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某电厂2 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概况,并根据机组实际情况阐述了进行双氧水+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化学清洗的范围、过程及清洗效果,总结了化学清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EDTA清洗废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起始反应温度为30℃左右,初始pH值为3.5左右,向废液中加入30%双氧水/Fe2+的比为7.21/150(g/mg)的溶液.在此最佳条件下直接处理EDTA清洗废液,COD值去除率可达92.18%;先回收EDTA后再处理废液,总的COD值去除率可达99.06%.通过对2种处理方法的效果和经济性比较,得出了回收EDTA后再处理的方法,适合当前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3.
某发电厂对其1号炉锅炉本体进行了化学清洗,化学清洗采用先碱洗后EDTA二钠盐清洗,用小剂量EDTA二钠盐做钝化剂的钝化工艺.清洗结果证明,此钝化工艺钝化温度低、时间短、现场实施简单、钝化膜优良并能满足环保节能的要求;化学清洗后首次启动和冲洗所用水量大大减少,且水汽品质合格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1前言EDTA清洗实现了用同一介质一步完成除垢和钝化,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化学清洗的工艺程序,缩短了清洗周期,降低能耗和水耗,并且其清洗效果好,清洗过程安全和环境污染小,其可以安全地用于以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热力系统和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化学清洗。但目前对于碳钢在EDTA清洗液中的腐蚀行为的针对性研究则比较少,究竟清洗液EDTA对设备材料的腐蚀情况如何,应该如何选择清洗方案。本文将对此作出相应的研究,以了解其相应的性质,为进行EDTA清洗提供有效的控制数据。2试验仪器和方法2.1极化曲线的测量(1)测量系统极化曲线的测量采…  相似文献   

5.
验证了DL/T 794-2001中游离EDTA浓度的测定方法,表明该方法不适用于EDTA化学清洗过程中游离EDTA浓度的测试,但可用于EDTA原料纯度的测定.针对EDTA化学清洗过程中游离EDTA,提出一种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pH值≈6.0的乙酸-乙酸钠作为缓冲溶液的测试方法.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小,精密度较...  相似文献   

6.
使用协调EDTA 工艺清洗锅炉时,应选择好EDTA 的质量分数、清洗温度、复合缓蚀剂、清洗液的流速等。如襄樊电厂2 号300 MW 机组EDTA 化学清洗时,认真选择了清洗液的组成、清洗系统、加热方式、清洗参数,并对几种缓蚀剂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减少了清洗临时系统和设备,缩短了清洗工期,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富群 《电力建设》2002,23(3):15-18
使用协调EDTA工艺清洗锅炉时 ,应选择好EDTA的质量分数、清洗温度、复合缓蚀剂、清洗液的流速等。如襄樊电厂 2号 30 0MW机组EDTA化学清洗时 ,认真选择了清洗液的组成、清洗系统、加热方式、清洗参数 ,并对几种缓蚀剂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减少了清洗临时系统和设备 ,缩短了清洗工期 ,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某电厂超超临界运行炉化学清洗的工程需求,结合锅炉结构特点及垢层成分分析,从常用有机清洗剂中初步筛选出羟基乙酸+甲酸为清洗介质。实验室小型试验验证了羟基乙酸+甲酸的清洗效果,并确定了双氧水的钝化浓度。描述了工程的实施过程并介绍了关键技术措施。清洗结果表明:化学清洗效果优良,各项指标均优于清洗导则的要求,其中,除垢率98.7%,腐蚀速率1.428 g/m~2h;清洗废液经处理后,COD、pH和悬浮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清洗工艺存在的温度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了低温EDTA清洗钝化工艺。从原理上简要描述了EDTA络合效应除垢机理,其次确定了锅炉清洗范围及清洗工艺的具体参数,对相应的化学清洗回路进行划分,并对整个低温EDTA清洗钝化过程进行了逻辑性地详细描述,对最终的清洗效果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秦皇岛秦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确定了盐酸酸洗、柠檬酸漂洗、双氧水碱性钝化的优化清洗工艺,根据双氧水碱性钝化的特点,对常规的双氧水碱性钝化工艺进行了修改,并细化了常规的双氧水碱性钝化工艺控制参数。在本次流化床锅炉化学清洗实践中,钝化效果完全达到了亚硝酸钠钝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1:2价、2:1价电解质的较浓溶液对蔗糖水解反应速度的影响出发,提出了一个该类电解质的盐效应经验公式,并讨论了各种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O2/CO2气氛下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简要介绍了O2/CO2气氛下煤燃烧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不同氧含量的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热重与循环流化床(CFB)燃烧试验研究,为CFB富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行了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13.
加速功率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多数采用单一电功率作为输入信号.由于机械功率不易获得,假定机械功率恒定时电功率就等于加速功率,而调整机械功率时,不宜再用电功率代替加速功率.因此0.1~2.0Hz频率范围内的低频振荡采用正阻尼参数后"反调"问题常常变得更严重,为解决"反调"问题,文章参考IEEE的PSS2A模型,开发了一种新型PSS,该PSS采用转速信号与电功率信号合成的加速功率作为输入信号,在解决"反调"问题的同时并不影响阻尼效果.动模试验结果及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火电厂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加速功率型PSS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及抑制"反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海 《热力发电》2003,32(10):8-10
华能珞璜电厂二期 2× 36 0MW机组DCS采用法国CEGELEC公司设计制造的ALSPAP32 0系统 ,其中FSSS系统采用P32 0逻辑程控方式与硬接线逻辑方式共同实现 ,二者构成相互冗余结构 ,锅炉保护动作采用二选一动作形式。此外 ,还对所有重要保护输入信号进行奇偶校验 ,当校验有误时 ,锅炉主燃料跳闸保护将动作  相似文献   

15.
焊后热处理对HCM2S钢焊接接头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确定了从焊接粗晶区韧性的角度考虑,取消HCM2S钢焊接对于预热是可行的,其合适的焊后热处理范围为(710~750)℃×2h.HCM2S钢焊接粗晶区在550℃左右时,存在再热脆化倾向,再热脆化的敏感温度范围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6.
稀土对60si_2Mn钢韧化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稀土对60Si_2Mn钢韧化机理的影响并确定了稀土加入工艺。发现稀土对提高60Si_2Mn汽车钢板弹簧钢的断裂韧性有显著效果;对于提高冲击韧性特别是低温下的冲击韧性亦有明显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稀土加入60Si_2Mn钢中不仅能脱硫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改变硫化物夹杂的类型、形态与分布。文中“稀土”,在钢锭中加的为混合稀土金属,炉中及包内加入的是稀土1#合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喷丸与电泳沉积稀土薄膜复合处理工艺对TP304H钢表面进行处理,在管式高温腐蚀试验装置中,以650℃通入1%SO2 14%O2 85%Ar混合气体腐蚀150h评价其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虽然单一沉积稀土氧化物薄膜和喷丸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抗腐蚀性能,但以复合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方法可使试验周期内腐蚀增重量减少近50%,生成的腐蚀产物膜连续致密。X-ray衍射分析证明复合处理改变了腐蚀产物的物相构成,主要相成分由未处理样品的Fe2O3/Fe1-xS/Ni1-xS转变为Cr2O3/FeCr2S4/Ni3-xS2。最后讨论了喷丸与电泳沉积稀土薄膜复合处理提高抗腐蚀性能的机理,认为复合处理效果在于喷丸处理有效促进表层附近区域合金元素Cr向表层富集,稀土氧化物则促进了Cr的选择性氧化。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的SO2和Nox排放的试验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文中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煤种对循环流化床燃烧(CFB)燃烧SO2和NOx排放的影响。在1.5MWth CFB试验台上分别做了5种煤燃烧的SO2和NOx排放试验,根据所建CFB锅炉脱硫脱氮数学模型和已建与煤种相关的CFB锅炉总体数学模型,对该试验台炉膛内5种煤SO2和NOx的生成和脱除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煤种决定CFB锅炉脱硫效率及SO2和NOx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不可约张量法,对 f~2组态谱项与光谱支项及其相对能量进行了计算,从而确定了该组态各谱项以及光谱支项的能量高低顺序:~3H<~3F<~1G<~1D<~1I<~3P<~1S;~3H_4<~3H_5<~3H_6<~3F_2<~3F_3<~3F_4<~1G_4<~1D_2<~1I_6<~3P_0<~3P_1<~3P_2<~1S_0  相似文献   

20.
我国火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颖  蔡博锋  刘兰翠  曹东 《热力发电》2011,40(10):1-3,7
以污染源普查中的火电企业能源消耗等数据为基础,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核算了我国所有基于源的火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了火电企业数量、机组容量、能源利用种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在空间上的分布,提出了我国火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