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分子合金材料是八十年代发展最快的新型材料之一,经过高聚物共混合金化的高分子合金修补剂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尺寸稳定性和机械加工性能。目前,已在我国各工业系统推广使用。1修补前准备工作①表面清洗处理。②清洁脱脂处理。③选择修补剂。根据不同的使用介质、不同温度和压力,选择有关修补剂。粘接金属与金属采用超金属材料,快速粘接采用E金属;粘接候补耐磨场合如泵叶片,采用陶瓷R金属,修补搪玻璃设备采用陶瓷R金属及S金属;修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采用石英材料;修补橡胶材料或橡胶与金属,采用弹性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金国淼 《粘接》1997,18(5):34-35
1前言美国贝尔佐纳陶瓷金属是修补搪玻璃设备最理想的材料,它由高分子聚合物和超高温下形成的极微小的陶瓷金属颗粒组成,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材料,同时也适用于搪玻璃设备所需的绝缘性能,使用温度为-55~230℃。修补搪玻璃设备材料采用陶瓷R金属和陶瓷S金属,陶瓷R金属是糊状双组份材料,基料为深灰色,固化剂为白色,主要用于修复尺寸和填复坑面用,具有“无坍落”特性,在朝天面和垂直面上应用,效果特别明显;陶瓷S金属也是双组份材料,基料为糊状浅蓝色,固化剂为液状紫色,混合后为蓝色,主要用于面层,涂刷在陶瓷R金属表面,具…  相似文献   

3.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在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对SHS技术用于制备金属-陶瓷块体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FaM),金属-陶瓷复合管,金属-陶瓷的焊接工艺原理以及金属材料的陶瓷涂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特种陶瓷也称为先进陶瓷、现代陶瓷、新型陶瓷、高性能陶瓷、高技术陶瓷和精细陶瓷,突破了传统陶瓷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的界限,主要以氧化物、炭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等为主要原料,有时还可以与金属进行复合形成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采用现代材料工艺制备的、  相似文献   

5.
《硅酸盐通报》2004,23(4):75-75
该工艺采用了一种陶瓷和金属颗粒的混合物,它们是通过一套皮套管和特殊的冷却管系统,以氧气或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为载体将其输送到修补区域。窑炉气氛和基底耐火材料所产生的热量会使金属和氧气之间发生放热反应。这种反应过程释放出来的热量足以通过反应区的陶瓷颗粒,  相似文献   

6.
ZnO压敏陶瓷的非线性功能添加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单元掺杂与多元掺杂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几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添加剂在控制ZnO压敏陶瓷非线性方面的作用,并根据金属阳离子外壳层电子结构稳定性和缺陷化学反应进行了分析,认为阳离子具有不饱和外层电子结构且半径与Zn^2+离子相近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能改善ZnO压敏陶瓷非线性。  相似文献   

7.
《中氮肥》1988,(1)
1986年6月22日在吉化化肥厂召开的修补技术交流会上,美国贝尔卓纳(BELZO-NA)公司介绍了他们的设备修补中使用高分子合金材料的技术,该公司的产品有四大类:(1)超金属和 E 金属;(2)陶瓷金属;(3)弹性材料;(4)石英材料。这些材料均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和特选的  相似文献   

8.
用Zr/Nb复合中间层连接SiC陶瓷与Ni基高温合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Zr/Nb耐高温复合中间层,通过真空压力扩散焊接SiC陶瓷和Ni基高温合金(GH128),研究了连接温度、连接压力和高温保温时间对试样连接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优选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1070℃,20min,11.5MPa,并根据此工艺制取了完整的陶瓷/金属连接件,其抗弯强度达到了陶瓷母材强度的52%,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在界面处发生了元素的互扩散,生成了反应扩散层,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同时,由于SiC陶瓷中存在开孔,从而中间层金属通过塑性流动进入空隙,形成机械咬合。  相似文献   

9.
江涛  黄一丹 《陶瓷》2023,(11):50-54
Ni-Si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很多优秀的性能,例如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优秀的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等。Ni-Si金属间化合物包括Ni3Si、Ni2Si和NiSi,陶瓷材料也具有很多优秀的性能。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可以将Ni-Si金属间化合物与陶瓷相复合制备Ni-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Ni-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等。笔者首先叙述了Ni-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并叙述了Ni-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Ni-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陶瓷与金属的焊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春丽 《陶瓷》1995,(4):22-25
陶瓷与金属的焊接是扩大陶瓷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陶瓷与金属焊接的方法及最新进展,阐述了陶瓷与金属焊技术的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模拟陶瓷刀具的磨损过程,对干摩擦条件下Ti(CN)Al2O3复合陶瓷与纯铝、纯铁和不锈钢3种金属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速度或载荷的增加,摩擦副中金属与陶瓷的磨损量均很快增大。金属的磨损量比对摩的陶瓷的磨损量大得多。3种金属中,铝的磨损量最大,铁和不锈钢的磨损量较小。与铝对摩的陶瓷的磨损量小是由于:(1)铝的硬度小,易剪切,不会对陶瓷造成较大损伤;(2)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和陶瓷表面之间发生了材料相互转移与扩散,铝在陶瓷表面上的转移量很大,对陶瓷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三维连续网络结构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兼具陶瓷材料的耐磨、高强、高硬、抗氧化、耐蚀及钢铁材料的导热性及良好的韧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三维连续网络结构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陶瓷结构的构建是制备复合材料的难题。3D打印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加工模式,不依赖复杂模具和机械加工,并可根据材料不同的性能要求,开发出不同结构的陶瓷骨架,这将使陶瓷/金属复合材料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介绍了陶瓷3D 打印技术的原理、分类、工艺特点及研究进展,并对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赵兴中  罗虹 《硅酸盐学报》1996,24(5):578-584
为了模拟陶瓷刀具的磨损过程,对干摩擦条件下Ti(CN)-Al2O3复合陶瓷与纯铝、纯铁和不锈钢3种金属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速度或载荷的增加,摩擦副中金属与陶瓷的磨损量均很快增大。金属的磨损量比对摩的陶瓷的磨损量大得多。3种金属中,铝的磨损量最大,铁和不锈钢的磨损量较小。与铝与摩的陶瓷的磨损量小是由于:(1)铝的硬度小,易剪切,不会对陶瓷造成较大损伤;(2)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和  相似文献   

14.
塑料加工工业工作者,以前修补金属模具耗费很大的劳动力,而最近因采用简易电镀法,使现场简单地进行金属模具的修补成为可能。我们在此,揭示简易电镀法的装置说明,优点以及实施例子,以论述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赵永生 《佛山陶瓷》2004,14(3):38-39
陶瓷刀具具有优良的切削性能,在金属切削加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陶瓷刀具的种类、性能和应用进行了论述,并指出陶瓷刀具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温结构陶瓷之二廖金带(湖南省陶瓷研究所412200)高温结构陶瓷的另一类──非氧化物陶瓷,主要包括氮化物瓷、碳化物瓷、硼化物瓷、硅化物瓷。它们是以难熔化合物组分组成的,其中又可分为金属难熔化合物、非金属难熔化合物和金属间互相结合的金属互化物三类。常...  相似文献   

17.
姚哲 《中国胶粘剂》1998,7(5):32-35,40
对研究和应用金属粘合剂修补管道损伤项目的工艺试验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其工艺方法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次试验研究和应用,为金属粘合剂修补管道,设备腐蚀及损伤的工艺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研究和应用金属粘合剂修补管道损伤项目的工艺试验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其工艺方法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次试验研究和应用,为金属粘合剂修补管道,设备腐蚀及损伤的工艺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化工陶瓷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可以用它制造输送腐蚀介质的泵浦鼓风机等化工机械.在这些陶瓷机械中陶瓷部件的作用虽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陶瓷强度脆性的限制还必需配以适当的金属部件组合制成机械.如耐酸泵的叶轮采用陶瓷材料制造,但轴必需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因为这些机械采用陶瓷和金属两种材料制成,就带来陶瓷和金属的联接问题.假若两者不能联接或联接不好,性能可靠的陶瓷机械就无法制造出来.因此联接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陶瓷和金属联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水泥或树脂将金属件和陶瓷件粘接在一起.但是金属和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粘接牢固的陶瓷金属粘接件会产生应力导致瓷件破裂.因此,研究分析瓷件内热应力的产生及其分布规律,以正确选材和采取合理的结构组合,以减少瓷件内的热应力是一件具有明显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先进陶瓷与金属的复合构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陶瓷与金属连接是陶瓷面向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本文阐述了适用于陶瓷与金属连接的各种方法及其机理、特点和工程上的应用。指出钎焊和扩散焊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并对陶瓷与金属连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