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建筑能够实现建筑业对环境的低碳排放、低污染、低影响,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目前我国的建筑环境和技术,大力推动低碳建筑,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本文笔者从低碳环保入手,谈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要求、要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缘起、内涵入手,概述在海南省实践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和必性,通过研究当前海口市低碳农业的发展情况,提出践行低碳经济是海南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全球化气候,人们对于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低碳建筑设计因此应运而生。低碳建筑设计,与传统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高的建筑设计模式相比,更加符合新时期人们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模式的要求。将低碳建筑设计投入到规模化的建筑行业作业当中,既做到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又能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减少造成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实现了低消耗、低能量、低开支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本文通过结合低碳建筑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低碳建筑的概念、低碳建筑的优势,以及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等方面,着重分析和探究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中的外部环境设计和内部环境设计,给予建筑行业有关人员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全球热点。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这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场革命的参与者、奉献着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发展低碳经济对黑龙江省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阐述了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无论是对各国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耳熟能详。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飞跃和进步,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经济发展与长远生存等诸多关系的重新审视和认识,是生存发展观念的一大转变。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迎接低碳经济的挑战,就要从意识层面和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走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意义,从理念、战略、管理、科技、文化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丽建设节约型园林已然成为发展低碳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园林建设,应该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此外,我认为它还有投入与产出的含义,就是寻求以最少的人力,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硅谷》2010,(15):I0006-I0006
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将“低碳”推向公众视野,一时,低碳生活成为焦点,成为潮流,企业、低碳达人纷纷出招,支持低碳生活。有人节水、节电、节气,有人自备环保筷、环保袋……而近日,如火如荼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也发出声音:网购也是一种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9.
《世界标准信息》2009,(12):92-92
中德低碳产品认证合作在北京签约,这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在低碳产品认证领域的首个对外合作项目。 据介绍,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是对未来有可能对我国造成贸易壁垒的“低碳标志”的一种率先政策实践,可以展现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的的决心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提案者:牛文元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 提案内容:尽快制定“低碳发展国家行动案”,建立“国家碳补偿制度”,以推动中国实现低碳工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城市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1.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山东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躲不开、绕不过且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标准化是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对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针对山东省绿色低碳新型标准体系建设,从国内外背景出发,分析了山东省在绿色低碳新型标准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循环供应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如何从消费端形成低碳循环供应链发展的倒逼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考虑碳补贴、碳税、碳交易等政策手段,构建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均衡条件,并辅以数值仿真分析了内外部因素对博弈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零售商要求的利益回报在合理区间内时,供应链将向理想状态演化;政府部门加大对低碳供应链的补贴力度和对高碳供应链的处罚力度有助于供应链向低碳方向演化;政府的低碳政策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可适当提高碳税以降低财政支出;制造商应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废旧物回收收益,以刺激消费者积极参与低碳循环供应链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上海包装》2010,(3):27-29
上海“心尔”运用高科技手段,积极开发低碳产品已成系列。在低碳材料方面,有低碳塑料、低碳降解塑料、高效能的合金改性塑料和优质改性回收塑料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世界标准信息》2010,(8):83-84
北京环境交易所与其国际合作伙伴最近在北京共同推出全球第一个中国低碳指数。这一指数反映中国低碳产业发展和证券化程度,也是第一个以人民币计价的低碳指数。指数覆盖四大主题下的九个部门,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水电、清洁煤、智能电网、电池、能效、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委员提案     
《世界标准信息》2010,(3):18-27
朱树豪委员:建议由国家环保部、国家旅游局牵头,尽快制定低碳旅游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指导标准。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内容很丰富,比如对景区碳排放量、垃圾处理量、低碳公共交通方式等制定严格标准,特别是在星级酒店和A级景区的评定标准中,突出增加和细化对各项设施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执行、测评和检验。同时对低碳旅游景区进行认证,符合标准的颁发证书。  相似文献   

16.
全球都在为“低碳”二字兴奋,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争相上马各种低碳项目,大家都不想被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潮流落下,都想做个引领时代的“弄潮儿”。然而,何谓“低碳经济”,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从字面上看,“低碳经济”是“高碳经济”的反面,但是究竟多少算高,多少又算低,没有个现实的标准,高低难分清。如果“低碳”的目标都说不清.若是真正落实恐怕也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7.
《安装》2023,(9):1-3
<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若干有利于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政策、商业模式和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为重点领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径。到2030年,通过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带动引领,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模式基本成熟,相关支持政策、商业模式、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韧性城市、海绵城市与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低碳、安全、协调发展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建和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认为,对于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以源头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为抓手,提出了在规划设计、建造物化、运行维护阶段等全面考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于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提出了电气化、智能化和实用化的绿色改造策略以及新老交汇、和而不同的绿色扩建策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从摸清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家底、完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技术研发、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政策倾斜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当前我们国家工业废弃物的产生、特点和危害性的污染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利用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运用低碳环保的先进理念,发挥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介绍了工业废弃物衍生出的低碳产业的内涵和前景,提出了工业废弃物和低碳产业相结合的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了发展可回收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倡导绿色环保和可再生的发展理念,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以服装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新问题为背景,引入“低碳环保”的概念,对其重要性、必然性展开论述。低碳环保在服装产业中的实现是关系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作为服装企业和服装从业者有义务对此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