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首先建立钻前地质导向模型,并根据评价井的测井资料,对随钻测井(LWD)曲线及可能钻遇的地层岩性进行预测。钻井过程中,在钻前地质导向模型基础上,根据钻井时LWD不同的测井响应和综合录井资料,实时验证构造和储集层信息,不断修正地质导向模型,对靶点深度进行实时预测,及时调整靶点,实现水平井的钻井目的。水平井导向包括2个关键步骤:水平井着陆的导向和水平段钻进过程中的导向。曹妃甸11-1油田开发大量采用了水平井,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根据目的层油藏类型和不同构造、储集层特征,确定了相应的水平井着陆和水平段钻进的导向原则,保证了水平井精确中靶并使水平段最大限度地穿越储集层,与传统导向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了水平井钻井成功率。图3参13  相似文献   

2.
地质导向技术在蒙平1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林砂岩油藏地层薄,水平井钻井难度大.为了保证蒙平1井最大限度在目标层中钻进,应用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该技术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建立构造、储层特征的地质模型,并根据邻井的测井资料,对随钻测井(LWD)曲线及可能钻遇的地层岩性进行预测.在蒙平1井钻井过程中,根据LWD测井曲线,进行实时验证构造和储层信息,不断修正地质模型,及时调整靶点,保证了水平段最大限度在2~3 m厚的薄砂层中穿越,钻遇油层203.1 m,钻遇率达到了66.55%,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蒙平1井的成功钻探,证明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是提高水平井效益的有效手段,为二连地区类似油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质模型动态更新方法在关家堡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模型动态更新依据随钻测井资料及时更新先期建立的地质模型,得到钻井不同时刻的三维地质模型,实时有效地了解储集层空间展布,及时发现其构造、产状等的变化,从而对原有设计井眼轨迹加以修正,有效地调整钻井前进轨迹,发挥地质导向作用,直至以最佳方式穿过油层,最终达到提高水平段有效率和钻井总体效益的目的。把地质模型动态更新方法应用于关家堡油田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结合测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并把随钻资料加入到地质模型中,采用多步建模的方法进行地质条件约束,更新并完善GR、孔隙度、渗透率等模型,提高了储集层随机建模精度,特别是砂体分布模型的精度,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Zh8-H井钻井实践表明,由于及时地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模型,明显地提高了水平井钻遇油层的能力。图5参13  相似文献   

4.
吴炎 《录井工程》2017,(2):42-45
潜山油藏储集层具有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内幕岩性杂乱等特点,为了提高地质导向技术在该类油藏水平井钻探中的作用,以辽河油田S 625区块元古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应用录井、测井和物探手段,针对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建立潜山地层岩性与裂缝识别的录、测井法和裂缝识别的地震反射特征法,解决了该潜山地质导向过程中井底轨迹钻遇层段判断、岩性识别、现场有利裂缝型储集层识别的主要问题,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潜山油藏储集层具有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内幕岩性杂乱等特点,为了提高地质导向技术在该类油藏水平井钻探中的作用,以辽河油田S 625区块元古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应用录井、测井和物探手段,针对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建立潜山地层岩性与裂缝识别的录、测井法和裂缝识别的地震反射特征法,解决了该潜山地质导向过程中井底轨迹钻遇层段判断、岩性识别、现场有利裂缝型储集层识别的主要问题,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夏92-H井是环玛湖凹陷斜坡带上的一口预探水平井,该井所在区域构造复杂,横向油藏埋深变化大,各井差异性大,采用常规技术无法及时准确找到储层和确保井眼轨迹在储层中穿行,不利于提高探井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和油藏产能评价。通过建立钻前地质模型、实时解释随钻测井资料、及时进行地质导向、井眼轨迹描述与优化等,有效地确定了目的层顶界及着陆点深度,水平段油层钻遇率达到100%,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导向和轨迹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兰 《录井工程》2017,(3):36-41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J 58井区断裂发育、地层非均质性强且储集层难以识别,为准确制定靶点着陆和水平段导向预案,降低着陆失败、井身反复调整风险,达到合理开发目的,建立精细可靠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地质导向钻井尤为重要,是提高油气层钻遇率的关键所在。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地层对比预测、地质解释导向两个方面分别建立了钻前静态地质模型和水平段动态导向模型,一方面利用静态地质模型进行靶点着陆,另一方面利用随钻资料对油气藏进行实时跟踪。通过反复检验和修正地质模型来指导水平轨迹在目的层内钻进,形成了适合该区特点的水平井定录导一体化系列技术,为该区块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钻地质建模技术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相储层发育具有垂向叠置复杂、夹层发育、横向相变快及局部微构造发育等特点。受限于钻井设备的精度,在河流相储层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地质和工程风险均较高。随钻地质建模技术能依据随钻测井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实时更新先期建立的地质模型,并结合钻时数据对测井模块未测到的岩性进行快速识别,依据模型判断钻头位置,保证钻头以最佳的前进轨迹穿过油层,最终达到提高水平段钻遇率和钻井总体效益的目的。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埕岛油田北区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完钻的5口水平井钻遇效果均优于方案预计水平,平均储层钻遇率达到86.7%,有效提高了区块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于砂岩储层水平井地质导向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页岩储层潜力,提高水平井勘探开发效果,研究应用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包括:在深化页岩储层认识和准确预测"甜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根据三维地质模型提取的地层参数进行井眼轨道优化设计;采用储层预测技术,落实目的层微构造变化,从而为水平段井眼轨迹预测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地质目标跟踪及轨迹调整技术,准确预测井底钻头位置,估算真实地层倾角并实时修正地质模型,确保井眼在储层中合理位置延伸。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四川盆地NH2-4井进行了应用,确定水平段位置距优质页岩底界35.00 m,校正真实地层倾角为6.48°,实时修正地质模型并调整井眼轨道设计参数,实现优质储层钻遇率94.5%。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为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实用可行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岩性变化快、井控程度低、单砂体厚度小、砂体横向连续性差且纵向上分布不稳定,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难度较大,砂体钻遇率偏低。针对上述难点,根据地质特征及开发要求,采用地质建模的方法沿砂体展布方向设计水平井井轨迹靶点,为水平井钻进提供依据;根据区域地层对比结果,结合导眼井目的层段测井曲线特征确定导向标志层;在造斜段导向过程中,利用随钻测井曲线特征结合录井资料识别标志层,预测着陆点位置及距离并调整钻井造斜率,保证井轨迹精准入靶;在水平段导向过程中,根据随钻伽马正演及伽马成像反演结果控制井轨迹,确保井轨迹在目的层段中穿行。形成了钻前地质设计、在造斜段确定曲率、在水平段调整井轨迹的水平井钻井全周期地质导向工作流程。应用结果表明:该地质导向技术适用于陇东地区水平井钻井,能够有效指导水平井钻进并提高储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