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寿命周期费用方法是追求设备一生所耗费用最省的分析技术,LCC评价对设备各阶段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本文从费用结构、综合计算、分析与评价三方面介绍上海第27棉纺厂运用LCC技术,在纺纱机的摇架设备更新决策中的实践。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氨气压缩机运行周期较短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工艺改造,延长了氨压缩机的运行周期,降低了检修费用,保证了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数控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数家企业中数控设备的调研分析 ,运用寿命周期费用 ( LCC)方法对数控设备进行了分析 ,所得结论对企业的设备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设备管理人员要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围绕以设备为中心的投入和产出上,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本文从设备系统的角度,对寿命周期利润(LCP)的概念及其费用分解、寿命周期损失、寿命周期费用,寿命周期利润与费用的关系,以及提高寿命周期利润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崔玉莲  闫萍萍 《机械设计》2004,21(Z1):46-47
产品的寿命周期通常包括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都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即对影响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造以及使用和维护阶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没有比较实用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工具软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软件开发的一般程序、应用范围、开发环境及其主要内容。针对某些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管路系统密封配件和阀门的两类小型部件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表明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出在重视大型项目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小型部件的费用问题。为更进一步应用寿命周期费用方法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寿命周期费用方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在其寿命周期(从规划、研制、生产、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处置为止)内,为购置和维持其正常运行、发挥功能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它是用户对设备本身在寿命周期内的总“投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评价指标。然而,过去人们重视的是设备的购置费,而对重复多次支付的使用和维修费并不重视。随着设备的现代化,性能日趋优良,功能走向多样,结构不断复杂,其使用和维修费成倍或十几倍地超过了购置费,使得许多设备买得起、用不起,或造成效益严重下降甚至亏损。于是,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开始了对其识别、量化和估算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完善的寿命周期费用方法及管理程序。此方法科学地划分设备在寿命周期内的一切费用项目,又利用统计资料和方法建立费用估算关系式和费用模型,从而可按不同需要相当准确地估算出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供决策和管理之需。 二、寿命周期费用方法的应用场合和效果 从寿命周期费用方法的基本内容可知,它可提供  相似文献   

9.
一、寿命周期费用法的历史与现状 寿命周期费用法正式进入决策系统,是在60年代初美军建立并实施“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时。建立此系统是为了把过去脱节的制定规划与编制预算联系起来,使军事需求、军事费用与资源分配挂钩,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实现国家安全必需的武装力量的总目标。到了70年代,新型武器系统的购置费不仅昂贵,而且使用维修费大幅度增加。因此,美军更加狠抓了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包括:制定统一的法规、政策和标准,推行寿命周期费用法;从研制开始就抓可靠性、维修性和综合后勤保障;改革维修;淘汰陈旧设备等。这些措施到80年代已明显奏效,使用维修费用已低于采购费。这意味着将更多的投资转入高科技领域,为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四、我国LCC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987年中设协成立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委员会。十多年来,委员会出版专著;举办多层次、多目标的各类培训班30多次,参加人数近4000人;多次组织全国性LCC研讨会交流成果及经验,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此外,LCC技术已进入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课程中,并成为研究生培养方向之一。运用LCC技术取得显著效果的典型案例有:1.在设备规划和选型中应用LCC方法,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技术进步(1)吉林化学公司的食盐电解生产装置建于20世纪60年代。采用石墨阳极电解槽,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劣化理论的寿命周期可靠性和性能并行预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劣化理论采用称为相邻预修周期和大修周期等劣化率的两个参量,揭示了在一定使用、维修条件下寿命周期可靠性和性能的劣化规律.根据劣化理论,发展了大型机械产品寿命周期使用可靠性和性能的并行预计方法.方法包含了最大化寿命周期可达可用度和收益率的思想,借助同类产品的使用观察,可应用于设计阶段产品有效寿命及寿命周期费用和性能参量估计,设计可靠性指标、最佳预修和大修时机确定,以及使用可靠性和性能模拟.  相似文献   

12.
对氨压缩机密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现场实施改造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思想下的机械设备维修体制,在已有可靠性性能劣化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修周期与可靠性的关系,结合产品使用性能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可靠性阶段划分的方法,以科学确定机器的大修周期和报废指标,预估设备功能故障状态出现时间,进行机械设备寿命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改进RCM分析技术,用来评价故障结果,应用逻辑决断图选择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最后形成更为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大纲。与传统的寿命预测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对实验数据的依赖性低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就氨压缩机防喘振控制方案的选用,防喘振线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并在生产中证明是可靠的。同时还对该系统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田兰明 《流体机械》2005,33(8):40-41
针对现行石油处理中氨回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论证,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应用改进后的螺杆压缩机及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stress condition of a connecting rod’s small ends. The strains acting in the most stressed s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s small end are defined experimentally and using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ailure of the connecting rods, depending on the acting load and conjunction clearances, is estimated. It is proposed to harden the working surface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a failure-fre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7.
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集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超  王丽琴  吴军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5):1804-1809
为了解决生命周期评价与其他经济评价工具集成的问题,针对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的集成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两者的集成框架。从时间边界、物理边界、清单数据、影响评价4个方面对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有效集成,获得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重要度关系以及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以汽车代用燃料为例,对集成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靠性理论,研究了设备维修决策量化分析方法。阐述了预知性维修时刻对其设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然后运用可靠性理论建立了以设备全寿命周期内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支出最小为原则的最佳维修时刻优化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可有效适用于设备最佳维修时刻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重整循环氢压缩机组油膜螺旋槽密封油气差压波动频繁、密封漏油严重。本文通过对密封设计、安装、运行控制及系统保障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保证机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0.
产品设计中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的集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rnent, LCA)是绿色设计中的产品环境属性的定量评价工具,但LCA的经济和时间代价制约了LCA的企业应用和发展,将LCA与生命周期成本评估(Life cycle costing, LCC)集成优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LCA基本架构的基础上提出LCA与LCC集成评价框架,并考虑时间因素,提出基于矩阵的集成评价算法,建立经济属性与环境属性之间的联系。基于集成评价的结果,建立环境与成本的优化模型,并基于并行子空间优化算法(Concurrent subspace optimization, CSSO)进行优化,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实现经济性与环保性的“双赢”,为改善产品设计提供量化依据。实例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