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强 《认证技术》2010,(7):62-63
一、生产节能环保产品服务电力建设特变电工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核心骨干企业,是中国变压器行业龙头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变压器产品研制生产基地,下属沈阳、衡阳、新疆、天津4个变压器生产基地,变压器年产能1.7亿kVA,居世界前三位,亚洲第一位。目前在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大型水电及核电等关键输变电设备研制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依托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先后承担了我国"十·五"及"十一·五"多项重大科研攻关计划,掌握了一大批代表世界节能输变电最高技术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特高压能有效提升电网输送能力,支持了长距离、低损耗、大容量输电,而特高压变压器作为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从设计、制造、试验、运输、安装都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特高压变压器是确保整个电网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现场安装的全部工序都要确保规范、标准,才能充分发挥出特高压变压器性能,进而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论文阐述了特高压变压器设计、制造、试验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现场安装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3.
彭伟民 《安装》2002,(4):45-46
文章通过对国际制造业现状的分析,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所走过的道路,以及中国民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事实,提出了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前景的预测和展望,做出"中国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针对特高压交流工程变压器保护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介绍主变压器保护接线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主变保护配置及特点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特高压交流工程变压器保护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即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中国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将成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项重要工作,需推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的深度融合,并提出"工匠精神"等新要求。而伴随着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后发生的新变化,制造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困惑。服务业在GDP中占比逐步升高,制造业在经济增  相似文献   

6.
正在传统制造领域中国确实有技术上落后的地方,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变道超车"的机会。如果按照传统工业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和德国制造之间差距很大,但如果按照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判断,中国制造正在快速逼近德国制造。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制造业目  相似文献   

7.
在超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中,铁心的重量最大可达200吨左右,这将给变压器带来较大的空载损耗,同时较大的铁心体积将会使变压器噪声大幅增加,另外因为大容量所相应产生的附加损耗也将较大。变压器损耗的大小是影响变压器运行经济性指标的重要因素,而降低变压器的噪声是变压器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现代变压器的发展,降低损耗与噪声是各个变压器厂研究的主要方向,这点对于超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来讲尤为重要。本文对消磁线圈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例介绍消磁线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各相关单位:创新发展是我国国家战略。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员成本升高、利润率偏低、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国家标准委在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以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为中心",并提出加强建设制造业标准体  相似文献   

9.
让国人引以为豪的"Made in china"曾带领中国走在世界前沿,中国制造一度曾是中国经济发展引擎巨擘。而如今,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抢夺中国成本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投资优势正在消失,"前后夹击"成为了当前中国制造的无奈现状。对此,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中国制造业熬过了2008,却熬不过2015?"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李克强总理在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当天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他强调:"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正朝追求质量和效益竞争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对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广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产业化、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争取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向,选取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消费品业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提出了支撑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初步确定了各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架构,明确了各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重点任务。最后,本文从标准体系、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机制、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标准化工作助力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全方位提升,助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成功实践,震动了国际同行。比较有代表性的反应,当属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2010年11月29日在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题为《能源领域竞争正在成为美国新的卫星时刻》的演讲,他满怀深意地指出:"中国挑战美国创新领导地位并快速发展的相关领域包括:最高电压、最高输送容量的特高压交流输电。"  相似文献   

13.
<正>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步,原材料作为保障制造产品质量的最基本条件,更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支撑,但目前我国仍面临基础材料参差不齐、战略性新材料受制于人、前沿新材料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只有加快材料工业的发展进程,提升我国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2025"才能真正地挺起脊梁。一、材料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石"制造强国梦、材料当先行"。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研发、产业化和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之一,我国特高压建设、特高压技术保持高速发展。标准体系的搭建可全面反映特高压工程铁塔组立吊装技术领域对标准的需求,为其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本文分析了特高压吊装组塔施工技术、国内外标准现状,构建了特高压吊装组塔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为特高压吊装技术发展提供标准依据,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工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呈现转折性变化。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加快,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必须抢抓新工业革命机遇,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推动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有效发挥标准化在质量提升过程中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推进标准化与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领和推动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牵好标准化这个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本文从标准市场供给、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专利产业化、标准的监管机制、标准化人才等多角度分析了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问题及原因。最后探索提出新时期下以标准化提升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该规划在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多次提到标准化,明确要求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关键技术,基础设计和制造技术薄弱,低端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标准是提高制造业质量基础的核心要素,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首要支撑,是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标准引领,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先进标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促进产品产业迈向高端,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产业升级转型重头戏的中国制造业,再次迎来利好政策。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在"建设制造强国"的目  相似文献   

19.
《工业设计》2013,(1):15-15
"2013中国特钢和特种合金发展国际论坛"定于2013年3月18~20日在广州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和中国铁合金网共同主办。中国有色工业协会钼业协会,钛业分会,钨业分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钒业分会,国际钼协会(IMOA)均受邀将出席本届高端论坛。会议主题:研讨特钢在汽车、机械行业,尤其特钢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设备的发展应用前景;特种合金(钨钼钒钛、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和“中国制造”崛起的经验来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变“Z”型产业链为“L”型和“C”型。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过程中,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应该而且有能力抓住制造业转型的大好时机,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实施“引擎行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向“L" 模式转变的支撑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