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南  马春晖  周晓丽  滕蔓 《食品科学》2017,38(3):310-315
21世纪以来食品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食品科学与情报科学的关系更加紧密,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分析食品科学领域内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从食品学科竞争力角度出发,对国家和代表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Scopus数据库中食品科学学科,中国以17 054篇发文量成为全球第二位大发文国家,但是中国篇均被引次数为4.6次/篇,略低于全球篇均被引次数。虽然我国这些年在发文量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反映论文质量的篇均被引次数、前10%高被引文献等指标与传统食品科学强国相比,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发文数量与质量等多角度分析得出,中国代表性机构在国际学术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我国食品科学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观察全球食品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我国在2010—2014年产生了101个具有独特竞争优势(distinctive competencies,DC)的研究方向,这101个DC体现了2010—2014年我国食品科学方向主要的交叉学科竞争优势,为食品科研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更直观把握食品科学领域的核心学术脉络,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InCites分析工具,对2007—2016年10年间全球食品科学领域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多角度分析,同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美国发文总量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球第一,而自2013年开始中国年发文量已跃升全球第1位。通过模型预测得出到2026年中国的论文总数将达到美国的近3倍,成为论文发表第一大国。数据还表明,中国在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虽呈现良好的活跃度,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也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大国,然而综合TOP10%论文数、高被引论文等各项影响力指标,总体上仍低于美国与西班牙等国家,说明距离该领域的研究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应注重于原创和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食品营养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来SCI-E数据库收录的食品营养学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世界食品营养学研究成果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近5年增长显著。美国的食品营养学学科论文数名列世界第一,中国位居第二。依据篇均他引次数,中国发表的论文在质量与学术影响力方面同美国尚有不小的差距。发文数排名前15的机构中,美国与法国的机构最多,而中国仅有1个,还存在篇均他引次数偏低的问题。目前食品营养学学科表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营养与饮食学是该学科第一大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食品组分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饮食方式与疾病预防、肠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区系、食品安全与防范政策等方面。厌氧消化、超加工食品、心血管疾病、生物资源、食物毒性与安全、传统农牧业、交替进料、生物活性、营养素、青少年营养不良、微胶囊化、食物频率问卷、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4.
朱长菊 《食品科学》2012,33(13):354-358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科 学文献服务系统”,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选取2001 — 2010 年《食品科学》杂志的11491 篇学术论文,从载 文量、栏目特色、基金论文、引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六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索《食品科学》10 年来的一些发展规律。分析表明,该期刊的载文量逐年递增,载文信息明显增大,栏目设置合理,栏目比较固 定,基金论文数量、篇均引文稳步提高,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所有学科期刊中的排名不断上升,总被引频次 在轻工和纺织科学类期刊中始终位居榜首。这表明该期刊所载文献质量较高,它不仅是我国食品科学研究领域最重 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5.
目的:聚焦农业与生物科学中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专业领域,对2016—2021年间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大学在食品领域的学术产出情况、影响力、研究热点、国际合作等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Scopus数据库SciVal统计分析工具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ESI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食品科学领域的前沿与趋势。结果:近年来中国在食品科学领域发文量和质量都稳步提升,但影响力有待加强,国内外合作较紧密,全球热点领域凸显。结论:本研究为未来我国食品科学领域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肖鹏飞 《食品科学》2022,43(15):378-388
为及时了解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003—2020年间黄曲霉毒素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全球黄曲霉毒素研究的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美国和中国是发文量最高,也是开展国际合作最活跃的两个国家。发表黄曲霉毒素相关研究最多的期刊是Food Control,而食品科学技术是发文最多的学科方向。美国的Cotty P J在发文量和H指数方面均居世界首位。仅1篇中国学者的论文进入了该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前100名,表明国内目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在研究创新性和发文质量上还有上升空间。此外,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黄曲霉毒素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黄曲霉毒素的新型检测技术、高效解毒方法、生物防治以及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等将可能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烟草科技》"设备与仪器"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烟草科技》"设备与仪器"栏目1976—2016年间被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被引和施引两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烟草科技》"设备与仪器"共有43篇论文被WOS数据库引用,主要研究集中在卷接包设备、检测仪器、制丝设备等方面,最早的一篇论文发表于1976年,被引文献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施引文献共有40篇,分别发表在27种SCI或EI收录期刊上,期刊影响因子最高为4.397,研究涉及工程技术、生物材料、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表明国内烟机制造技术在国际学术交流和热点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烟草科技》"烟草工艺"栏目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被关注的程度,考察该栏目的学科领域影响力,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6—2016年该栏目论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被引和施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烟草科技》"烟草工艺"栏目共有44篇论文被WOS数据库引用,第一作者来自15个省、直辖市的21个机构;各类基金论文12篇;论文研究方向有烟草加工工艺及制品、烟草初加工、烟草原料、产品标准及检验等。②施引文献共53篇,分别来自8个不同国家出版的28种刊物,施引文献作者来自41个不同的机构,施引文献期刊影响因子高,表明"烟草工艺"栏目刊发的论文科技水平较高,学术影响面较广,论文能够持续被国际较高学术影响力期刊的作者关注和引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论文是反映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依据权威的Wo S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和工具,对全球造纸行业的科技论文进行综合研究,从论文产出数量、论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4个角度对主要造纸生产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具体分析,对比主要造纸生产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肉制品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结合1980~2022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1977~2022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对肉制品微生物领域842篇中文文献和1530篇英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从年度发文量,核心文献,核心发文国家、作者、机构以及期刊分布,关键词共现聚类等角度,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显示,有关肉制品微生物的研究,国内外发文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外文文献量增长更为显著,外文文献的被引频次远高于中文论文;发文国家主要以美国、西班牙、巴西和中国等为主力军;研究机构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如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美国农业科学研究院(ARS)、江南大学等;全球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微生物对肉制品风味品质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微生物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参与代谢的机理以及食品安全性等方面。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为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研究和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辣椒属植物如辣椒不仅具有独特的辣味,其组分如辣椒素类物质还具有诸多药理作用.为了更直观地把握辣味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主要学术脉络,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共13389篇文献作为数据源,从辣味科学研究文献数量、国家/期刊/学术机构/作者的影响力和研究热点等角度出发,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VOSvi...  相似文献   

12.
骆靖阳  陆柏益 《食品科学》2021,42(5):278-287
食品大数据技术是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智能制造、膳食营养与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发展潜力。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数据库中的论文和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食品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现状、热点、发展方向以及不同国家学术综合影响力和合作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与应用成果,为全链式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风险预警、质量溯源等提供了强力助推;在食品智能制造领域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与阻碍,但在3D打印食品等研究中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膳食营养与健康领域中进展缓慢,应用程度较低,距离其真正实现智能化的营养管理与健康干预依旧比较遥远。我国相关研究发文量较大,但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学术综合影响力和合作关系网络方面仍落后。因此,亟需加强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国内外合作交流,为我国食品产业的数字化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分析平台,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库,分别以“鱼糜”和“surimi”为主题检索词,以收集到的2009—2021年CNKI中的944篇和WOS中的1 082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发文量、发文作者、国家、机构及期刊进行科技文本挖掘,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和突现图谱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外鱼糜研究的现状和内容演变进展。研究发现,鱼糜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内外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刊载量大的期刊多为食品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国的英文文献发文量为411篇,位居全球第一,占到总发文量的37.99%,除此之外,泰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均形成较大的研究体量;不同区域的作者、研究机构及国家之间合作密切,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学术共同体;研究内容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发展,研究热点由加工工艺和鱼糜品质向保鲜、抗冻剂转变,目前“蛋白质”“肌球蛋白”“二级结构”等成为突现关键词,研究内容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时区分析表明“感官评价”“品...  相似文献   

14.
粟类作物是一类籽粒小、抗旱、耐贫瘠的一年生作物的统称,多种植和消费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是谷子和糜子。与种植和消费情况不同,亚洲、欧洲和美洲相对发达国家的政府更重视粟类作物的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投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粟类研究论文居世界之首,欧洲委员会、英国研究与创新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粟类研究论文数量排名紧跟其后。梳理了近5年发表的粟类科研论文,印度最多,其次是我国和美国。基于粟类作物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多酚等,其具有多方面的健康功效,因此粟类的食品科学技术和植物科学成为最热的研究领域。最后阐述了国内外传统的和工业化的粟类产品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插图创作历史悠久,比西方要早近800年。在近代,中国的艺术插图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近代插图逐渐没落时,德国、前苏联的艺术插图对我国影响深刻。到了当代,欧洲及美国的现代艺术插图观念、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运作方式逐渐被我们所接受,意识到不但要发掘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插图,也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运作方面,走出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为减轻石油基包装材料带来的环境压力,研制天然、易降解的环保型大豆蛋白基食品包装膜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1990~2021年间关于大豆蛋白基食品包装膜的研究论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5.8.R3可视化处理了1318篇相关文献,结合文献资料法、定量分析法对大豆蛋白基食品包装膜的研究热点变化及发展态势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基食品包装膜的研究历程可分为初级起步、稳步发展和加速发展3个阶段,现今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发文量排名第一体现其在该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中介中心性值为0.59,表明其已具备较高的科研实力;《Food Hydrocolloids》为该领域具有引领力的期刊;大豆蛋白基食品包装膜的改性和食品包装应用为主流研究;未来研究趋向于搭载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绿色食品包装膜开发。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计量学对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和知网数据库上发表的食品打印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外食品3D打印文章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是发文量和被引量最高的国家,但从文章的单篇被引频次来看,中国论文质量仍需提升。由Zhang M、Bhandari B、Prakash S等领导的团队在食品3D打印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位置,相关研究主题涉及原料的可打印性分析、后处理研究、个体化营养需求和食品定制。当前适合老人、吞咽困难患者的食品3D打印和4D打印研究正在被重点关注,建议在未来应加强国内外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建设,注重提升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8.
侯博  刘强  王志威 《食品科学》2022,43(13):237-245
中国现阶段呈现出典型的风险社会特征。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食品安全风险不断显现且与传统风险叠加,治理难度日趋加大,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库为数据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领域的论文进行全域扫描,通过对1 110 篇代表性文献的统计发现,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从新世纪初期才开始起步,近年来的年度发文量稳中有增。20 年来的丰硕成果分布于7 个主要议题,总体成就呈现出从一元至多元治理理念的转换、多研究方法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力量的聚合3 个方面的特点。在进入新时代之际,未来的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应从新的时代责任把握、新的实践经验提炼和新的学术价值挖掘等方面切入,为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