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城市地铁建设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的地铁盾构隧道有一部分是需要穿越既有桥梁桩基群的,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桩基群结构和地铁施工的安全。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桩基群桩基托换施工技术是保障地铁施工安全、既有桩基群结构完好的重要措施,有必要深入研究,为相关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分析盾构穿越既有铁路施工技术,本文提出了先对穿越铁路的工况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正确地选用各种地基加固方法;控制盾构推进轴线偏差不超出允许范围及尽量减少地层变形的影响涉及的各种参数;加泥盾构工法;建立严密的监测系统等技术,希望本文能够为盾构隧道穿越既有铁路施工提供技术上和理论上的支持,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文章分析了盾构机的工作原理与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原理,并以实际工程为例,详细探究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盾构开挖面平衡状态及隧道水底抗浮平衡条件着手,利用了泥水平衡盾构开挖工作面水土压力与密封舱内压力动态平衡公式,得到了超大直径盾构穿越江底底冲槽段浅覆土保持开挖面稳定的技术对策。结合南京过江隧道纬七路左线工程,提出超浅覆土情况下过江隧道泥水盾构施工应采取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下隧道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铁、公路等交通隧道的不断发展,隧道往往穿越江河湖泊等水体,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广泛应用于水下隧道施工。大直径盾构施工风险高、控制难度大,加上水下施工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因素具有不断动态变化的特点,使得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风险评估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下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文章介绍了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几个特点,并对这几个特点引起风险增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风险评估常用的几中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指数法,给出了该方法的评估流程及基本计算模型,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某水下隧道施工风险评估。该方法能够适应风险因素的变化,并且不拘泥于真实概率,通过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水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武汉长江隧道是长江上第一条江底隧道.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透水性强,水压高;盾构直径大,一次推进距离长;地面和地中环境复杂.介绍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研究与设计经过,工程建设模式,隧道的总体设计、施工概况.着重阐述了盾构的选型和沿线建筑物的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盾构安全施工的同时保证近接桥梁桩基的稳定,降低盾构施工风险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相似工程案例,提出了基于Peck曲线的盾构隧道近接群桩分区方法,将盾构近接桩基分为3类,并介绍了各分区内桩基施工要点,最后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为工程依托,验证此方法的适用性。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各分区内桩基沉降值均在安全控制值之内,说明该分区标准和桩基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群难题,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盾构姿态偏离。当盾构以偏离设计轨线掘进时,姿态偏差产生后纠偏恢复难度非常大,严重时将导致管片应力集中、管片开裂及过大地层沉降等不良后果。结合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土建4标蜀~十盾构施工区间,分析了盾构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施工中竖向姿态变化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纠偏过程中采用超挖刀、根据盾尾间隙、油缸行程等合理进行管片选型、调整推进油缸压力分布、调整铰接油缸、管片螺栓复紧及拉结措施,可快速有效纠偏,确保盾构姿态短时间内进入正常状态,从而有效提升地铁隧道总体施工质量,对后续地铁隧道建设盾构姿态调整及控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龙克 《硅谷》2010,(19):85-85
近几年来,盾构隧道在一些较大的长输管道工程中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该项技术能够成功穿越特大型河流的实例也是屡见不鲜,譬如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其中的三江口长江穿越、忠武输气管道工程的红花套长江穿越及城陵矶长江穿越都采用了长输管道盾构隧道穿越方案。同样,在我国地铁上也采用了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当盾构机在富水岩层中掘进时,很容易发生盾构喷涌现象,进而造成地面沉陷等事故发生。本文结合长沙地铁3号线9标四方坪站~雅雀湖站区间隧道穿越富水破碎板岩层盾构机发生喷涌的工程实例,对盾构机喷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盾构隧道施工在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在掘进过程中安全问题多,必须加强地铁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本文首先具体探讨了盾构隧道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处理方法:合理的地质选线与勘察、掘进对土体的影响、盾构管片上浮、刀盘下沉、渗漏治理、监测施工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分析了桥梁、河流下地铁施工难点,针对城市地铁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梁、河流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可以对城市地铁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梁、河流综合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地铁盾构施工的顺利有效开展,取得理想施工效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汉长江隧道等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对水下盾构施工合理覆盖层厚度、盾构类型及关键参数确定进行了分析.对水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如开挖面稳定技术、预防泥水喷发技术、防止隧道上浮技术、盾构姿态控制技术、长距离掘进及盾构水中对接技术、盾构始发与到达技术等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盾构隧道叠加段的力学分析是盾构理论分析的一个难点。依托厦门地铁2号线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6号线叠加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建立了反映叠加段盾构隧道施工力学特性的三维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净距、施工顺序对地层位移及结构的影响,探讨该条件下盾构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净距越小,左右线施工之间的干扰越大;采取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有利于结构的弯矩安全;近接隧道需采用一定的临时支撑保证施工安全。研究成果运用于马銮西站-马銮中心站区间6号线叠加隧道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型盾构隧道施工及设计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在穿越预留的混凝土连续墙施工中,应用钻孔爆破帮助盾构快速通过的施工实例。阐述了爆破参数、爆破网路的设计与施工以及爆破安全等技术问题。采用精密钻孔,保证了炮孔质量,采用孔内分层装药和延时起爆,减小了爆破振动,并对爆破振动及爆后混凝土粒径进行了控制。钻孔爆破大大缩短了盾构穿越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在穿越预留的混凝土连续墙施工中,应用钻孔爆破帮助盾构快速通过的施工实例。阐述了爆破参数、爆破网路的设计与施工以及爆破安全等技术问题。采用精密钻孔,保证了炮孔质量,采用孔内分层装药和延时起爆,减小了爆破振动,并对爆破振动及爆后混凝土粒径进行了控制。钻孔爆破大大缩短了盾构穿越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该文研究陀螺定向技术在水资源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中的具体应用,明确应用方式及操作要点。选用文献法及案例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陀螺定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结合实际水资源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案例进行具体应用分析。该文案例工程应用陀螺定向技术对导线进行了校核和纠偏,提高了隧道内导线的精度,在水资源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并在实际案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地下直径线双线大直径(Φ11.6m)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研究为背景,重点介绍了该盾构隧道的盾构选型、盾构管片结构计算、管片结构设计、管片防水设计等技术,并对该盾构隧道施工的设计要求做了简单叙述,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依托杭州地区淤泥质黏土地层中某盾构隧道工程,利用循环神经网络建立盾构隧道施工引发地表最大位移的预测模型,基于该预测模型和Morris方法分析地表最大位移对各个施工参数变化的全局敏感程度,以探究影响盾构掘进引发地表最大位移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循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地表最大位移的预测效果良好;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的同步注浆压力是影响地表最大位移的主导因素,因此施加合适的注浆压力是控制地表最大沉降和隆起量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实际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地表变形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修建的过程中,盾构施工是最重要的隧道施工形式之一,虽然其技术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土体的扰动是无法避免的,由于该现象会造成地层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移位。文章主要针对地铁施工中土体扰动对于地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变化规律展开了探讨,对地表变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释盾构施工引发地表变形的原因以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