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连铸板坯表面星形裂纹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16Mn系列钢连铸板坯表面出现的星形裂纹缺陷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连铸工艺对比试验验证,确定星形裂纹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使用无镀层的铜板结晶器所致。采用提出的改进措施,该缺陷发生率由原来的13.230%降至0.087%。  相似文献   

2.
刘贺华  黄杏岗 《连铸》2011,(Z1):399-405
介绍了中厚板连铸坯目前的表面质量情况,对存在的表面纵裂纹和横裂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连铸坯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有利于消除表面裂纹的防止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沙晔 《连铸》2011,(Z1):215-218
板坯垂直连铸机在陈旧的机型上融入了当今冶金领域中最先进的冶金工艺技术。出坯系统丢弃了原有的出坯模式,配合现在的生产节奏,设计出全新的出坯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俊山  游清莉  路殿华 《连铸》2011,30(5):36-40
对(900~2 150)mm×230/250 mm板坯连铸机生产510L板坯产生表面纵裂的试样进行了分析,针对纵裂可能产生的原因,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包括控制钢水含碳质量分数在0.08%以下,降低一冷水量15%,提高结晶器进水温度在38 ℃以上,降低二冷水总水量25%,同时分回路降低水量9.9%~36.2%,采用高碱度、高熔点、低黏度保护渣等措施。使该钢种的纵裂发生率从前期的57.41%降低到了现阶段的2.15%,有效地提高了铸坯一次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板坯表面纵裂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连铸板坯质量,结合临汾钢铁公司实际生产数据,对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包、结晶器液面的波动是板坯产生纵裂的根源,而含硫量和浇注温度的偏高、拉速的不稳定以及结晶器锥度的不合理等因素加速了裂纹的扩展。提出了控制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炼钢厂宽厚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的漏钢事故,分析了厚板连铸板坯产生漏钢的原因。现场生产实践表明,结晶器传热不均、保护渣性能不良、结晶器液面波动和操作不当等原因是引起漏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预防漏钢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涟钢连铸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对钢水质量、过热度、进出水温、保护渣性能、液面波动及结晶器铜板等进行了检测、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钢中部分硫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使w(Mn) /w(S)比为28.8;停产后结晶器进水温度下降幅度达到25℃,恢复生产后水温又快速上升到30~32℃;保护渣碱度波动较大,最低时达到1.1,使渣玻璃性强、导热性较好;液面波动高达6~7mm,保护渣不能均匀流入,影响结晶器的传热;另外,结晶器铜板划伤造成初生坯壳与铜板接触不良,局部温度偏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经过调整后,涟钢1号机表面纵裂纹发生率由0.50%下降到0.024%.  相似文献   

8.
凌钢板坯连铸生产的钢种多为碳的质量分数0.08%~0.16%包晶钢,由于高拉速使弯月面热流增加,产生严重的表面裂纹。除优化连铸工艺、设备参数外,通过浸入式水口结构优化设计,并配合优良性能的保护渣,使结晶器流场均匀、温度场均匀、坯壳凝固均匀,使铸坯表面缺陷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9.
黄怀富  王东亮  张小辉 《连铸》2011,30(3):23-27
结晶器锥度是结晶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对连铸生产操作和铸坯质量的影响很大。板坯结晶器锥度不稳定也是炼钢厂连铸生产现场的技术难题,结合现场生产实际经验,分析了结晶器锥度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查找了相关液压、电器、自动化、机械结构和钢种等方面原因,重点对结晶器铜板及足辊的锥度、足辊与引锭杆配合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对现场解决结晶器锥度不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莫明珍  谭莹  陈明  曹标 《铸造技术》2008,29(2):236-238
通过扫描电镜和金相检验方法观察铸铜水龙头阀体裂纹宏观及微观形貌,检测其化学成分、硬度等,探讨水龙头阀体开裂原因。结果表明,水龙头阀体开裂是由于存在过热造成的晶粒粗大、魏氏组织、铸造疏松等缺陷引起的脆性开裂。通过控制浇注温度,加快冷却速度,可避免裂纹的产生,提高阀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