸度、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 ,7.0 4× 10 - 3mol·L- 1 CA 10 0在pH 3 .85时能够定量萃取钪。通过斜率法、恒摩尔系列法和饱和容量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ScA3。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萃合物成键特牲 ,结果证明COO- 参与了配位。萃取反应机制为阳离子交换反应。提出了酸性条件下萃取反应方程式。为从实际矿样中萃取分离钪 (Ⅲ )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硫代硫酸盐提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非氰提金方法,但高效回收金浸出液中的金尚待进一步研究。以甲基三辛基氯化铵(TOMAC)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条件(萃取剂浓度、相比、萃取时间)及金浸出液性质(pH、硫代硫酸盐浓度、初始Au(I)浓度)对TOMAC萃取Au(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TOMAC为萃取剂能从硫代硫酸盐金浸出液中高效萃取Au(Ⅰ)。当A/O=1、pH=9、硫代硫酸盐浓度0.1 mol/L、TOMAC浓度1.8 g/L时,对低浓度金(0~25 mg/L)几乎能完全萃取;采用1 mol/L NaCl能有效反萃出TOMAC有机相中的Au(Ⅰ)。TOMAC萃取Au(Ⅰ)的机制为:TOMAC通过其表面的Cl-与溶液中的Au(Ⅰ)发生离子交换,形成[C25H54N]3[Au(S2O3)2]络合物。TOMAC对Au(S2O3)23-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可实现硫代硫酸盐金浸出液中Au(I)的高效回收,具有对硫代硫酸提金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高效萃取剂AD100在硫酸盐体系中萃取Cu(Ⅱ)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速度、萃取温度、相界面面积、萃取剂浓度、Cu(Ⅱ)浓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的萃取速率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加快,当搅拌速度超过110r/min后,萃取速率不再受其影响;萃取速率随着萃取温度和相界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AD100萃取Cu(Ⅱ)的活化能为21.45kJ/mol,萃取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Cu(Ⅱ)的萃取速率随AD100和Cu(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界面面积为20.17cm2、反应温度为20℃的条件下,AD100萃取Cu(Ⅱ)的界面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4.81×10-2[AD100]1.06[Cu2+]0.33。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用石油亚砜(PSO)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钯(Ⅱ)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考察了萃取剂浓度和温度对钯萃取的影响,测得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热力学参数ΔH、ΔG及ΔS;进一步验证了体系对钯(Ⅱ)是一级反应,从实验结果推论出萃取过程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型机理。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一种稀土绿色冶金工艺,对聚甲基膦酸乙二醇酯(PEMP)萃取剂在稀土萃取中的性能进行探究,考察稀释剂种类、萃取剂浓度、体系温度以及初始水溶液酸度等对萃取镧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过程是放热过程,在弱酸性条件下萃取La(Ⅲ)效果最佳,从而避免了使用强酸介质的中性萃取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萃取过程中盐析剂的加入有利于镧的萃取,在低酸度条件下,有利于La(Ⅲ)和其它稀土离子的分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PEMP浓度的增大有利于La(Ⅲ)的萃取,萃取机理是中性络合萃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层流型恒界面池法,测定了Cyanex272-BmimPF6离子液体系萃取金(Ш)的正向反应速率;并改变搅拌速度、水相pH值、萃取剂浓度、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考察其对Cya-nex272-BmimF6离子液体系萃取金(Ш)速率的影响。由实验结果推断,Cyanex272-BmimPF6离子液体系萃取金(Ш)的动力学为化学过程控制,并对其萃取机理进行了讨论。利用Cyanex272萃取工业废液中金(Ш)的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350 0 mol/L的Cyanex272-BminPF6离子液体系在pH值为6.0、温度为25℃下对含金废液萃取15 min,分配比D可达63.3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正癸醇(Decanol)复合萃取剂对盐酸介质中钛的萃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盐酸介质中钛的萃取率随磷酸三丁酯、正癸醇和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萃取低浓度钛时钛在有机相中以TiCl_4(TBP)_2Decanol的形式存在,萃取高浓度钛时以TiCl_4TBP(Decanol)_(1/2)的形式存在。萃取有机相的粒度测定、电导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和协同萃取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浓度钛的萃取过程中形成反胶团,即磷酸三丁酯—正癸醇对盐酸介质中高浓度钛的萃取以溶剂萃取和反胶团萃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萃取速率很快,10 min内达萃取平衡。同时,磷酸三丁酯、正癸醇复合萃取剂对盐酸介质中的钙、镁、铝离子无萃取。绘制了复合萃取剂对8 mol·L~(-1)盐酸介质中钛的萃取等温线,考察了逆流萃取过程级数。  相似文献   

18.
伯胺N_(1923)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d(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水相酸度、氯离子浓度、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添加剂正辛醇的含量以及体系温度等因素对伯胺N_(1923)—正辛烷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Pd(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负载时,萃取反应亦为阴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9.
<正>Mehdi Ghadiria等研究了用叔胺从水溶液中萃取钼。萃取剂为三辛胺(TOA),改性剂为磷酸三丁酯(TBP),煤油为稀释剂。考察了TOA和TBP的浓度、水相初始pH、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接触时间、稀释剂类型及水相中金属离子浓度等对萃取钼的影响,以及用氢氧化铵溶液作反萃取剂从负载钼的有机相中反萃取钼。试验结果表明:在4%三辛胺+12%磷酸三丁酯+84%煤油、Vo/Va=1∶1、水相初  相似文献   

20.
P507萃取锆和铪及分离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氯氧化锆(铪)溶液为料液, 用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锆铪.研究了P507浓度、料液浓度、萃取温度和时间、盐酸或氯离子浓度、添加剂浓度等因素对锆铪萃取率、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P507萃取锆铪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萃取速率较慢, 平衡时间≥40 min, 改变金属离子和萃取剂浓度, 以及在有机相中添加仲辛醇等均难以使萃取速率得到有效提高; 饱和法测得有机相中萃取剂与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左右; 锆、铪的分配比随着P507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在低浓度区域和高浓度区域各不相同.锆铪之间的分离系数在萃取剂浓度0.9 mol·L-1附近呈极小值; 盐酸和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复杂, 呈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