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采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考察Cu/ZnO和Cu/SiO2催化剂在醋酸甲酯加氢制乙醇反应中的稳定性,分别反应1 000 h和750 h后,Cu/ZnO和Cu/SiO2催化剂均失活。采用物理吸附、DTG、原位XRD和H2-TPR等对失活前后Cu/ZnO和Cu/SiO2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u/ZnO和Cu/SiO2催化剂在醋酸甲酯加氢制乙醇反应中失活机理不同,Cu/ZnO 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Cu晶粒长大,催化剂上ZnO晶粒同时长大;Cu/SiO2催化剂失活主要原因是积炭物种对催化剂孔道的堵塞和对活性位的覆盖。 相似文献
4.
5.
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工艺是非石油路线合成大宗化学品的新兴路线。在我国贫油、少气和煤炭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条件下,该工艺路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铜基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催化剂烧结、积炭、中毒、溶剂、反应气氛和物理磨损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添加助催化剂以稳定催化剂中Cu价态分布,有效抑制Cu晶粒团聚长大速率。加强反应过程的基础研究,即草酸二甲酯存在的解离方式、反应气氛和溶剂的影响、高聚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抑制高聚物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注重催化剂的工程化开发,加强成型方式、扩散过程和反应体系杂质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不同极化率的ZnO载体来制备Cu/ZnO催化剂,研究了ZnO极化率对Cu/ZnO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对样品进行N2-吸附、SEM、TPR、XPS、XRD、ICP-OES和N2O滴定等表征,发现极化率对催化剂的物理结构性质和铜物种的分散状态影响不大,但强烈影响Cu/Zn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着极化率降低,催化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高极化率的催化剂由于具有更多的ZnOx氧缺陷结构和更强的Cu-ZnO相互作用,利于Cu-ZnOx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基甘油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中添加催化剂,从催化剂的选择、浓度、反应时间、醋酐添加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低浓度硫酸(<1.0%)作为催化剂时,显著地缩短了甘油酯化反应时间,与无催化剂工艺相比,从22h减少至6.0h以内,能节省大量的酯化用能耗.制得产品的GTA含量大于99.8%、酸度小于0.002 0%、色泽为10#(铂-钴)、水分为0.016%,质量指标符合YC/T 144和GB 29938等相关国家标准;采用硫酸工艺制得的产品经长期贮存,不会出现严重的\"返酸\"现象;通过对反应机理进行分析,证明了二乙酸甘油酯分子结构的空间位阻作用减缓了第三步的反应速率;对GTA在烟用滤嘴丝束材料的应用进行分析,证明了酸度、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10.
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反应中,加氢Pt/C催化剂的稳定性决定生产成本。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循环使用10次,将失活催化剂过滤,在60%的硝酸溶液中加热回流3 h,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后,催化剂可恢复部分活性。第一次硝酸活化处理后,催化剂还可以使用4次左右。采用原子吸收、BET、SEM及XRD等测试方法对新鲜催化剂和经过重复实验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为有机物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造成表面积下降和孔堵塞,致使催化剂丧失活性中心。在催化剂使用过程中,活性组分Pt流失及Pt 金属晶粒长大也会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11.
杂多酸催化合成三醋酸甘油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自制杂多酸为催化剂,以甘油和醋酸和原料合成了三醋酸甘油酯。研究了杂多酸催化剂用量,酸醇mol比和反应时间对酯收率的影响。此法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较短,三酯收率高、工艺简单、在一定条件下的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多次。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三醋甘油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5%,酸/醇mol比为5:1,反应温度为104℃ ̄116℃,反应时间为4h。此条件下,三醋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2014,20(3):988-993
Deactivation of co-precipitated Cu/Zn catalyst caused by exposure to either alkylthiols or dialkyl disulfides in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dodecyl methyl ester to dodecanol is explored in a stirred batch reactor. Catalytic activity decrement is highly dependent on levels of poisons, types of thiols/disulfides, chain length of alkanes. XRD, EDS and XPS a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fresh and spent Cu/Zn catalysts. It is evident that sulfuric species prefer to attack zinc oxide, forming chemically adsorbed Zn-SR at low sulfur levels, and ZnS is formed in the highly reductive atmosphere before sulfuric species attacking copper (forming Cu7S4 or Cu31S16).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重力法制备醛加氢铜锌基催化剂,通过BET、XRD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丁醛和辛烯醛为原料,考察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反应压力、热点温度和氢醛体积比相同的条件下,空速提高约14%时,超重力法制备的醛加氢铜锌基催化剂与参比剂活性相当,1 500 h内,醛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稳定,均高于98%,热点位移平缓。 相似文献
14.
15.
Muneyoshi Yamada Naoto Koizumi Akihiro Miyazawa Takuro Furukawa 《Catalysis Letters》2002,78(1-4):195-199
Rh sulfide yielded 800 gkg-cat–1h–1 of methanol at 593 K and 5.1 MPa from CO + H2 (synga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H2S 100 ppm in concentration. The obtained space-time yield of methanol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obtained with a commercial Cu/Zn/Al catalyst at a conventional reaction condition (523 K and 5.1 MPa) from a feed containing both syngas and CO2.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