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文龙 《大氮肥》2021,44(2):73-76
以产出的高硫石油焦为原料,进行原料煤掺混高比例石油焦的成浆性、气化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煤掺混高比例石油焦制备出的水焦浆满足流变性、稳定性和黏温特性等性能指标要求,并成功试烧了75%比例石油焦.对试烧高比例石油焦的气化特性、存在的问题及后续改进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中氮肥》2019,(3)
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1.5 MPa多喷嘴水煤浆气化装置于2015年开始掺烧石油焦[投煤(焦)量850 t/d,石油焦掺烧比例逐步提升至约40%],发现在其热回收系统冷凝液中夹带有大量的煤焦油,后续MDEA脱硫系统出口净化气中H_2S含量严重超标。结合宁波中金的生产实际,经与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6.5 MPa多喷嘴水煤浆气化装置进行对比及查阅有关资料,认为煤焦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比例掺烧石油焦后,由于气化炉操作压力较低,气化炉炉温较低,气化效率低,煤浆中的细小未反应煤焦颗粒易夹带大量未燃烧掉的煤焦油(煤焦在气化炉内热解而析出煤焦油)随水煤气进入下游系统。为此,于停车检修期间在热回收系统第三水分离器后新增了1台洗氨塔及1台煤焦油过滤器,并在生产中加大力度控制煤浆平均粒度在40μm和石油焦的掺烧比例在20%~30%。优化改造后,MDEA脱硫系统运行状况大为改善,热回收系统冷凝液泵入口滤网上再也没有发现煤焦油。  相似文献   

3.
黄剑平 《煤化工》2021,49(1):68-71
为实现生产控煤任务,进行了水煤浆气化装置的掺焦运行实践。研究了石油焦掺加比例对煤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及生产运行表明,掺加石油焦后,煤浆浓度提高,黏度降低。针对生产中掺加石油焦后水煤浆气化炉、渣水系统、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工艺调整和优化措施,实践表明,水煤浆气化装置掺加石油焦运行,在完成控煤任务的同时,保证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掺烧石油焦后,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出现炉壁超温和耐火砖侵蚀严重的情况,不利于气化炉的安全运行.通过对气化炉内部挂渣情况和耐火砖侵蚀情况的观察,造成耐火砖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焦的掺烧比例过高,使气化炉炉壁内挂渣不均,无法形成足够厚度的渣膜,导致砖缝窜气;掺烧高比例石油焦导致炉壁上积存相对较多的碳,碳与氧气反应,导致局...  相似文献   

5.
王士永 《广州化工》2000,28(3):42-47
从石油焦与烟煤成份的分析及燃烧特性的着手,结合我厂的生产实际与石油焦掺烧煤粉炉的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石油焦对煤粉锅炉运行中稳定燃烧、锅炉热效率、排放指标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锅炉运行的应变措施,籍以提供一条石油焦在电站锅炉利用的安全经济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朱华杰  郑红飞 《大氮肥》2020,(5):295-301
为缓解气化装置原料煤供应紧张问题,结合水煤浆气化炉运行特点,对哈密三道岭地区的砂墩子煤进行掺烧试验.通过与原用煤种的对比,分析水煤浆性质、产气组分、灰渣残碳、水系统等气化运行参数,发现砂墩子煤可以取代托克逊黑山煤作为准东红沙泉煤的配煤煤种,为气化装置提供了新的气化原料煤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泉 《大氮肥》2020,(6):361-367
介绍水煤浆装置进行原料煤掺配石油焦的生产运行情况.通过对原料煤掺烧石油焦样品、原料性质的分析、原料煤和石油焦混合制浆试验和实际运行数据分析、成本及综合能耗估算,确定石油焦的掺配比例.为稳步推进原料煤掺烧石油焦,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高硫石油焦(JL焦)、淮北煤(LY煤)以及淮北煤中掺配不同比例的JL焦混样在常压条件下进行CO2气化研究,并对气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JL焦的气化反应活性远远低于LY煤,配入LY煤能够提高JL焦的气化反应性,降低活化能;1 150℃之前,转化率的实验值低于加权平均值,且与掺焦比例没有关系;1 150℃之后,转化率的实验值高于加权平均值,原因是LY煤灰中的矿物质对焦、煤混样的气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掺烧石油焦的气化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了气体成分异常、气化炉壁温异常变化等问题。在掺烧石油焦以后,渣的分布较以往会有差别,但这也是掺烧石油焦后的正常现象,仍可作为当前炉温是否合适的依据。在掺烧石油焦的装置上,拱顶气相温度高达1 428℃,在掺烧石油焦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氧煤比。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12):2248-2251
将延长石油集团煤油共炼残渣与煤掺配制备水煤浆进行高温气化处理。结果表明,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残渣的掺配量可达到水煤浆总重的5%,水煤浆成浆性良好,气化性能优良,对气化工艺、设备及后续工艺无不良影响,能够实现对残渣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16,(12):2248-2251
将延长石油集团煤油共炼残渣与煤掺配制备水煤浆进行高温气化处理。结果表明,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残渣的掺配量可达到水煤浆总重的5%,水煤浆成浆性良好,气化性能优良,对气化工艺、设备及后续工艺无不良影响,能够实现对残渣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严东 《大氮肥》2020,(3):164-168
阐述我国高硫石油焦的生产利用现状,探讨高硫石油焦水煤浆气化和干煤粉气化掺烧的可行性,分析影响石油焦气化反应的因素和进展;对比分析不同煤气化技术掺烧石油焦的技术经济情况,包括掺烧石油焦对碳转化率、装置投资及技术经济的影响.采用高硫石油焦配煤气化制取合成气既可以解决高硫石油焦的利用问题,又能拓宽煤气化的原料范围,是一条高效...  相似文献   

13.
废润滑油属于危险废物,国家要求统一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为达到变废为宝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提出利用水煤浆气化炉掺烧处理废润滑油的思路。分析与研究水煤浆气化炉掺烧处理废润滑油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无害化回收利用方案和掺烧控制要点,以期为无害化环保处理废润滑油提供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地对气流床煤气化细渣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了高活性神华煤和低活性宁夏煤掺混气化细渣的燃烧特性,探究了煤粉掺烧气化细渣燃烧反应的协同机理.结果表明:煤粉中气化细渣添加量的增加会导致燃烧过程灰渣出现不同程度的熔融现象,表明气化细渣内Ca和Mg等碱金属降低混合样品的灰熔融温度.在非等温及空气气氛的燃烧条件下,宁夏煤粉/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原油中含硫量的增加,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生产的劣质高硫石油焦产量日益增多,目前石油焦多用于燃烧发电及电解铝业,附加值低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基于环保的压力,很多研究者及石化企业致力探寻石油焦高效清洁利用的方式,以石油焦为原料制取合成气(CO和H_2)是其中有效利用的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总结了石油焦的碳微晶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及纯度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以及介绍了国内首套以石油焦为原料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装置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GE水煤浆气化工艺和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工艺的气化炉结构和工艺流程,通过对比得出了2种气化工艺间的不同。2种气化工艺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最可靠的水煤浆气化工艺技术,其差别主要集中在流场、激冷方式、气体初步净化系统和渣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配煤掺烧比例对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性能影响,采用现场试验测量的方法进行摸底试验并提出改进配煤比例的3种方案,探究3种方案下锅炉的运行性能、燃烧情况和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随着A、D磨煤机掺烧比例的增大,宽广负荷下最高锅炉效率减小,锅炉效率最高时对应的负荷有所提高.3种配煤掺烧方案在试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发生结焦的可能性较小,但超过一定负荷时炉内中上部受热面存在结焦风险.在400 MW以下负荷,采用B磨煤机掺烧50%褐煤,A、D掺烧40%,C、F掺烧10%,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效果显著.在400 MW以上负荷,为避免炉膛出口受热面结焦、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可采用B磨煤机掺烧50%褐煤,A、D掺烧30%,C、F掺烧15%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活性污泥的不同添加量对原料煤氯离子,灰渣粘温特性及气化工艺指标的影响,分析水煤浆气化处理活性污泥循环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气化炉内的流场结构,分析了气化炉内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硫石油焦利用率低的问题,选取两种典型高硫石油焦(JL、US)分别与AQ006煤掺配,考查了掺配两种焦的可磨性、灰熔融特性、黏温特性、CO2反应性,并进行了气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石油焦具有低灰、低挥发分、高硫、高发热量等特点,且两种焦在不同掺配比例下,配煤的可磨性指数均高于80,是优质的粉煤气化配煤原料。AQ006煤分别掺配两种焦的灰熔融温度均高于1500℃,添加石灰石可有效降低掺配质量分数25%JL焦和US焦(焦∶煤=1∶3)的配煤灰熔融温度至1 400℃以下,且在石灰石质量添加量为6%时,两种掺配焦的高温灰渣黏度在2~25Pa.s的温度区间都高于200℃,满足Shell气化炉操作要求。与单独JL焦、US焦相比,配煤的CO2反应性显著提高。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掺配石油焦加助熔剂方案与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Shell气化炉现用配煤方案相比,有效气产量增大,比氧耗和比煤耗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