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安徽茶类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深入研究名茶的地理标志特征;②挖掘与整理与茶类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传统音乐类、传统戏剧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③以国家质捡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为主,同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④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整合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茶类品牌.  相似文献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传承,传承人是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代表性人物,是传承着某一技术或技艺的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这种技术和技艺蕴含着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因此,传承人特别是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长的摇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源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紧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坚持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资金为保障,制造文化建设良好舆论,并持之以恒,必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也发展与农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数来自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当中.本文旨在分析和阐释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群众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群众文化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保护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吸收运用。  相似文献   

6.
几千年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一直是以农田耕作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村在我国占有很大的面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积淀.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生产方式的剧烈改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随之急剧恶化.本文主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之间的密切关系,谈论当下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和具体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庄铜器舞,虽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于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的观点,并有针对性地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希望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庄铜器舞的传承思考,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发展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向,文化性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福州市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从农村文化和谐、助推文化创新以及开发文化产业等多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并以此为视角,结合当前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语境,从政府、传承人、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乡土艺术融入图案设计的教学中,既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又能为图案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苍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笔者通过分析苍南县文化概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绩,指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不完备,专业队伍人才缺乏;保护经费难以保障,技术装备严重缺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青黄不接,传统乡土教育后继乏人;公民、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广泛开展宣传,深入学习贯彻省《条例》,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意识;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坚持依法保护,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朝鲜族的传统丧葬工具丧舆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2009年中国朝鲜族丧葬习俗被列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濒临消失边缘的朝鲜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遗产,得到重视和即时有效的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二十一世纪伊始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民歌是非物质遗产中最重要部分,作为汉族民间音乐中的安徽当涂民歌以其历史悠久、体裁多样、地方特色鲜明,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和文化思想资源,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根据当下当涂民歌存在特点,将其划分为活态民歌、文本民歌、数字民歌三种存在方式,并论述对其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是旅游纪念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竹刻为例的传统手工艺旅游纪念品设计,是运用现代设计创新思维和理念,阐述旅游纪念品、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并尝试从无锡竹刻旅游纪念品的功能类型、文化内涵、美感形式和工艺技术等不同层面和方向研究传统无锡竹刻手工艺在现代无锡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寻求以无锡竹刻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的途径,探索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化民族主义对于当今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回顾历史,我们还要看到,在抗战时期西北少数族群地区尚未有完全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的状态下,西北旅行者对于西北少数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取向,强调以汉族的文化取代西北少数族群的异质文化.随着中化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日益巩固,在当前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下,我国不断加强各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依然要警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大汉族主义及民族分离主义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是,由于众多原因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进入我们的主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了许多或正面临失传的险境。本文主要从电视媒体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信阳民间美术是信阳地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艺术创作无疑是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重要方式.把信阳民问美术合理引进艺术创作体系,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提高艺术创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保护其本源——非物质遗产文化,同时通过旅游开发,才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才能借助旅游产业发展保护其资源,使其充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但必须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仓促进行旅游开发,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阐述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当今全球经济化的同时,当快速时尚冲击着服装业,而传统手工艺在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逐渐淡出以往的主导市场,表明传统服饰手工艺必须走发展创新之路与现代国际时尚结合以适应工业化成衣生产的特性,应用于现代成衣设计同时列举了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缂丝、刺绣、镶边和盘扣等服饰传统手工艺及其在现代高级成衣中的发展应用,举例分析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与现代成衣设计相结合并对传统服饰手工艺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