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已开发的伴生元素在铜熔炼过程中分配行为的计算机模型,对贵溪冶炼厂铜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一致性很好,并利用M.Nagamori的悬浮指数方程对渣中铜和硫的机械夹杂损失进行了计算.探讨了铜机械损失的形态,认为铜在渣中机械夹杂部分主要是以硫化物形态存在。同时对氧分压、冰铜品位、渣中四氧化三铁及铜溶解损失和机械损失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了氧分压、冰铜品位、渣中四氧化三铁对铜溶解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谭鹏夫  张传福 《有色冶炼》1996,25(6):58-60,57
利用已开发的伴生元素在铜熔炼过程中分配行为的计算机模型,对贵溪冶炼厂铜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一致性很好,并利用M.Nagamori的悬浮指数方程对渣中铜和硫的机械夹杂损失进行了计算。探讨了铜机械损失的形态,认为铜在渣中机械夹杂部分主要是以硫化物形态存在。同时对氧分压,冰铜品位,渣中四氧化三铁及铜溶解损失和机械损失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了氧分压,冰铜品位,渣中四氧化三  相似文献   

3.
铜闪速熔炼操作数据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利用微机将铜闪速熔炼操作数据进行处理,导出了冰铜组分之间的回归数模及渣含铜的回归数模。回归分析表明:对于代入目标冰铜品位预估冰铜中含铁量的算式,若用二次模型取代现行的一次模型,并在控制软件中增加一估计回归系数的子程序,可显著提高前馈计算模型的精度;根据渣含铜的回归模型推测,铜在渣中的损失形态仍然是以机械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分析及多年生产实践,笔者认为,选择高硅渣型可有效控制铜密闭鼓风炉富氧熔炼炉渣中Fe_3O_4生成,改善前床渣铜分离条件,减少铜在渣中的化学与机械损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逆向矩阵计算和对比模拟实验确定了诺兰达过程的合理冰铜品位和合理渣型,指出合理冰铜品位和合理渣型相当大程度是围绕渣含铜引出的,探讨了影响诺兰达过程渣含铜的主要因素与降低渣含铜的主要措施.本文还证明:用渣带走铜分率=1-铜分配系数/(铜分配系数+炉渣重量/冰铜重量)这一表达式分析渣含铜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硫铁矿渣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硫铁矿渣的综合利用南昌大学李湘越彭绍琴江西省环保所黎澄宇硫铁矿渣是硫铁矿在沸腾炉中高温焙烧后的产物,是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其反应如下:4FeS2+11O2=2Fe2O3+8SO23FeS2+8O2=Fe3O4+6SO2经过焙烧,其中的硫生产硫...  相似文献   

7.
基于已开发的铜熔炼过程计算机模型,对铜熔炼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冰铜品位与铜熔炼过程气相组成、体系中铁氧化物含量、渣含铜及伴生元素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O_2、SO_3分压随冰铜品位提高而变大,S_2分压随冰铜品位提高而变小;冰铜品位在50%~70%之间时,熔体中Fe_3O_4含量较少;冰铜品位在50%~60%之间时,伴生元素在冰铜中分配较少;冰铜品位在60%~70%之间时,渣含铜较低;处理低品位精矿时,生产高品位冰铜对铜直收率不利。  相似文献   

8.
转炉渣含铜较高必须返回反射炉,液态转炉渣返回量的多少及随渣带入的Fe3O4、SiO2等造渣组分会影响熔炼作业。对2号反射炉的现场调查表明,转炉返渣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反射炉渣中的SiO2、Fe3O4浓度不会超出正常范围,炉渣的粘度、密度等性质变化不大。随着转炉返渣量进一步增加,要保证反射炉渣Fe3O4浓度不显著升高,须添加熔剂使SiO2在32%~34%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转炉返渣量增加,因炉渣的停留时间缩短,可能使渣含铜升高  相似文献   

9.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焦粉对降低渣含铜和Fe~(3+)含量有显著效果,渣含铜可降到0.50%,Fe~(3+)含量可降到3%以下;添加焦粉可以降低渣中As、Sb、Bi含量,但是冰铜中As、Sb含量有所提高;添加焦粉使冰铜和炉渣中的Pb、Zn含量同时降低,而且冰铜中的Pb、Zn含量的降低幅度大于炉渣.  相似文献   

10.
大冶诺兰达工程是年产10万t铜的大型铜冶炼改造项目,它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为改变落后的冶炼生产工艺流程,经国家批准进行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诺兰达炉熔炼技术是从加拿大引进,与之配套的制氧站、烟气制酸是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承担设计。从1997年10月1日投料以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生产,诺兰达工艺流程已全面打通,我国自行设计的密闭烟罩、余热锅炉、电吸尘器、制酸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供氧、鼓风、加料系统都运转正常。现诺兰达炉每日送加料达20—22h,精矿处理量35—40Vh,富氧浓度~30%,冰铜品位65~68%,渣含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工艺矿物学系统分析方法对富氧底吹熔炼渣中铜的赋存状态及导致渣含铜高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采用BPMA对损失的铜物相进行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测量及统计。结果表明,熔炼渣中铜主要以沉降不充分所致的冰铜机械夹杂形式赋存于渣中,其次为生料反应不完全所致,冰铜夹杂主要是放渣过程中离渣口最近的喷枪的二次搅动引起,生料夹杂集中在放渣后期。从工艺矿物学角度提出,通过调整底吹熔炼炉喷枪角度及放渣过程中的进料设置可有效降低铜在渣中的损失。损失于渣中的铜物相嵌布粒度以大于0.10mm的粗粒及小于0.01mm的微粒为主,分布极不均匀。通过统计结果进行理论计算,当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0%~85%,浮选后渣含铜的理论下限为0.45%~0.30%,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将永久损失。  相似文献   

12.
李运刚 《有色矿冶》2000,16(3):22-24
利用化学平衡法研究了1250℃下的SiO2-CaO-FeO-Fe3O4(Fe2O3)-ZnO渣系Fe3O4含量与其它组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工业炼铅炉渣的成份范围内,SiO2的含量升高,Fe3O4的含量就下降,CaO含量升高,Fe3O4的含量也升高;FeO含量的变化,对Fe3O4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桑利 《有色冶炼》2006,35(1):5-10,21
本文详细讨论了确保三菱连续铜熔炼和吹炼工艺产出的弃渣含铜较低的相关因素,重点讨论高效熔炼与渣贫佑阶段,尤其是将渣中铜损失降至最低的那些重要的设计特点与生产实践。生产冰铜时。通常认为渣含铜直接与冰铜的品位有关。大多数其他,台炼工艺仅生产舍铜30%-63%的冰铜,其中一些工艺要求进一步处理弃渣,以达到满意的铜回收率。相反,三菱工艺通常将冰铜品位控制在67%-69%范围,同时还能将弃渣中铜损失保持在0.6%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电弧炉粉尘的尖晶石、铁微粒特征的研究,谷得出尖晶石、铁粉尘形成的机理,其结果如下:(1)电弧炉粉尘的尖晶石、铁微粒的化学分子式为(nxZnyFe1-x-y)Fe2O3;(2)氧气输送到渣钢界面时,钢 形成大量氧化物层(从表面到内部),它们分别是(Mn,Zn)Fe2O4,(Mn,Zn)Fe2O4-Fe3O4,Fe3O4-(Mn,Fe)O和(Mn,Fe,)O。(3)一些尖晶石,铁粗粒粉末其表面经  相似文献   

15.
浅析炼铜密闭鼓风炉熔炼时Fe3O4的行为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马山硫砷金精矿焙砂制团替代转炉渣熔炼的方案概况,比较了焙砂与转炉渣中Fe3 O4 含量的差异,研究分析了熔炼时Fe3 O4 的行为机理、分配率及分配量,探讨了Fe3 O4 控制的具体措施,得出了措施控制得当时,基本能消除焙砂中Fe3 O4 对熔炼过程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讨论了确保三菱连续铜熔炼和吹炼工艺产出的弃渣含铜较低的相关因素,重点讨论高效熔炼与渣贫化阶段,尤其是将渣中铜损失降至最低的那些重要的设计特点与生产实践。生产冰铜时,通常认为渣含铜直接与冰铜的品位有关。大多数其他冶炼工艺仅生产含铜30%~63%的冰铜,其中一些工艺要求进一步处理弃渣,以达到满意的铜回收率。相反,三菱工艺通常将冰铜品位控制在67%~69%范围,同时还能将弃渣中铜损失保持在0.6%左右。  相似文献   

17.
赵志军 《钒钛》1996,(3):21-23
叙述了高钛渣冶炼过程中FeO的行为和影响,如渣中FeO含量偏高,虽有降低炉渣粘度和熔度的作用,但达不到富集TiO2的目的,若FeO含量偏低,则会出炉渣粘度增加,熔度升高,电耗增大,对生产指标及炉况等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原料,采用不同的工艺控制方法,保持渣中FeO含量为适宜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1300℃和1350℃的铁水预处理温度下CaO-SiO_2-FeO-P_2O_5-CaF_2渣系中CaO饱和溶解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提高CaO饱和溶解量有利;渣中CaF_2、FeO含量增加,CaO饱和溶解量减少;当渣组成位于CaO+L和L交界上时,与其它区域相比,CaO达到饱和所需溶解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9.
郭兴敏  刘浏 《钢铁》1995,30(12):16-19
对1300℃和1350℃的铁水预处理温度下CaO-SiO2-FeO-P2O5-CaF2渣系中CaO饱和溶解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提高CaO饱和溶解量有利,渣中CaF2,FeO含量增加,CaO饱和溶解减少,当渣组成们于CaO+L和L交界上时,与其它区域相比,CaO达到饱和所需溶解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20.
以闪速炉炼铜厂炉渣和模拟贫化电炉渣为对象,用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渣中铜的存在形态与含量。得出:渣中铜主要是以硫化物形态机械夹杂存在;添加氧化钙可以减少渣中磁性铁含量,进而降低渣中以氧化物形态损失的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