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岩心相渗数据出发得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Kα、Kw—S*w),并归纳出两类典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2.
不同分子量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动态及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的重要基础资料,而增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是提高采出程度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选取五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通过大量岩心实验,利用非稳态法测定了不同分子量分别在相同浓度和相同粘度条件下的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在相同含水饱和度下聚合物相的相对渗透率逐渐降低;油水两相跨度逐渐增大;曲线的右端点和等渗点都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向右偏移,说明增加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确实可以提高岩心内部的微观驱油效率。文中还首次给出了聚合物驱残余油饱和度与聚合物分子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不同分子量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过程中数学模型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模拟油藏实际开发状况,采用非稳态法的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测定了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了岩心基本参数,建立二元复合驱和四块表面活性剂驱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相对渗透率曲线给出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和采收率等其它参数。同时分析油层润湿性、孔隙结构和产油量变化趋势,通过三种不同岩心模拟驱替实验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比,得出二元复合驱适合该油藏的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4.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技术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手段。它能够全面应用油藏的各项地质、开发资料,经过油藏静态和动态历史拟合后,能够得到油藏剩余油较精确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沙二下油藏构造复杂的特点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数值模拟 ,得出剩余油分布规律 ,应用多项技术充分挖潜剩余油 ;完善注采井网 ,解决层间矛盾 ,恢复水驱控制储量 ,提高开发效果。对生产油层多、层间矛盾突出的油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某试验区为模拟区块,在数值模型中按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应用不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与同一微相内应用相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拟合所得到的曲线进行对比,说明按相同微相不同渗透率区间应用不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能较好的改善拟合效果。并探讨了应用统计规律根据不同砂体类型不同渗透率区间选择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非均质性,加之长期注水开发使得油藏水驱效果变差。文章以油水相对渗透率这个流体流动的基本参数为切入点,探讨油田生产能力分析方法。总结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为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非均质油藏在特高含水期存在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困难等问题。本文以英东萨尔图油藏为例,优选井组实施氮气泡沫驱先导试验,目前已取得较好效果,为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低渗油藏是未来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而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气藏开发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参数之一。本文通过室内油水非稳态实验测量方法得到超低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并通过分析总结出该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两相渗流区较窄、油相渗透率下降快以及水相渗透率上升缓慢等特点,且该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相关科学研究及现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Z1):194-197
聚合物驱过程中由于三相渗流现象,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确定有很大的难度。基于渤海油田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聚合物驱不同阶段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对比分析异同点。结果表明:①吸附滞留的聚合物分子对岩心的水相渗透率选择性降低,但对油相渗透率影响较小,为选择性调剖堵水提供理论依据。不同阶段水相渗透率曲线为聚合物驱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②水相渗透率的降低程度和地层中聚合物的含量相关,直接聚驱、水驱后聚驱的水相渗透率曲线差别相对较小;③直接聚驱、水驱后聚驱、后续水驱阶段均能很好的降低水相渗透率,但水驱后聚驱的残余油饱和度最低,说明事先注入一定量的水,能更好地发挥聚合物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的作用,采出更多的残余油。以上研究为矿场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提供参数,指导聚合物驱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克拉玛依五3中区克下组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高含水,水驱动用程度低等特点,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层内,层间,平面及空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复杂多样,总体表现出较差的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和井网系统的控制,在空间上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对于指导该区块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的油田已经基本进入了高含水期,研究剩余油的分布以及油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高含水期剩余油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很大的潜力,研究剩余油势在必行,主要从成因、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掌握储层流动单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对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油田应用聚类分析法找到了划分流动单元的有效参数和定量界限,并在该断块整套储层中定量划分出四套流动单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和储层物性。综合研究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密切关系,揭示了该断块油田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的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核心话题,尤其是石油资源。在进行有关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相关的开采技术,以应对开采过程中的新问题。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尤其是适用于高含水油田,具有优质、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开展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了剩余油挖潜措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区块的各项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并对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油藏主力层S2和P1油组为挖潜对象。在对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的油藏多方案开发指标进行预测后,对提出的4种开发方案进行了对比,最终给出了该油藏优化的开发方案,即油藏采用聚合物驱油的方法会达到较高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6.
SN142区块位于秦家屯油田秦中背斜带,自2005年投入开发以来,历经了4次井网完善与注水调整,表现出高含水、低采油速度的主要矛盾,因此需要对剩余油分布进行量化分析。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入手,对平面完善注采、纵向改善水驱进行研究,制定出改善水驱、完善注采、提高注水强度等水井措施,以及油井改善水驱效果问题,实现增加水驱动用储量、提高采油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桂阿娟  王艳艳  闫建岭 《广东化工》2012,39(15):9+16-9,16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和强注强采,各大油田已近入商含水开发后期。油减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怎么样提高采收率成了首要任务。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1)实施事故井的大修恢复,完善:三类注采井网;(2)建立高效的注水开发方式;(3)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油田动静态资料,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中原油田濮53断块剩余油分布,得到单井、全区的日产油、含水和压力的拟合曲线,根据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等值图,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可行的开发方案。可以得出结论:数值模拟在研究构造复杂,生产历史较长,特高含水期,储层变化较大的油藏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排量的变化,将压裂施工前置液阶段分为有破裂显示和无破裂显示两种类型;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砂比等变化,将压裂施工携砂液阶段分为压力下降型、压力下降稳定型、压力波动型、压力上升型、压力稳定型五种类型。压力下降型和压力下降稳定型是施工较理想的两种类型。同时,对异常压裂施工曲线分析,总结压裂施工常见问题包括压不开、压窜、砂堵、沉砂等,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