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重庆主城区组团隔离带现状绿地斑块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发现:(1)两山以外城市新区组团隔离带连接度高,但农业用地占比大、绿地类型单一、景观多样性差;(2)两山之间密集建成区组团隔离带连接度较低,破坏和侵占现象严重,但绿地类型丰富,异质性高;(3)山水之间生态连接弱,组团隔离带面积小,聚集度较高。组团隔离带规划及建设优化,首先应转变从单纯绿化隔离带到复合型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认知;其次从“类型、数量、结构”三方面入手,优化总体景观格局,建构结构突显、绿色生态、功能多样的复合城市生态廊道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构建合理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是提升城市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源-汇"理论作为景观生态学中定量探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动态平衡的理论,在城市空间格局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作者通过梳理国内外绿地空间格局的相关研究,发现绿地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与"源-汇"理论的基本概念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本文尝试将"源-汇"理论应用于绿地空间格局的构建和优化研究中,首先,对绿地空间格局语义下"源-汇"理论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依据"源-汇"理论的相关原理,划分"源""汇"景观,构建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以识别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并分别作为基质、廊道和斑块,从而构建城市绿地空间格局。最后,结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分析方法与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对研究区绿地空间格局进行修正,形成优化后的北京市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研究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袁艳华  徐建刚 《城市规划》2015,39(5):105-112
以长汀县汀州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环境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敏感性生态风险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借助最小耗费路径模型,构建县城潜在的生态廊道,形成以山体、绿地等为主的斑块,绿带、河流为主的景观廊道,河流、绿地组成复杂多元化的网络体系,土地利用作为景观基底,城市景观要素形成的三维空间为城市景观体,形成"斑-廊-网-基-体"模式的立体生态空间。构建汀州城区景观生态网络体系,探讨其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以期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日,佛山市正式推出《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规划提出将投资170.76亿元打造生态环保工程,到2006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2010年以后全面建成生态城市。在规划纲要中,佛山提出要建设城市生态绿地,包括建设绿地斑块、绿色廊道(河流绿色廊道和交通绿色廊道)。主要的河流廊道有西江干流廊道、北江廊道、东平顺德水道廊道、潭洲水道廊道、佛山水道廊道;交通廊道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廊道、快速干线公路系统廊道、铁路沿线廊道、城市道路廊道等;保护城市森林资源和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多绿格局,逐步构筑城市的绿地景观。同时,《…  相似文献   

6.
以地处湖南丘陵地区浏阳市为例,选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安全三方面要素10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浏阳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浏阳市景观格局分析,应用最小累积耗费距离模型进行市域景观格局优化,并将优化成果应用于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结果表明:1)浏阳市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总体分布规律为城镇区域较低,市域中西部区域偏低,东北部区域相对较高,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2.99%、18.20%、18.79%和10.02%;2)浏阳市域内优势景观类型明显、异质性差,景观形状复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不利于现状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结合敏感性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构建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等景观要素,形成以林地、绿地等为主的生态斑块,河流、道路绿带为主的生态廊道,土地利用作为绿色基质的景观优化格局,并利用优化成果对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丘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重庆茶园新区苦溪河为例,针对河流廊道网络结构单一、绿地零碎杂乱、景观破碎化严重等问题,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技术,探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为建设生态的河流廊道景观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树香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07,25(3):137-140
南京南郊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遗存丰富.随着南京城市发展的南移,城市建设对南郊景观的影响将逐渐加强,对南郊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迫在眉睫.该文在对南郊现状景观调查与生态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以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来研究构建南郊的生态化廊道体系和开敞空间景观格局,以期使其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趋于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王彬 《规划师》2019,35(z1)
高压廊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高压廊道易将城市分隔成块状,使得城市丧失原有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且高压廊道低效的土地利用与我国城市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相矛盾,现阶段高压廊道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文章以上海徐汇中环高压廊道绿地为例,在分析高压廊道绿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功能、交通、空间和景观四大方面提出高压廊道绿地规划策略,以实现城市活力、景观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确定了由市中心区——绿化隔离带——卫星城——小城镇组成的城市格局体系。为进一步改善首都生态、生活和发展环境,从2000年起,北京市全面实施绿化隔离带建设工程,至今,已基本完成了125平方公里绿化隔离带建设任务,形成了环首都绿色屏障,促进了城市发展格局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建设宜居城市、实现“绿色奥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绿色控制带的结构与生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控制带是指在城市周围建设的绿色植被带,是国际上一些大城市为了控制城市无序护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规划与建设的一类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其功能主要有控制城市建成区的无序扩张、保障城市合理格局的形成;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等。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历史文化特点,规划与建设了环型绿带、楔型环城绿带、廊道型环城绿带、环城卫星绿地、缓冲绿带、中心绿地等6种类型的城市绿化控制带。从国际上特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效果来看,城市绿带对控制城市格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今后30年内,我国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0%。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向周边扩展失去有效的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低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借鉴国际上大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经验,加强我国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建设,是我国大城市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大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琴 《四川建材》2009,35(4):245-246,248
为全面实施建设"东莞绿色生态城"的总体规划,发挥好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做好城市行道树栽植和道路绿地、绿化隔离带规划、设计、施工,对东莞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其应用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评价道路生态廊道的生态位适宜度,可为确定各类景观面积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道路生态廊道的景观格局。本次研究区为近郊型道路353省道(仪征段)两侧各1km范围的生态廊道,道路绿化景观有机拓展和融入周边的农田、湿地、丘陵和乡村,形成景观、产业、旅游的统筹规划和建设,是一条以线带面、综合规划的道路生态廊道建设综合体。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进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建立生态涵养、旅游经济、农业生产三个方面相关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和模型,对研究区各区段的功能定位进行量化赋值研究,取其最大赋值作为该区段的主要功能发展方向,并由此确定景观的面积、布局和内容,实现景观格局的科学优化配置,促进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华洁  王岩 《中州建设》2008,(19):44-44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净化环境的重要功能。由于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成为目前社会环境热点。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庆市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学分析,认为重庆市的绿地景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绿地结构组成欠合理;(2)绿色斑块质量差;(3)绿色廊道功能不健全,并且指出城市部分地区缺少绿色斑块,且斑块之间缺乏联系。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学关系斑块和廊道的基本原理,对重庆市绿地景观提出了生态设计建议:(1)贯通水系和公路绿色廊道;(2)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  相似文献   

16.
该文指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尚存在建筑与绿地割裂分别进行生态设计,主张城市生态建设应结合景观生态学整体格局及生态效应等理论进行。结合实际调查和相关案例,提出在城市中小尺度的场地设计、城市廊道、绿地斑块的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宽度效应、面积效应、斑块的形状与功能效应等理论方法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改善城市景观细部。具体阐述了利用景观生态学最优格局、安全格局等理论在较小尺度的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近郊绿地在城市生态与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曹骊 《中国园林》1989,(1):21-24
我国大中城市日趋“膨胀”,小城市不断兴起,如何注意在拓建的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效果,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的国情,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提出了重视城市近郊绿地的建设,并使城郊和市内绿地系统组成一个整体城市空间的设想。最后,文章提出了城市近郊绿地调查与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付飞  董靓 《中国园林》2012,28(9):57-61
当今城市河流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干扰影响加剧、河流景观匀质化等情况,呈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廊道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而对于廊道的三维空间特征综合性研究还未涉及.笔者尝试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河岸景观廊道二维断面空间表征进行模式化归纳,并提出不同模式下的河岸线状绿地匀质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策略考虑了模式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实践指导性;同时,在廊道纵深方向,利用廊道网络特征指数,进行河岸线状绿地匀质空间的网络空间结构定量分析;实现了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廊道三维特征辨识与优化,也为多尺度综合研究城市河流景观生态功能提供新视角、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发展牵引下,我国城市快速路迅猛发展,城市快速路绿化植物景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城市快速路绿地(包括主线绿地,互通立交绿地等等),作为城市景观的点与线的重要元素,在改善、恢复环境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如何对这些绿地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文是以北京城区互通立交绿地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较为系统、融生态、视觉美学、地域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快速路绿化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态隔离带是指在城市外围或者组团之间,以林地、湿地、农业用地、园地等生态用地为主的绿色植被带形成永久性的开敞空间. 一、济南生态隔离带建设情况 (一)市域生态隔离带总体规划 根据《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济南市生态隔离带总体规划布局为“一横五纵”.包括北大沙河、玉符河、大辛河、绕城高速东环线、巨野河形成的5条南北方向的隔离带,北侧黄河形成的1条东西方向的隔离带,南侧与南部山区连接.6条隔离带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片区组团,总面积约153.4平方公里.此外,济南市还完成了《济南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济南市绿道网规划》,提出了生态廊道和道路绿化隔离带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